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浅析

2016-02-18 23:23毛培胜邵新庆杨富裕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北京100193
关键词:生态旅游

毛培胜,邵新庆,杨富裕,黄 莺(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北京 100193)

我国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浅析

毛培胜,邵新庆,杨富裕,黄 莺
(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北京 100193)

摘 要:在我国天然草原超载过牧、退化严重的背景下,草原旅游开发成为保持草原生态和发展经济的首选途径,如何保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草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我国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和发展状况,阐述了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草原资源利用、草原旅游产品开发、草原旅游科学研究等草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草原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规划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草原生态;草原旅游;生态旅游

我国具有近4亿hm2的天然草原,一直以来都是草原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草原以其独特的资源和文化,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休闲和旅游场所.张岩提出草原旅游的涵义[1],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依托、草原文化为核心、旅游者为主体,以草原景观、草原人文历史遗迹、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及相关接待设施为客体的多层次游憩活动.依托草原生态系统及与其和谐相生的人文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具有生态旅游的特点[2 -3].因此,草原生态旅游的实质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的生态旅游产品.

自1949年以来,我国旅游事业发展很快,随着回归自然旅游的不断升温,草原已成为众多旅游者向往的目的地[4 -5].尤其是进入21世纪,草原旅游开发升温迅速.例如,中国·内蒙古首届国际草原文化节于2004年8月在我国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还有许多省市自治区都进行草原旅游区的开发.目前,逐渐形成内蒙古、青藏高原、新疆、甘肃、川西北、宁夏、河北坝上和京西草原具有一定规模的草原旅游区.截止到2008年,我国的草原生态旅游景区中,A级景区有32处,其中AAAA级景区8处.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A级景区有19处,达到全国A级草原生态旅游景区的近60%.2011年新疆伊犁那拉提旅游风景区、内蒙古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景区被评为AAAAA级景区.我国草原生态旅游景点景区非常少,且分布不均匀[6].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良好促进,可使草原资源与旅游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在人与自然和谐的时代背景下,草原生态旅游是“产业与环境互利”的双赢产业,是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减轻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压力、克服生态脆弱劣势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最佳选择.在草原过度放牧、生态意识日益增强的现实情境下,如何保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草原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我国草原生态旅游开发和发展状况,分析阐述草原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

1 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

1.1 草原旅游发展为草原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创造条件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草原生态的科学保护和草原文化的历史传承成为草原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草原旅游产业带来多元的文化理念,有利于牧民树立现代商品经济意识和草原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草原牧区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传承与保护草原文化提供了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对传统草原文化的及时保护具有更多的自觉性[7].开展草原旅游活动有助于吸引外资、改善基础设施、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还能主动进行产业结构、家畜养殖和种植结构的调整.部分农牧民将专门从事服务性经营活动,使旅游区域经济呈现出新的活力,对于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有带动作用[4].

1.2 草原旅游发展成为牧区生态旅游的支柱

草原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远离大都市喧嚣的“桃花源”和生态旅游的热点.在遵循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草原生态旅游业将呈现持续的快速发展.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已成为带动农牧民转产增收的新途径[8].在青海省,作为环西宁旅游经济圈和环青海湖民族体育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银滩草原景区已经开发成为国家4A级景区,是青藏铁路旅游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由于具有王洛宾浪漫文化、红色旅游资源(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藏族聚居区历史民俗风情等特有的文化资源,金银滩草原发展形成了西宁—金银滩草原(原子城)—沙岛和环青海湖黄金旅游线路.2007年金银滩草原景区旅游收入达5880万元[9].可见,草原生态旅游业已成为牧区增长最快的产业,积极主动适应,加强牧区草原生态旅游已是势在必行.

1.3 草原旅游内容的不断丰富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载体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过程中,发展草原旅游,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牧区旅游资源,还能促进牧业生产方式的改进,调整和优化牧区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绿色、生态牧业.新牧区的建设实践中,利用草原骑马、美食等娱乐活动的发展基础,积极推广牧人之家、牧家乐等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10],并将其作为草原旅游与新牧区建设紧密结合的有效载体,推动新牧区建设和发展.

2 草原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草原资源开发进行旅游后,在利用过程中存在忽视生态规律,重利用轻保护,并且出现毁草开荒、盲目开发建设导致草原退化的严重问题,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1].野花采摘、人畜践踏、开垦种植、基本建设、主要的旅游活动都在草原上进行.此外,草原旅游的旺季与植物生长的旺季均在夏季,这种时间上的重叠,又进一步加剧了草原利用的压力.尤其是我国北方草原旅游区域主要分布在在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上,对人为活动的干扰非常敏感.

2.1 草原旅游项目建设缺乏整体的文化创意规划

草原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对草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尚处于粗放型的探索阶段.草原旅游发展侧重于基础建设开发,缺少科学、系统性的规划,对草原资源价值的研究不够,缺乏深刻认识.人文与生态结合的资源开发意识不足,零散分布的旅游景点无法诠释整体的草原文化,严重影响草原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步伐和预期经济收益,甚至造成草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草原景色并非都可以开发利用或转化为文化产品为游人服务.在草原旅游发展建设中,没有将草原文化做为核心和基础,很难将其景观转化为具体的文化产品,并体现出一定的经济价值,也难以在草原旅游市场中持续健康发展[12].因此,盲目开发所呈现的表面和短期的繁荣景象,不仅消耗和浪费草原旅游的资源,无法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而且成为草原文化发展的限制瓶颈.

2.2 草原旅游资源不合理开发破坏草原生态环境

随着草原旅游作为牧区旅游业主体内容的确立,草原旅游开发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草原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通常以增加基础和服务设施、活动项目等方式扩大旅游建设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游览接待能力.但在草原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仅重视草原旅游资源的利用,却很少研究草原资源的旅游承载力,忽视草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适度性、有限性,最终造成草原资源的过度开发、不当开发,甚至破坏草原生态环境.目前,在各地草原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实践中,草原旅游开发单位大量集中兴建餐饮、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扩大草原旅游景区的接待规模;围绕一处草原旅游景观多处设点开发,随意建设和遍地开花的结果致使草原旅游景区景点出现破坏草原、游人过度践踏,加剧草原的退化;还有生活污水、固体垃圾等引起的地表水污染、视觉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因素均使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坏[13].

2.3 草原旅游产品组合开发水平低

目前,我国草原旅游开发的产品较为单一,多为草原观光、民族风情观光.在草原旅游各景区景点内,以草原景观、特色饮食、骑马等自然与民俗文化体验为主要得游客体验和游览项目.游客消费内容单一、旅游产品数量少、缺乏特色,并且大多数游览项目存在严重的雷同现象.在草原观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拓展草原休闲度假旅游、草原生态科普和科学考察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积极进行草原旅游产品组合开发将是草原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另外,一些规模大的草原旅游景区应增加参与性旅游活动项目,通过民俗风情园、开展各种节事活动等内容丰富旅游者的体验,将有助于改变草原旅游体验质量不高的现状.

2.4 忽视草原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

随着草原旅游的蓬勃发展,有关草原旅游的相关研究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大量研究论文集中出现于1999年之后.草原旅游研究的内容侧重于草原旅游的资源及开发等方面,其中针对草原旅游开发和旅游资源方面的研究更集中,反映学者们更加关注草原旅游开发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价值评估、草原旅游的体验开发等内容进行有益探索,但在草原旅游市场、旅游产品设计、草原旅游点类型与运营机制等方面研究薄弱.

2.5 草原旅游发展未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

自古以来,草原地区牧民生活依赖于草原畜牧业发展,但在草原旅游开发过程中,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满足草原旅游的开发要求,牧民将放弃传统的草原放牧利用方式或被限制草原游牧范围.如果没有相关政策作为生活或生产保障,将会直接导致牧民的经济收入锐减.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牧民的利益,牧民从中受益必然支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新疆自治区天池草原牧区的旅游开发建设中,虽然政府主导采取措施实现了哈萨克牧民的定居,以牧民家访、餐饮接待为主的旅游参与形式发展旅游经济,成为主要的生活经济来源,但牧民几乎完全放弃了草原畜牧业生产,在旅游发展波动情况下,易造成牧民生活的不稳定,缺乏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14].

3 草原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3.1 完善配套草原旅游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监督管理

以《草原法》为基础,针对草原旅游发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并为草原执法提供科学依据,防止和减少草原旅游区植被的人为破坏和无序利用,避免草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3.2 加强政策宣传,强化草原旅游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牧区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受草原退化、沙化等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草原旅游的发展成为解决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间矛盾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草原旅游,将畜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把牧民增收、生态移民同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战略相结合,通过草原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实现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而且发展绿色、生态的现代畜牧业,为新牧区建设奠定经济基础.因此,国家草原、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发挥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的作用,大力宣传草原旅游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强化草原文化挖掘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形成草原保护和利用的生态意识.

3.3 加强草原旅游发展与建设的整体规划布局,保障草原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草原资源作为草原地区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基础,遭受草原旅游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破坏因素作用,进一步加剧了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草原文化商品化凸显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因此,在草原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中应围绕草原的资源特性,加强草原旅游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划,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4 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有效的融资渠道

草原旅游开发需要提供和改善包括交通在内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尤其是草原生态保护的实施,均需要大量的投资.但我国牧区经济发展落后,地方政府的财力有限,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有效解决资金的短缺.

3.5 培养草原旅游科研队伍,加强草原旅游理论和应用研究

草原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草原旅游科学研究的稳定队伍,虽然相关学科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与探索,但草原旅游发展的理论和研究水平还较低.草原资源开发、草原旅游环境保护、草原旅游经济、草原旅游市场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不成体系,尚不足以支撑草原旅游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旅游发展研究,提升草原旅游发展的科技水平,为草原旅游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3.6 加强开发草原旅游产品,提升草原旅游文化内涵

我国草原旅游缺乏精品景点,产品开发单一、景点雷同、开发规模小而分散,活动内容少而单调.草原民俗文化是草原旅游的灵魂,民族文化商品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致使民族传统文化舞台化,民俗民风商品化或庸俗化.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受到草原旅游经济的冲击呈现退化甚至遗失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岩.新源草原旅游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2(19):128 -131.

[2]赵雪.草原旅游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可持续发展[J].中国草地,2000(5):68 -73.

[3]杨富裕,陈佐忠,张蕴薇.草原旅游理论与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4]陈佐忠.略论我国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优势、问题与对策[J].草原文化,2004,2:42 -46.

[5]吕君,刘丽梅.草原旅游发展的实践及空间格局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6,15(4):100 -107.

[6]郝佼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7]葛宏.论传统草原文化保护与草原旅游发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2):21 -25.

[8]孟和乌力吉.草原旅游与环境保护——兼论包头市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6):1 -7.

[9]向宝惠,唐承财,钟林生.金银滩草原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探讨[J].青海社会科学,2009,(5):68 -72.

[10]孙国学.发展草原旅游与新牧区建设的关系——以锡林郭勒“牧人之家"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436 -439.

[11]常秉文.合理利用草原、发展草原畜牧业[J].中国畜牧杂志,2006,12(42):23 -26.

[12]晋铭鸿.呼伦贝尔草原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定位[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17(2):11 -13.

[13]刘俊清.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6):46 -49.

[14]虞敬峰,冯晓华.新疆草原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0):934 -937.

(责任编辑:李建忠,付强,张阳,罗敏;英文编辑:周序林,郑玉才)

Analysis of 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rangeland ecological tourism in China

MAO Pei-sheng,SHAO Xin-qing,YANG Fu-yu,HUANG Ying
(Department of Grassland Science,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P.R.C.)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ver-grazing and serious degradation in rangeland,the development of rangeland tourism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maintaining the ecology balance and developing the local economic.One of the social concerns is how to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rangeland ecological system and to develop and utilize scientifically the rangeland.By analyzing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angeland tour,including the utilization of rangeland resources,distribution of rangeland tourism products and research of rangeland tour science etc,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including improving the laws and rules in rangeland management,an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lanning,in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s of national rangeland ecological tourism.

Key words:rangeland ecology;rangeland tourism;ecological tourism

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271(2016)02-0127-04

doi:10.11920/ xnmdzk.2016.02.002

收稿日期:2016-01-04

作者简介:毛培胜(1970 - ),男,汉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牧草种子科学.E-mail:maops@ cau.edu.cn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草地生态保障与食物安全战略研究”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国内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创建生态旅游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