周正达
(射阳县洋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射阳 224300)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周正达
(射阳县洋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射阳 224300)
为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选择丹玉86和丹3363为试验对象,观察、统计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的产量、株高、叶片数、茎粗、穗高及棒3叶长等玉米性状。结果表明,丹玉86的产量在6.00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棒3叶宽度和面积最大,丹3363的产量在7.50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5.25万株/hm2密度小达到最低;株高、叶片数、茎粗、穗高等随玉米种植密度的变化不显著;二者的空秆率和倒伏率均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由此表明,玉米种植密度会对玉米的种植产量以及株高、叶片数、茎粗、穗高、棒3叶的宽度与面积等性状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所选玉米品种的具体类型来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从而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玉米;种植密度;产量;性状
随着先玉335和郑单958等玉米品种在全国的推广和普及,选育和推广耐密型玉米品种是当前全体农业种植者和研究者研究的重点[1]。而且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有其最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了实现玉米种植产量最大化,必须在确定玉米品种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种植密度[2]。与此同时,玉米种植密度也会对玉米植株的株高、叶片数、茎粗、穗高、棒3叶的宽度与面积等性状产生影响。
试验选在某地某玉米种植场进行,前茬为玉米,试验材料选择丹玉86和丹3363。试验共设计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和8.25万株/hm2共5个密度。采用裂区设计,每小区种植3行,行长为4 m,行距为63 cm;施肥750 kg/hm2;定期进行除草、追肥和中耕处理。待种植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情况下玉米的产量、株高、叶片数、茎粗、穗高及棒3叶长等玉米性状。
每小区选3株玉米,采用挂牌标记的方式来标记玉米植株的第5叶片和第10叶片;在玉米乳熟期调查叶片数,并选取生长保持一致的代表玉米植株5株用游标卡尺测量其第3节的中部茎粗、株高、穗高、棒3叶宽与面积;在收获前调查和统计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空秆和倒伏情况,采用全区收获的方式,晾干后称重,按照14%含水量来计算玉米的产量,具体的计算方法为:玉米叶面积=叶长×叶宽×0.75;棒3叶面积=穗位叶叶面积+穗上1叶面积+穗下1叶叶面积。另外,试验所得到的各种数据采用DPS7.05和Excel 2003来进行统计分析。
2.1 不同密度下玉米产量情况
在种植密度为5.25万~8.25万株/hm2范围内,丹玉86的产量在6.00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为10 550.35 kg/hm2,同时棒3叶宽度和面积最大;丹3363的产量在7.50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最高为11 623.28 kg/hm2;5.25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低,产量为9 164.58 kg/hm2。实际上,玉米品种之间不具有显著差异,其同玉米种植密度之间具有显著效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玉米产量差异会因种植密度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另外,丹玉86在6.0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比8.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增产20.94%,差异具有显著性;在6.0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同其他种植密度下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丹3363在7.5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比6.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高12.37%,差异具有显著性;比5.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玉米产量高26.83%,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在7.5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玉米产量同6.00万株/hm2和8.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玉米产量不具有显著差异。
2.2 不同密度下玉米种植性状情况
试验表明,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之间的玉米株高、茎粗、穗高、棒3叶长等玉米性状不具有显著差异;棒3叶宽度在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空秆率、棒3叶面积和叶片数等在玉米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玉米形状在品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空秆率、棒3叶面积在玉米种植密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倒伏率、棒3叶宽间具有显著差异;各玉米性状在玉米品种和密度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玉米性状在玉米种植密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种植密度对空秆率、倒伏率、棒3叶宽及面积等方面存在差异显著性,具体表现如下。
2.2.1 棒3叶宽与面积情况。在不同玉米种植密度下,丹玉86的棒3叶宽及面积均要高于丹3363。针对丹玉86而言,其棒3叶宽在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下达到最大,且分别比密度为6.75万株/hm2和8.25万株/hm2下的棒3叶宽多6.59%和8.58%,差异具有显著性;比密度为7.50万株/hm2下的棒3叶宽多5.68%,差异具有显著性。针对丹3363而言,棒3叶宽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密度为5.25万株/hm2下的棒3叶宽比6.00万株/hm2下的高4.16%,差异不具有显著差异;在密度为6.75万~8.25万株/hm2下的棒3叶面积比密度为5.25万株/hm2下的棒3叶宽窄。
从棒3叶面积来看,丹玉86在密度为6.00万株/hm2下的棒3叶面积达到最大值,比密度为8.25万株/hm2下的棒3叶密度高10.68%,差异具有显著性;在密度为6.00万株/hm2下的棒3叶密度比密度为6.75万株/hm2下的高7.88%,差异具有显著性;密度为5.25万、6.00万、7.50万株/hm2下的棒3叶面积不具有显著差异。针对丹3363而言,棒3叶面积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密度为5.25万株/hm2下的棒3叶面积达到最大值,比密度为8.25万株/hm2下的棒3叶面积高8.94%,差异具有显著性;密度为5.25万~7.50万株/hm2比6.00万~8.25万株/hm2下的棒3叶面积不具有差异显著性。
2.2.2 空秆率及倒伏率情况。2个玉米品种的空秆率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且二者在密度为5.25万株/hm2下的空秆率达到最低值,在密度为6.00万~7.50万株/hm2下的空秆率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丹玉86而言,密度为5.25万株/hm2下的玉米空秆率分别比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hm2下的空秆率低89.72%、91.54%、91.84%、94.48%,差异具有显著差异。针对丹3363而言,在密度为5.25万株/hm2下的空秆率比密度为8.25万株/hm2下的玉米空秆率低82.15%,差异具有显著性;比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下的空秆率分别低73.22%和72.53%,差异具有显著性;与密度为6.00万株/hm2下的空秆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丹玉86在密度为5.25万~7.50万株/hm2下玉米植株均未出现倒伏情况,且密度为8.25万株/hm2下的玉米倒伏率达到2.53%。针对丹3363而言,其在密度为6.75万株/hm2下没有出现玉米倒伏情况,且在密度为5.25万、6.00万、7.50万株/hm2下存在轻微倒伏问题,在密度为8.25万株/hm2下的玉米种植倒伏率达到14.14%。
从理论上来讲,不同类型的玉米品种有其最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了实现玉米产量最大化,必须在确定玉米品种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与此同时,玉米种植密度也会对玉米植株的株高、叶片数、茎粗、穗高、棒3叶的宽度与面积等性状产生影响[3]。通过此次试验研究可知,丹玉86的产量在6.00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棒3叶宽度和面积最大;丹3363的产量在7.50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5.25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低。株高、叶片数、茎粗、穗高等随玉米种植密度的变化不显著;二者的空杆率和倒伏率均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总之,玉米种植密度会对玉米的产量以及株高、叶片数、茎粗、穗高、棒3叶的宽度与面积等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要结合所选玉米品种的具体类型来合理确定种植密度,从而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1]周旭梅,高旭东,何晶.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5(10):34-35.
[2]侯月,王冲,王鹏文.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相关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6(1):69-70.
[3]廖正会,冯萍.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村科学实验,2016(5):127-128.
S513
B
1674-7909(2016)27-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