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军,尤丽群,宁万军,叶刚,翟银成
1.昌吉市园艺工作站2.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新疆昌吉831100
昌吉市“菜篮子”工程发展历程与思考
秦建军1,尤丽群1,宁万军1,叶刚2,翟银成2
1.昌吉市园艺工作站2.昌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新疆昌吉831100
通过对昌吉市“菜篮子”工程发展的回顾,阐述“菜篮子”工程建设逐渐成为昌吉市发展区域经济、培育高效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经验做法。指出了昌吉市“菜篮子”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新疆昌吉市;“菜篮子”工程;对策
1.1 过渡阶段(1987年-1995年)
1989年,昌吉市政府将园艺场、城郊办、六工、滨湖、三工、佃坝等乡镇的20个村组列为蔬菜基地,全面开展技术跟踪服务,新配机井,温室补贴,为广大菜农自产自销开辟緑灯。1994年起转入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建设并举的“两条腿”运行模式,并建成全疆最大的“亚中商城”批发市场,占地28万平方米。1995年,各类蔬菜正复播面积达67 100亩,总产286266t。
1.2 稳步阶段(1996年-2000年)
1996年,昌吉市农委详细制定了近期蔬菜发展规划蓝图,聘请山东寿光种菜能手进行实地指导蔬菜生产,各乡镇新建温室三千余座,总投入三千万元,明显地解决了蔬菜周年供应短缺的问题。2000年蔬菜总面积达106500亩,总产440087t。
1.3 快速阶段(2001年-2009年)
2001年开始主攻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建设,从2007年开始昌吉市研究出台了《关于昌吉市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决定》,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市财政共计补助资金3500万余元,使昌吉市淡季蔬菜生产和供应有了大规模发展。
1.4 产业化发展阶段(2010年后)
昌吉市委、市人民政府安排2580万元资金用于补贴高标准钢架构节能日光温室建设。温棚蔬菜生产推广果菜类嫁接、高垅膜下灌、滴灌技术和春提早、秋延晚、间套作立体栽培;引进光合菌肥、多元微肥、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引进现代温室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烟气电净化二氧化碳气肥机、声波助长仪、电子杀虫机、病害臭氧防治机、智能娃娃);引进温棚喷滴灌应用、穴盘基质育苗技术;引进温室风热炉、微耕机、卷帘机、放风摇膜器、卡膜槽、保温防热辐射的铝箔保温被、彩虹CH-R5025型双架双膜双保温被结构、弓弦式无立柱拱架日光温室。对新建成的标准钢架构温室每座补助10000元。
2013年昌吉市被评为“自治区设施农业质量效益年活动先进市”,已经成为自治区、州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到2015年,昌吉市设施农业总规模达到38 700亩,其中温室14230亩,大中小棚及其它地膜覆盖栽培面积24470亩;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3.6亿元,平均产值9500元/666.7m2,纯收入7000元/ 666.7m2以上;从事设施农业农民纯收入达到12 000元左右;设施农产品无公害质量标准达到100%,60%以上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形成设施蔬菜、食用菌、瓜果、花卉等鲜活农产品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昌吉市将建成新疆重要的反季节农产品生产、储运基地。
2.1 新品种引进推广
引进示范种植蔬菜新品种共47个,其中蔬菜品种20余种;大樱桃品种3个,果桑品种2个,杏品种2个,葡萄品种8个,梨品种3个;以及极具特色的热带水果番木瓜品种2个,番石榴品种2个,香蕉品种2个,火龙果品种2个,毛叶枣品种2个,西番莲品种1个。同时和福建援疆专家合作引进种植菌草新品种2个,温室效果长势优良,新品种的成功引进,不仅丰富了设施农业花色品种,而且成为现代观光农业的发展趋势。
2.2 技术培训及服务体系建设
举办设施农业培训班34期,其中: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25期,培训人员1500人次。从业农民培训28期,培训人员2600人次,使农户较好的掌握设施蔬菜、西甜瓜、果树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同时建立起市、乡、村三级联动科技服务体系。
通过建立设施农业实训基地,采取举办培训班、电视讲座、远程视频、参观示范点、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向周边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成果。先后召开了全疆设施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现场会,新型牧草-巨菌草现场会,新型灵芝品种-鹿角灵芝现场会。接待了来自全疆各地州的大学生村官150人,团干部200人、乡镇新招公务员200人等前来观摩学习,使设施农业新技术成果辐射到全疆各地,并成为全疆青少年农村科技培训基地。
2.3 “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
建成5000亩园艺作物“无公害”生产基地,主要包括4个标准化基地:六工镇东五工村2000亩韭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六工镇十三户莴笋1000亩标准化生产基地,佃坝镇西沟二畦村1000亩标准化辣椒生产基地,佃坝镇佃坝村、土梁村1000亩标准化温室蔬菜生产基地。
2.4 设施农业新技术引进推广
补光灯、遥控卷被设备、绑枝机、膜下滴灌、滴灌追肥、嫁接换根、黄板诱虫、补光灯育苗、摇膜器、喷滴灌技术、卷帘机、反光幕、地热线、暖风机、防风网、防虫网、遮阳网、生物菌肥技术等20余项。
2.5 园艺作物无公害生产综合技术示范推广
严格按照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措施要求,实行科学管理。编写并完善“昌吉市园艺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25项,完成31项“昌吉市绿色瓜果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编制工作,州级瓜果、蔬菜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12项,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达到19个,涉及到12万亩无公害园艺作物。
3.1 产业化水平低
目前,以农民为主体的产销合作组织还处在发展初期,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队伍,与大市场、大流通的衔接问题比较突出。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尚未形成生产、销售、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3.2 生产技术含量不高
缺乏专门从事设施农业技术指导的人员,由于缺少技术培训方面资金的投入,技术人员不能及时接触新知识、新事物,导致技术推广滞后,严重影响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在昌吉市的转化及推广。目前,昌吉市设施农业配套设施还是以简易温棚类型为主,技术含量不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传统的生产工具使得设施生产劳动强度大、投入成本高、但生产率低、收效不理想。具有先进技术能够自动控制的配套设施短缺,设施农业的高效优势未能充分体现。
3.3 土地流转困难
随着昌吉市土地收益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流转成本日益加大,农民不愿轻易置换和流转土地。造成昌吉市设施农业种植分布零散、不集中,影响了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3.4 有关设施农业优惠政策落实缓慢
自治区、自治州相继出台了旧棚改造、秋延晚资金补贴等政策,但资金未能及时的发放到农户手中,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4.1 抓好设施农业的提质增效
继续抓实抓好设施农业的提质增效工作,巩固规模化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建立起的长效工作机制,健全设施农业领导组织机构和技术服务队伍,继续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检查和督导工作,并常抓不懈。
4.2 加强设施配套建设
设施农业生产做到内有滴灌,外有自动卷帘。到2020年,全市配备7000套滴灌设备、5000台卷帘机和150台旋耕机;引进小型机械作业,扩大作业面积,提高温室机械土地翻耕率,力争翻耕面积达到60%以上,提高温室热风炉运用比例,设施外部做到水、电、路配套完善。
4.3 加快设施技术应用
制订设施农业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综合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温室滴灌试验技术、嫁接技术、新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根据不同土壤肥力进行测土配方,建立水肥管理制度;对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继续进行系统调查。结合以往成果,开展病虫害隐蔽、诱杀、涂蔓三项施药技术;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制定农药、化肥安全使用制度。
4.4 优化品种结构,提升品牌意识
在原有种植作物品种的基础上,再引进抗逆性强、市场流通快的新品种,同时引进高档、特色、稀有蔬菜品种,提高农产品产值。
推行“一村一品”,在六工镇、二六工镇、榆树沟镇主要设施农业村开展番茄育苗,其他乡镇设施农业村加强新品种瓜、果、菜栽培。
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对葡萄、西瓜、西红柿等作物进行绿色农产品认证,印刷统一包装箱和包装袋,提高设施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积极打造佃坝乡无公害品牌,提高知名度。在六工镇西五工村保鲜协会注册“玉兰春”绿色无公害葡萄商标的基础上,使设施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质量标准,60%以上的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积极推进主要农产品达到有机食品标准。
4.5 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积极培育设施农产品经纪人、营销流通队伍,培植运销大户。大力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参与设施农产品流通,提高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鼓励佃坝镇土梁村蔬菜协会,滨湖乡青户蔬菜协会及营销中介组织多渠道销售农产品,促进产销衔接,交流信息技术及经营管理经验。成立无公害蔬菜协会。支持新疆务农企业和公司参与设施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提升设施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到2020年,成立设施农业合作社4个,做到每个主要基地有1个。
4.6 落实土地承包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土地管理的规定,在不损害经济利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的前提下,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鼓励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经营,扩大种植面积,推动昌吉市设施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4.7 保持财政对设施农业的支持力度
重点对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区建设、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进行补助和奖励,切实提高昌吉市温室单产和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4.8 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技术服务激励机制
用更加务实灵活的措施,加快设施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及体系的建设步伐,培育昌吉市设施农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生产技术水平。
[1]杨顺江.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58-62.
[2]薛志刚,刘英杰,雷钧,等.新疆发展蔬菜产业,稳定蔬菜价格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8):263-268.
[3]李璟.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0-20.
[4]张玉香.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理论、实践与发展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0-118.
10.3969/j.issn.1007-3574.2016.03.022
秦建军(1969年—),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设施农业园艺栽培。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