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亮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高校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王强亮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而当前我国一些大学生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偏离。重塑和纠偏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核心价值观,高校不仅要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也要创新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提高师德师能,让大学生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宣扬者和践行者。
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关系重大。当前我国有高校三千多所,聚集着未来的精英和优秀的人才,帮助大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共同价值追求,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发挥其在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桥梁和扩散器作用,深挖校内外有效资源,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比生命更崇高,比亲情更博大,“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规、给国家赋形”。[2]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对社会、对公民的重要作用。十八大报告中,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提出“三个倡导”,将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其中,作为大学生个人,应该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将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指出,青年的价值观尚未成熟,但他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对青少年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非常紧迫,用了很形象的比喻——“扣扣子”,指出了对大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他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3]朴实的话语透出了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削弱和丢失,而新的价值观尚未确立。再加上国外各种思潮的不断涌入,使其与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发生碰撞。大学生身处校园,思想比较单纯。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有了了解世界的窗口,拓宽了视野,但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思想和信息,使价值观尚未成熟和思想单纯的大学生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和误导,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很大的冲击,使大学生无所适从,价值观出现错位和紊乱。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一些人迷失了自己,不再坚守心灵的信仰,变得世俗化、无原
则化和无底线化。“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4]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一些学生通过网络等平台和机会,受社会负面思想和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价值观呈现出:个体意识大于集体意识;崇尚自我渐增,理想信念减弱;道德标准宽松,道德观念现实化等等现象,这些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如果不加以改正,对大学生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心灵的罗盘,是人生前行的方向。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人生实现完美的动力,时刻催促大学生不断矫正自己的缺点,为他们的人生锦上添花。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其自身规律,需要久久为功。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高校要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加以修正,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1.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大学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提升大学实力,体现学校特色,提升师生文化情趣,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载体上,高校要充分利用和拓展校内有效文化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育人全过程中,使学生德艺双馨,实现学生成才和学校育人同步。比如,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是对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和再现,可以深挖其文化内涵,推进校训文化落地生根,涵养和传播核心价值观。从主体上,要构建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三位一体”校园文化主体,通过学校领导的倡导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认识学习,达到校园文化的全覆盖,使每一个人都是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形成“我爱校园,校园爱我”,校园文化共建共享,核心价值观被潜移默化。从布局上,校园文化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充盈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学习和传授过程中,达到学习进步和价值培育同步进行;在课外,发挥社团和公益组织的作用,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举办各种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喜闻乐见的活动和比赛,可以使大学生在锻炼自己和展现自己的过程中,达到身心愉悦,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核心价值观内化与心,在生活的细微处外化于行。
2.加强和完善校园硬件建设
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增加学校魅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消除烦恼,洗礼心灵。学生生活在风景秀丽、方便舒适的校园中,会让他们自觉感知世界的美丽,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主动和优秀的先辈看齐。如果没有一个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他们会将目光更多转向社会和网络,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但社会和网络鱼龙混杂,大学生容易受错误思想的影响,久而久之,将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培育。学校要加强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的建设,为他们营造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不再沉迷网络,重视身体锻炼,使他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要加强体育场馆和器械的建设和购置,使大学生有一个宽松方便的健身场所,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学校要为他们创造清洁舒适的食宿环境,使他们有一个舒适的吃饭休息的场所;以学生为本,加强和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更加人性化和完备化,使大学生保持心情的放松和舒畅。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生求知做人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要不断改进和营造良好的校园软环境和硬环境,使校园成为故乡之后的第二个家,使学生在校园环境的隐形教育作用下,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二)创新弘扬核心价值观方式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是一个需要探索、钻研、创新的课题。
1.支持和加强大学生实践活动
大学生不仅要通过书本获得间接经验,更要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社会实践不仅是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式。要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促进理想信念在现实中内化与升华。学校要充分开发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大学生在磨炼中锤炼意志,在艰辛中体味生活的不易。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机制建设,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学校要联系政府和企业相关人员,来学校宣讲创业政策和招聘,分享励志故事,引导学生自主创业,使大学生有更多的事业成就感,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高潮和氛围。
2.重视校园媒体的宣传作用
高校要发挥其网络新媒体优势,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学生学习生活点滴入手,采用小主题、大视野的形式开展新闻网络宣传教育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化传播,在贴近师生的网络传播中唱响核心价值观。高校要充分运用校园新闻网、校园电视广播、报纸、微博、微信,开发校园核心价值观教育APP等,积极推动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多位一体,联动传播、融合发展,成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窗口和有效平台。
3.推进学校全面改革
高校要推进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体制机制改革,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和心声,发掘高校优势学科和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学术研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要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重视学生德育的考察,加强德育在评奖评优中的权重,用切实的事例作为评价标准。通过改革,制订更为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正确引导师生关注的方向和重点,形成一个有益于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师德师能建设
师德是教师之魂,师能是教师之本。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需要发挥教师引领、示范、尽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上,明确提出好老师的“四有”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特别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对广大教师树立高尚师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予了殷切希望。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无形的资源和力量[5],对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同学的“崇拜者”和“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自己成为太阳,才可温暖他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6]。广大教师要自觉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懈追求高尚的师德,做学生的榜样,这样学生耳濡目染,才能见贤思齐,做有德之人。高校在重视教师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要改革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师德不达标一票否决制和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优化教师队伍,打造有担当、有学识、有道德和有爱心的新时代合格教师,争做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桥头堡。
[1][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4]任仲平.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N].人民日报,2014-04-20.
[5]庞丽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建设[N].光明日报,2015-09-11.
[6]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 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2014-09-10.
2016-03-10
王强亮,男(汉族),马克思主义理论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