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使命与思想交大建设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02-19 00:37朱正威
关键词:西安交大大学思想

朱正威,吴 佳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9)

现代大学使命与思想交大建设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朱正威,吴 佳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9)

从大学的起源、演进及社会需求角度概括了大学使命的基本内容,并以此为视角回顾了交通大学发展历程中的使命担当并落脚于思想交大工程,对思想交大建设的路径依托与精神元点做出了探讨;认为西安交通大学应当聚焦中国问题进行知识体系重构,进行跨越学科、跨越方法论的范式创新,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建构交大学派;同时,应当以公共价值作为根本诉求,不断传承交大文化基因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让西安交大成为时代发展的价值高地、信仰高地。

习近平讲话;现代大学使命;社会责任;思想交大;西安交通大学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产生思想的时代。”[1]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不仅表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更从思想建设与理论发展的战略层面标志了现代大学所处的整体历史环境与重大发展机遇,指出了现代大学的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大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组织现象,发轫于社会进步的历史条件。如果将大学视为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主体,“大学无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影响,并由此生成大学自身成长的战略取向和策略方法。”[2]因此,经济社会发展为大学的成长提供了客观的物质文化环境,也为大学融入社会联系提出了日益变化的外部需求。我国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的新时期,现代大学在民族复兴的格局中占有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由此进一步优化大学的社会功能、推动大学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必要从历史与现实的双向维度廓清大学使命的基本内涵,并在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树立使命意识,不断形成社会进步的现实推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反思现代大学使命,是要具体体现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西安交通大学在建校120周年、迁校60年之际,提出了“思想交大”建设工程,这正是从思想建设的角度回应现代大学的时代使命。本文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聚焦现代大学使命,从大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社会需求中概括大学使命的基本维度,以此为视角回顾了交通大学发展历程中的使命担当并落脚于思想交大工程,对其建设的路径依托与精神元点做出了探讨。

一、大学的起源、演进与使命

我们对现代大学的使命进行反思,有必要追根溯源,从大学起源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功能角度明晰大学使命的渊源。规范意义上的大学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孕生于基督教文明的时代背景。社会教化是中世纪大学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规范尤其宗教意志的传播与维护成为那个时期大学首要的“时代使命”。大学创办之初,大学的管理者就认为,“学校不是培训机构,也不是宾馆。它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它有自身的道德生活、道德环境,渗透着特定的信念与情感。”[3]涂尔干将其比喻为欧洲市民精神生活的“适配器官”[4]。欧洲中古纪创立初期的大学学科体系主要包括文、法、神、医,同时,沿袭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知识传统,强调师生间的知识对话与学理辩论;“经院哲学”是中世纪大学知识体系的核心部分,同时注重“通识教育”。以这个时期的大学更多承担了道德规范与价值引导的社会功能,较少涉及实用主义的知识传播。1810年创立的柏林大学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现代大学在产生之初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倡导在人格完善与完全理性的基础上追求纯粹科学,具有鲜明的象牙塔色彩。随着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尤其在技术主义、功利主义主导的市场化浪潮下,大学出现了大量直接面向社会和生产实践的应用型学科,逐渐形成了兼具人文艺术、社科、理工等多学科、综合型的现代大学形态。大学从中世纪产生,在19世纪初期演进为现代大学并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呈现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并存的价值形态。因而,以中世纪大学产生及现代大学诞生为起点,结合近现代中国大学的时代环境,可以将现代大学使命概括为“人类文明传承、有效知识供给与社会价值引领”等三个维度。

(一)人类文明传承

正如约翰·纽曼所言,大学是“智慧之府”,承担了人类文明生产与传播的重要使命。在现代人类社会的知识生产机构中,大学是是核心主体,人文、艺术、哲学、社科、理工、管理等不同学科门类的经典学问都是经由大学教育者进行知识储存与传播的。在浩瀚的人类文明中,只有大学这个场域可以汇集不同历史时期的先进智识,让新生代学术追求者在各种优秀的人类智慧中得以浸润并不断进行着知识再造,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存续与繁荣提供强劲动力。在文明的传承中,人才培养便是重要的职能形式,近现代的大多数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企业家等社会精英都经历了高等教育的洗礼,为本民族及全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培育、锻造社会精英仅仅是大学社会功能塑造人类文明的面向之一,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大学还承担了对普罗大众的文明化功能。随着现代性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勃兴,高等教育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公民也逐渐获得了接受现代高等教育的机会。正是由于大学的存在,人类文明的普及成为可能,尤其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向,现代大学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公平的断裂成为社会分层与流动的重要机制。现代大学通过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再生产,可以为马克思主张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实现途径。因此,对于现代大学使命的认知,我们应当将其放在人类命运的根本福祉中进行定位与坚守,其内在的重大价值决定了现代大学在社会实践中需要且能够大有作为。

(二)有效知识供给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5]大学应当“追求终极真理目标,致力于研究科学前沿和人类最紧迫的问题,做出传承百年的大学问,为人类长远的福祉做出贡献”[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1]习近平总书记的谈话表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必须是实践导向的,只有根植实践原则的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充满生机并产生较大社会价值。社会实践的深刻变革迫切需要科学理论对其进行有效的学理解释,尤其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自身蕴藏的复杂性、个殊性特别需要理论层面的总结与指引。这就要求现代大学一方面要能提供丰富的本土化理论对地方性的社会实践进行学理阐释,一方面需要对国家治理实践与社会生产力发展进行“有效知识供给”[7]。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有自身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历史背景与现实情境,这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十分宝贵且丰富的研究素材,“中国问题”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研究领域。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的理论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实践。现代大学需要运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参与到国家治理实践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对改革进程中的复杂形势做出有科学依据的理论分析,对重大的社会治理难题提出全新的破解之道,同时通过科学技术创新,突破生产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不断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三)社会价值引领

正如弗莱克斯纳所言,大学是处于“特定社会结构之中”的一种人类组织,在价值层面,大学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情境发生互动并通过先进的价值理念助推社会进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勇立时代潮头”,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聚合的主要场域——现代大学而言,更应当站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前沿,用先进的大学精神引领社会进步。近代以来,中华大地上产生了一批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优秀大学,这些大学真正融入了“时代潮头”,敢为天下先,成为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崇高价值理念的开拓者、守护者。在民族危难之际,北京大学以“科学”与“民主”的价值为旗,引导中国学生及工人展现出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8]的姿态,承担了历史重担,极大地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清华大学的民国四导师(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在思想文化领域成为当时大学精神的重要象征,即“大师之谓”。在新中国建设初期,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服从国家建设的战略需要,毅然“西迁”,表现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民族危难时刻的社会运动,国家建设时期的重要使命等都表现出大学在国家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民族复兴和进步的征程上,现代大学应当具有“象牙塔”精神,不仅要与庸俗的价值观保持距离,同时又要对社会进行思想引领,敢发时代先声,成为社会先进价值理念的输出地。

二、交大在发展历程中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重要精髓包括,“确立踏实勤恳为人民做学问的宗旨,弘扬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作风,培养不计个人得失、在谋求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学术品格”[9]。交通大学产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现代大学使命的三个维度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有不同程度体现,同时随着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情境,交通大学的历史使命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说,交通大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代代交大人谋求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历史。梳理交通大学的发展历程,既是从实践上把握大学使命的具体表现,也是追根溯源,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的契机下,厘清思想交大的历史文脉,进一步觉知西安交大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时代使命。

(一)兴办南洋公学

在民族危难之际,近代中国的大学雏形被定位为民族自强的根本。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认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先必兴学。”[10]作为洋务运动的内容之一,兴办之初的南洋公学在知识体系方面主要包括“法律、公法、政治、通商之学”,以满足民族自强的知识需求。为了自强储才的宗旨,南洋公学开办特班,使“其在公学始终卒业者则以专学政治家之学为断”[11]。在晚清官僚体系整体腐败、治理效能低下的政治环境中,南洋公学期望以开办特班的方式为国家输送更多具有真才实学的政治精英。可见,南洋公学自成立伊始便立足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肩负了民族自强的时代使命。在“师道立则善人多”思想的指引下,为解决师资与学生的来源问题,南洋公学开办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院,为高等教育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近代中国的落后迫切需要知识分子开拓眼界,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知识体系改造中国社会。南洋公学站在了时代前沿,以“周知四国”为目的,于光绪25年成立了商务印书馆前身之一的南洋译书院,出版了严复、王鸿年、山根虎之助等海内外名家翻译的西学经典。其中,南洋译书院出版严复所译的《原富》(即《国富论》)对西学东渐及近现代中国的知识传播与再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创建近代工科大学

按照洋务运动的救国思路,“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是重要主张。近代中国的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实业人才,从南洋公学逐渐转型为交通大学的过程,正是应时代之需,坚持“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在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唐文治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始终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培养与价值观引领。他提出:“道德基础也,科学屋宇垣墉也……譬诸基础未筑则屋宇垣墉势必为风雨飘摇而不能久固。”[12]而且从经学之中提炼出大学思想的核心内涵,立足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将大学使命指向了“修身治天下”。同时,唐文治校长重视体育,将体格强壮作为办学的重要目标。尚实之风、道德培养、兼顾体育,从南洋公学到交通大学的转型历程,既是学校逐步转型为一所工科大学的过程,也是逐步形成并创立近代大学精神的过程,对近代中国大学思想的演进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建立理、工、管结合的综合型大学

在“培养具备高深学问之人员”[13]教育宗旨的指引下,交通大学从国家发展需求出发,从一所工科大学转变为涵盖理、工、管、文学、外语等学科的综合型大学。学科布局的转型中,理科与管科的建立与发展是交通大学学科体系变化的主要体现。科学学院(物理、化学、数学等理科学院)在大学教育方面,秉持科学思想与应用导向的宗旨。在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方面,裘维裕认为,“大学的使命,不是教授学生一种吃饭本领,或者解决学生的出路问题,大学的使命,是要养成一种健全的人格,训练一种相当的科学思想。”[14]在重视应用科学的发展方面,交通大学主张“切合实际,以求实用范围宽广”[15]。在理学学科的发展中,交通大学将自身使命定位于科技思想的生产与传播,又不拘于纯粹学理研究,力图将科学知识直接运用于生产实践。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在1931年成立之初,将自身的宗旨定位为:“养成各项科学管理专门人才,以应政府及社会各界建设之需。”[16]为此,交通大学开办了包括实业管理、公务管理、财务管理、铁道管理等专业,面向工商、铁道与政府部门,形成了相对齐全的管理学科体系。钟伟成认为,现代管理的精髓在于“人、法及管理科学三者的有机结合”[17]。这一管理思想不仅是交通大学管理学发展的重要原则,也推动了近现代中国管理学科的发展。

(四)主体西迁,建设西部

新中国建立后,“西北地区成了我国工业开发的重点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地,西北要大力建设,建设要大批人才。”[18]时代形势迫切要求在广大西部地区布局实力雄厚的现代工科大学,交通大学相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体西迁。在迁校的过程中,交大师生舍弃了上海优越的物质环境,自愿迁到生产力水平、生活水平远不如上海的大西北。不少西迁的交大人认为,“我们并不后悔西迁,吃不吃亏看要用什么尺子量,我们在大西北为祖国贡献了一所著名大学,这是我们最大的荣耀。”[19]老一辈交大人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价值选择中,优先考虑国家与人民的整体利益,彰显了崇高的公共精神。交通大学的主体西迁,改变了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正如时任教育部长的蒋南翔在1981年交通大学建校85周年暨迁校25周年校庆典礼上,代表教育部讲话时所讲的:“事实充分说明,西安交大的迁校是我国在调整高等教育战略布局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西安交大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我国大西北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对于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迁校以来,西安交通大学累计培养超过23万名毕业生,每3个人中就有1人选择在西部就业,为中国西部开发事业输送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安交大勇立时代潮头,打造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建设西部科技创新港、研发高端制造装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使西安交大更加有力地肩负起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

三、思想交大的路径依托与精神元点

帕斯卡尔曾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等。每一部经典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思想,他们的思想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文明的进程。洪堡大学之所以成为“现代大学之母”,不仅因为它是世界学术中心之一,产生过30左右位在化学、医学、物理和文学等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更因为它校园里曾经活跃着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马克思、恩格斯、海涅、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学家和思想家的身影。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新的思想观念不断产生并不断推动历史进步的时代。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它不仅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也在不断地催生着伟大的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反思现代大学的时代使命,就是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1]。中国的大学,要想担负起“人类文明传承、有效知识供给与社会价值引领”的使命,就必须在思想建设上有所作为。

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首先体现为一流的精神气质。思想交大正是从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再造中增进西安交通大学的内涵建设,使之在科学技术创新、社会先进思想方面真正勇立时代潮头,履行时代使命。交通大学因民族救亡而生,为国家复兴而立;是工业救国的时代先锋,也通过译介国际人文经典发时代之先声,不断为社会变革输出先进的社会思潮。可以说,交大的历史文脉决定了科学交大、人文交大是思想交大的两个基本面向。扎根西部至今,西安交大顺应时代潮流,始终将“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精神旗帜。不论工业救国,还是毅然西迁,抑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交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作为自身的时代使命,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20]作为自身的发展动力。思想交大是西安交大遵循交大的历史基因、承担时代使命、面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双一流”建设目标而规划的重要工程。在价值导向上,思想交大“要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于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1];在精神内涵上,思想交大以国家利益为根本目标,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在实现方式上,以思想建设、学术繁荣、文化引领为路径依托,形成兼容并蓄、创新学术、引领社会的现代大学精神。换言之,思想交大是科学与人文相济的交大,是秉持包容胸襟、弘扬创新精神的交大,是追求公共价值、勇负时代使命的交大。具体来说,思想交大需要从精神元点与路径依托方面为高等教育改革做出包括“发扬公共精神、进行知识体系重构、学科范式整合”在内的有益探索。

(一)聚焦中国问题的知识重构

交通大学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与近现代中国的国家命运始终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讲话为西安交通大学的时代机遇与社会责任提供了新的定位,对“思想交大”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建构首先体现为对中国问题的理论关切,对理工类学科而言,关注中国问题意味着面向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需求,科学研究与技术发明应当以推动生产力水平为要。因此,聚焦中国问题应当是思想交大建设的逻辑起点。何为中国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如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上述中国的“真”问题,是哲学社科与理学工科共同的圭臬,作为以理工学科见长的现代综合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应当在问题导向下不断推进自身的学科体系重构、知识体系重构以增强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文化回应能力、理论回应能力、科学回应能力、技术回应能力与人力资源回应能力。如此,思想交大建设就在智力资源生产层面为西安交大不断服务于国家治理需求夯实了根基。

(二)范式整合下的交大特色

聚焦中国问题为思想交大建设提供了逻辑起点,进一步,如何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构则成为思想交大建设中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从现代学术发展的趋势来看,复杂性特征越来越突出,许多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事实上,实践的发展本身就不以人为的学科划分为中轴,“自然、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划分本身就是一种简单性思维的结果。”[21]知识体系的分门别类仅仅是科学工作者认识与研究的工具性需求,而非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学科边界以及伴随学科差异产生的方法论边界在具有复杂属性的现实面前,往往面临捉襟见肘的解释力困境。因此,问题导向下的中国研究需要“跨越学科、跨越方法论”[22]。西安交大具备相对齐全的学科门类,对学科间进行问题导向的整合,建立跨学科的学术组织与研究基地,形成独特的研究范式以建构出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交大学派”是西安交通大学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路径。美国的圣塔菲研究中心就是一起典型的成功案例,来自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共同将新兴的复杂性研究范式得以发扬光大,取得了卓著的世界声誉。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等国际学术界中著名学派的成功包含了诸如大师聚合、学科整合、面向重大问题、注重基础研究与学术可持续性等在内的重要经验。在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背景中及“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下,不断创造制度条件、整合资源推动形成“交大学派”是思想交大建设重要的路径依托。

(三)勇负时代使命的公共情怀

交通大学的发展始终与近现代中国的国家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不同历史时期的交大人都体现了服务国家与人民的公共情怀。南洋公学将“爱国救民”[23]作为自身的时代使命、交通大学始终走在“实业救国”的时代前列、西安交大扎根西部,“传承和创新了交通大学文化,筑成西迁精神丰碑”[19],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以及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学校西迁以来,西安交大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根据时代需要逐渐发展成为一所综合型、研究型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知识供给与复合型的人才结构。在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年之际,西安交大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领衔高端制造装备‘大国重器’自主创新。”[24]历史与现实表明,西安交大的“公共情怀”贯穿自身发展历程,始终将现代大学的公共性作为自己的价值内核,国家发展与人民福祉是西安交大的终极追求。因此,思想交大建设的精神元点在公共精神,这种融进文化基因里的崇高价值应当是思想交大的不竭动力。不论是哲学社科,还是理、工、医学,交大师生在“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时代使命中都具有广阔的作为空间。思想交大在根本上要求交大师生勇于站在时代前列,直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公共福祉的追求中实现交大的存在价值。

“人民性、民族性、继承性、原创性、时代性”[1]等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的重要思想精髓,这启示作为文明传承、知识供给、思想引领的现代大学坚持人民导向,面向时代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科学思想并在社会变迁的浪潮中坚守、引领崇高的价值理念。交通大学的理工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对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西安交通大学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改革发展与社会变迁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指引。我们建设思想交大,就是建设科学交大、人文交大,并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共同产生推动时代发展的重大思想成果。具体说,就是坚持公共价值立场,为人民服务,实现知识体系重构与学科范式整合,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让西安交大成为一所兼具人民性、时代性、开放性、包容性的世界一流大学。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1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_3.htm.

[2] 王卓君.中国大学外部经济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3] 黄旭华,李盛兵,杨蕾.“哈罗德·珀金之谜”——中世纪大学起源探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6(2):52-61.

[4] 爱弥儿·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李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07.

[5]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8-10.[6] 刘道玉.我心中的理想大学[EB/OL]. [2016-06-13].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gqmq/article_2012061361811.html.[7] 郑永年.有效知识供给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改革成效[EB/OL].[2016-01-27].http://www.ce.cn/macro/more/t20160127_8575388.shtml.

[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9.

[9] 王浦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N].人民日报,2016-5-19(7).

[10] 盛宣怀.南洋高等商务学堂移交商部接管折[M]//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

[11] 盛宣怀.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情形折[M]//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36.

[12] 唐文治.学校培养人才论[M]//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64.

[13] 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23.

[14] 裘维裕.科学思想的训练,应是一种大学使命[M]//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35.

[15] 科学院院史[M]//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36.

[16] 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交通大学概况及课程一览[M]//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53.

[17] 钟成伟.管理学与新建设[M]//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53.

[18] 蒋南翔.扎根西北,办好社会主义的西安交通大学[M]//西安交通大学校史:1959-1996.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392.

[19] 朱继洲.从南洋公学到西安交通大学——纪念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9.

[20] 张迈曾.高校应成为社会进步的“航灯”[N].人民日报,2016-06-02(18).

[21] 叶立国.以复杂性范式把握人文社会现象[EB/OL].[2015-03-22].http://indi.cssn.cn/kxk/dt/t20150322_1556145_1.shtml.

[22] 谢宇.我在做“不一样”的事[EB/OL].[2016-01-09].http://www.jianshu.com/p/ ab6 eb8 c4d543.

[23] 陈容.南洋公学之精神[M]//交通大学校史资料选编:第一卷.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235.

[24] 人民日报.西安交大 扎根西部服务国家[EB/OL].[2016-04-07].http://paper.people.com.cn/ rmrb/html/nw.D110000renmrb_20160407_8-01.htm.

(责任编辑:冯 蓉)

The Mission of Modern University an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Jiaotong University—Learning the Speech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n the Symposium 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ZHU Zhengwei, WU Jia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tents of university′s mission, includ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university, as well as social demands. On the basic of this perspective, by reviewing the mission in the history of Jiaotong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and the ideological Jiaotong University progra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ath and mental element which are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Jiaotong University. Suggestions are made tha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hould focuse on Chinese problems so as to reconstruct its knowledge system, to innovate the paradigm across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methodology, and to structure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from the high degree of human civi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hould regard public value as its fundamental demands, keep inheriting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which buried in Jiaotong University′s culture gene , and carry forward patriotism, collectivism,heroism and optimism, aiming to become the highlands of value and belief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speech by Xi Jinping; the mission of modern 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ideological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2016-08-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ZD013);陕西省社会科学

(2015D015);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研项目(SK2016032)

朱正威(1960- ),男,“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G40

A

1008-245X(2016)05-0031-06

10.15896/j.xjtuskxb.201605006

猜你喜欢
西安交大大学思想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西安交大-金轮坤天表面工程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西安交大李长久教授获全球热喷涂领域最高荣誉奖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