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摘要: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潜力趋弱,迫切要求培育高质量经济增长新动力。资源整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动力源泉,不仅能够带来经济发展的协调力、增长力、竞争力、吸纳力和规避力,还可以通过恰当的方法进行资源优势整合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通过对内蒙古资源匮乏地区的奈曼旗进行历史考察可以发现,其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充分证明了资源优势整合对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常态;资源优势;经济增长质量;创新驱动;区域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2-0053-05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经济指标都有明显提升。但是自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与前30多年的年均10%左右的快速增长相比,近几年7.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在相当程度上表明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资源利用需要重新整合。辩证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原则,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新常态”的论断正是基于对当前世情、国情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提出的。新常态不仅要求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更要求经济增长质量的大幅提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1](P112)
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基本上是在人口、资源供给相对过剩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粗放型投资与低端制造业出口获得了经济数量上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在收入水平较低阶段,供给推动的经济增长效果较为突出,资源动员能力也较为强劲,但是当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增长则主要依靠需求拉动作用。[2]因此我国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在世界金融危机导致的外贸萎缩与国内资源瓶颈约束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导致了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以及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必须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战略,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说,今后的经济增长必须在面对同等或更少资源数量的基础上,实现更大更优的经济总量,而这其中资源优势整合是完成这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即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让资源效率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原有资源配置组合无法实现的经济效率。
因此,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探索、理解和正确运用资源优势整合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长期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资源整合
工业革命以来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要素驱动,土地、资本、劳动力作为稀缺资源形成要素投入,传统工业经济则按照一定的模式将这些投入转化为产出。如果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经验的因素不发挥作用,则经济增长的实现完全由要素的投入量决定。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显然受制于劳动力或土地的数量约束,或确定于可供投资的资本总量。
但是不断进步的技术与不断积累并创新的管理才能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模式的理论认识已经从资源约束论发展到技术决定论,进而经过舒尔茨、贝克尔等学者发展技术决定论,特别是创立人力资本理论后,罗默、卢卡斯等人提出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投入是专业化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知识经验积累等非实物性生产要素。[3]由此出发,经济增长方式也相应地从外延性向内涵型转变。当然,根据这些理论产生的背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应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后期实践。对于我国而言,少数发达经济区域进入了工业化后期,而大多数发展中的经济区域还处于工业化中期或前期,甚至还有部分亟需发展的区域处于前工业化时期,因此,资源约束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整合资源,实现集约型内涵式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前沿性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还是追赶型依靠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共同促进经济增长,资源整合都是形成经济增长合力的重要途径。[4]一方面,经济增长模式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是产业结构、要素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等构成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导致资源的重新配置。另一方面,以专业化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知识经验积累为驱动力的新经济增长模式本身注重资源配置模式的多元化,资源整合作为增长模式转变的前提和重要手段,对于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要想在新常态下应对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迫切要求培育高质量经济增长新动力,而资源整合尤其是资源优势整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动力源泉。那么什么是“资源整合”,为什么进行“资源优势整合”,如何进行“资源优势整合”,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资源优势整合”,只有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出回答,才能说明资源优势整合对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优势整合的涵义、功能与方法
鉴于资源整合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密切关系,笔者通过构建“资源优势整合论”对上述四个方面问题作出回答:第一,“资源整合”是什么?这是“资源优势整合论”的本体论问题。第二,为什么进行“资源优势整合”?这是“资源优势整合论”的价值论问题。第三,如何进行“资源优势整合”?这是“资源优势整合论”的方法论问题。第四,实践中“资源优势整合”的运用,这是“资源优势整合论”的认识论问题。对于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的逐一说明,能够梳理出资源优势整合论的基本轮廓,并结合内蒙古东部资源匮乏地区奈曼旗的实践来探讨资源优势整合论的实践运用。
(一)从四种角度理解资源优势整合
整合就是对一个系统整体的各组成要素进行综合统一与重新组合。哲学范畴的“整合”关注整体的系统性与普遍联系,整合是在系统核心的凝聚、统帅与关联中不断发展演变,形成新整体系统的建构与序化。这种整合具有一般哲学意义。具体到经济学范畴,整合的对象或主要内容是资源,而资源优势整合就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特定经济系统对于系统内可用资源、闲置资源、或未能得到有效配置的资源通过行政或市场手段开发、重组、转移或合并,使资源得到合理的二次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增长。[5]从以下四种角度可以具体理解资源整合的涵义。
第一,资源整合过程是对系统不断优化的过程。整合是从整体上进行系统整理与结合,系统整体式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由各种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整合是在把握联系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对系统资源重新进行条理化和有序化的过程。例如文化领域的整合就是在特定的文化系统内,不同领域的文化结构相互融合,在冲突与调和的不断演变中形成新的系统文化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经济资源的整合则侧重于在经济系统内,调节配置经济资源组合方式,在顺应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机制,促进经济增长。[6](P395)
第二,资源整合是获得整体最优的手段。小到企业内部资源的微观配置,大到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宏观资源配置,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与宏观经济形势下,要实现有效资源配置,达到整体功能最优,都势必通过资源优势整合,按照企业经营或经济运行规律对资源配置进行战略调整。无论对于企业管理还是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整合都是一种达到整体最优的手段,是有进有退、有取有舍的战略调整。
第三,资源整合是一种理念与操作相结合的战略方法。系统中的资源具有有用性、稀缺性及功能互补性,整合方法对于资源效率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相同的资源按照不同的整合方法进行配置,得到的效果会大相径庭。“整合”的理论依据是系统论,只有遵循系统原理才能对资源及其本质和运行规律有明确的认识。“整合”要在对系统整体性、综合性、联系性的认识基础上,更加具体地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在操作层面上实现战术选择与思维理念的统一。正如波特指出的,“战略究竟是什么?战略就是创造各企业活动的整合。战略是否成功,有赖于把许多事情做好,并让这些事之间有良好的整合。假如各活动之间无法整合,就不能有清楚的战略,战略也无法持久”。[7](P58)
第四,资源整合是一种协同效应,实现1+1>2的效果。资源整合必然是资源优势整合。在同一经济系统中,各种资源具有优势劣势对比与配合,优势与劣势可以相互转换,一种应用模式的劣势资源可能在另一种模式下转变成为优势资源,其中关键就是资源整合。资源优势整合就是通过扬长避短实现优势重组,达到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分散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的效果。
(二)资源优势整合的五大功能
对于不断发展的系统性经济整体而言,资源优势整合能够带来协调力、增长力、竞争力、吸纳力和规避力等功能,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优势整合的首要功能是通过统筹带来的协调力。企业家是现代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企业家能够引进“新组合”,实现创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这种通过“新组合”带来的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实际上正是资源整合带来的统筹协调力。如果把通过资源整合协调优化结构从而实现增长的范式拓展到宏观层面,在经济、社会、环境的宏观框架下实现统筹协调,则有可能实现产业、地区、生态等多种系统关系的最佳组合,处于最佳组合的生产率是对于经济发展最优的生产率,也称潜在生产率。实际经济增长率往往低于潜在增长率,就是因为系统协调还未达到最优。通过经济主体和各级政府有效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各种系统关系,经济增长率就能向潜在增长率接近,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资源优势整合的第二个功能是增长动力。资源整合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横向整合一方面是指资源的重新配置,让效率最高的经济主体控制使用最适合的资源,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资源集中与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应,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纵向整合是指通过整合实现资源向资产、再向资本的转化。资源从自然或社会单纯存在转变为生产要素,例如山水名胜被开发为旅游区,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都变成了直接创造财富的资产。对于资产的进一步整合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将资产资本化,通过对资产未来使用价值的折现使之转变为金融资产,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通过资本运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许多不发达地区,包括西部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社会、文化资源都很丰富,但由于缺乏有效整合,经济增长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如果能够创造条件实现资源优势整合,这些地区的发展必将给整个经济带来新的活力。
资源整合的第三功能是竞争力。整合能带来持续的竞争力,因为各种活动的整合,形成内部化的许多功能,竞争对手很难复制与模仿。获得竞争优势和发展先机的关键,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多项活动的战略性整合,而且这种优势往往能够更为独特和持久,正如波特指出的,“竞争对手要模仿一套环环相扣的活动,远比模仿某一特定销售做法、跟上一项制造技术,或复制产品特色要难得多。经由活动体系建立起来的定位,也比建立在单一活动上更能持久”。[7](P55)长期以来,不发达地区一直在进行发展的努力,但各自为政,分头突围的做法未能有效建立竞争优势。资源优势整合要求在区域间统筹资源,建立合理分工、形成区域合力,从而形成强劲持久的竞争力。
资源优势整合第四功能是形成吸纳力。经济环境对资源的吸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优势整合是资源合理配置的环境优化机制,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将源源不断地吸纳优势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许多大城市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目前经济环境比较差,资源吸纳能力不强,迫切需要发挥资源优势整合功能形成资源区域集聚。
资源整合还有一项重要功能是有效规避模仿,降低竞争优势短期化的风险。在系统论基础上通过多种活动整合而形成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持续性和难以模仿性。而且在持续改进的整合中,不断提升的工作绩效会形成更高昂的士气、更先进的理念和更短周期的整合进化速度,对于竞争对手而言,这种竞争优势模仿的难度相当大。传统的看法认为竞争优势来自关键资源、核心能力等资源禀赋因素所形成的独特结构,但这种优势并非不可模仿,例如核心技术的扩散就能使产业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改变。与此不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观认为,竞争优势来自于跨活动整合。
(三)资源优势整合的方法
资源优势整合既是战略观念,也是操作手段,掌握整合方法非常重要,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整合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相关的资源;其次要知道哪些资源该挖掘、哪些资源该放大;最后还得进行评估,看是否充分利用了核心资源。从资源整合的概念中可以看到,资源整合本身是一种方法。对资源及资源优势如何进行整合,采取什么样的资源整合方法,取决于资源整合的特点和类型等具体情况。
根据资源优势整合具有系统性、层次性、阶段性的特点,在整合过程中,必须注重总体把握,由充分考虑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协调配合,进而做出科学决策。首先从系统性出发,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与组合决定系统功能的实现,因此在整合过程中,要把各种资源都纳入系统集成,实现协调与聚集效益。其次考虑资源整合的层次性,对于多层次的复杂经济系统,在微观、宏观和中观的层次上需要明确不同的整合目标与方式。最后,还要从阶段性上考察资源整合的顺序与计划。资源整合本身是一个调整过程,必然具有一定的阶段划分,尊重事物发展规律,有步骤、有计划推进是整合成功必然要求。阶段性的另一重要含义是整合作为一种计划性工作,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超越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供给能力的资源整合很难实现理想效果。
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资源整合可以分成多种类型,针对不同整合类型,具体整合方法也有所不同。
按照整合方向划分,横向、纵向及混合整合是三种主要整合方式。横向整合是指同领域、同经营阶段的企业横向整合,扩大市场规模。纵向整合是指同一产业不同经营阶段的前向或后向一体化,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纵向整合能够迅速建立完整产业链,协调产业内部关系,在区域系统内部实现产业链整合,从而提升效率,构建区域竞争优势。混合整合同时包括横向、纵向整合,在有条件的区域系统内,可以实现产业内和产业间的资源整合,构建更为广泛的基础上的竞争优势。
从内容上划分,资源整合包括技术与资本的整合、资本与产业的整合两种主要形式。技术与资本整合主要是通过技术研发部门提供技术资源,与企业或其他拥有货币资本资源的经济主体合作,推进已有产业的技术创新或开创新产业。资本与产业合作是指以货币资本主导的并购、控股、联合等产业重组,最终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从目标及系统构成的角度看,资源整合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宏观层次整合是政府部门在科学规划基础上对资源的直接整合或通过宏观管理手段对企业资源整合的规制与调控。微观层次整合则以企业或行业的视角出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企业经营资源进行整合。
从资源结合的角度可把整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整合是各项活动(功能)与整体战略之间的“单纯一致性”。无论微观层面上的企业活动、中观层面上的产业活动,还是宏观层面上的区域经济活动,都要与整体发展战略保持“单纯一致性”,每个活动都要体现或遵循战略意图,而不能有悖于战略目标。这是最有价值的一种整合,因为它具有战略上的制定性,会提高定位的独特性,并强化取舍效应。波特把这种整合称之为“第一层次的整合”,并认为:“活动与战略的一致性,才能确保活动能够累积充分优势,而不侵害或抵消活动的效益”。[7](P53)第二层次的整合是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强化。第三层次的整合是通过活动之间的相互强化而达到“努力最优化”。整合是系统内各种要素的新组合,各项工作在整合中实现新的联系方式,通过流程再造、信息互换排除资源浪费和重复作业,实现协同效应。这三种形态的整合,考虑的是整体而非个别的单一活动。波特指出:“竞争优势源自整个活动的体系,而活动间的整合则会实际地降低成本,或增加差异化”。[7](P55)
可见,资源整合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整合可以发生在区域或组织内部,也可以通过区域外引入资源加速整合。内部整合是对于区域或组织系统内部的资源重新配置,属于基本的较为初级的整合形态。引入外部资源(有形或无形的)整合内部活动是一种增量整合,收益更为明显,操作阻力也较小,正在成为资源优势整合的主要模式。由于现代经济活动的广泛联系性、相互依赖性、对外开放性,需要区域内外形成充分的分工协作,“进行更合理的调度、组合、协调,也就是互换优势,互补劣势”。[8](P23)所以,资源优势整合强调识别、选择对象,并采取有效的整合方式与途径。
三、资源优势整合的实践
我国一些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缺乏整合利用;经济环境较差,资源吸纳能力不足;经济系统内在关系不协调,产业、城乡、环境、生态等因素未能形成合力,导致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最佳增长率差距较大。从积极的角度看,这些有待整合的资源表明该区域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可以挖掘,挖掘这些潜力就有赖于“资源优势整合”这一统筹协调的力量。而地处内蒙古东部的奈曼旗,交通不便、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沙化严重,是较为典型的经济落后地区。但是进入21世纪后,奈曼旗的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尤其是2003年以来,奈曼旗的经济更是飞速增长,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改变,从一个沙漠腹地的贫困县发展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较发达旗县。该旗突出区域特色,把特色经济作为发展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进行资源优势整合,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之路,“奈曼经济现象”由此产生。其中电力集群作为奈曼旗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奈曼经济现象”是资源优势整合的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了在传统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条件下,如何利用资源整合形成经济增长合力,走上经济社会发展良性轨道的转变。
首先,在资源的识别与选择上,依据实际情况定位优势资源。奈曼旗传统资源相对匮乏,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但是“软资源”也就是区位优势明显。该旗地处东北与华北交汇中心,处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环渤海经济圈叠交区域。从中国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奈曼旗处于东北地区进入华北和内蒙古东部入海两大地理走廊的交叉点上。一条是北京至通辽的京通铁路及国道111线、通赤高速公路、东北地区飞至北京的航线等;另一条是巴新铁路、盘奈高速公路及正在建设的大板到阜新的超高压输电线路等。有了这样的通道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广阔市场和丰富资源,补充传统资源的空缺,给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燃料保障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
与传统资源相比,如太阳能、风能、水、矿砂等一些新能源以及农畜产品及其剩余物等可循环再生的资源非常丰富。每年有大量的秸秆、树木枝丫等农、畜、林剩余或副产品被废弃燃烧或以最简单的方式卖掉,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也可以作生物质发电厂燃料。奈曼旗灌木能源林110万亩,目前林木质发电厂主要燃料是沙地黄柳。奈曼旗“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的地貌,年平均风速3.6~4.1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 941~2 952小时,总辐射量一般为122.71~126.35千卡/平方厘米,年太阳能总辐射量最高和最低比均在1.16以下,光照丰富,热量充足,太阳辐射比较稳定,适宜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全旗可规划560万千瓦风电厂和500万千瓦火电厂,约150亿立方米硅砂可开发利用。
其次,通过资源优势重组,强化资源优势。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关键在于构建强劲持久的竞争优势。奈曼旗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力,促进经济长期增长是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实践中,奈曼旗通过资源优势整合,强化了原有经济优势,形成了环境优化、区域协调、资源互补的发展格局。奈曼旗启动建设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的电力能源产业集中区,目前有奈曼旗鑫宸林木质发电厂已投入使用。
在资源优势整合过程中,奈曼旗注重整合战略的“单纯一致性”。无论企业发展还是产业培育都要遵循这一战略,把微观和中观层面上的一切活动都要融入到这一战略框架之中。奈曼旗政府根据该旗风能资源及电网优势,将风力发电列为发展重点,加快开发,统一管理,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成立了奈曼旗风电项目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风电发展规划》。《规划》编制组对全旗风能资源进行普查和资料收集,并根据地形、地貌、交通道路、电网状况等条件,规划了10个大型风电场,总面积约为1 046平方公里,到2020年预计装机容量为405万千瓦,促进了奈曼旗风能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通过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整合,奈曼旗带动了更大区域资源优势整合,提升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整合可以扩大经济增长的空间范围,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9]随着巴新铁路的建成通车,奈曼旗将成为内蒙古距离港口最近且有运煤专线铁路直达的地区,这就为电力、冶金等高能耗行业的投资者找到了政策、能源、运输、土地及劳动力成本等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巴新铁路及即将竣工的高速公路,将锡林郭勒盟的煤炭运到奈曼旗用于发电,将国内外矿产资源运到奈曼旗用于冶炼加工,同时运用新技术对煤电和冶金等废弃物进行综合处理利用,进一步向资源节俭的长远目标推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洪银兴.论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及其支撑常态[J].经济学动态,2014,(11):4-7.
[3]Romer,Paul M.Idea Gaps and Object Gaps inEcomic Development[J].达Journal of Monetary Ecomomics,1993,(12):543-573.
[4]张军扩,余斌,吴振宇.增长阶段转换的成因、挑战和对策[J].管理世界,2014,(12):12-20.
[5]庄越,万君康.区域资源整合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04(3).
[6]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7]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高登第,李明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8]刘再兴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与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
[9]任保平.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动力转换[J].经济学家,2015,(5):13-19.
责任编辑、校对:艾 岚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o the New Normal,the model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growth is weakening.China needs a new impetus of high quality economic growth.Resource integration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It will not only bring the coordination of force, growth, competitiveness, absorption and avoida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by an appropriate way.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Naiman Banner in Inner Mongolia,it has achieve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is prov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Key word: new normal;Resource advantage;integration;economic growth quality;innovation driven;regional characteristic 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