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元月4日(星期一),新年伊始,因担忧中国疲弱的制造业数据,以及中东地区不确定的政治局势,全球股市首个交易日一开盘,便受到重挫,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抛向投资者,令他们措手不及寝食不安。
中国的疼痛感最为严重,上证指数暴跌了6.9%,深圳综合指数又狂泻8%,A股遭遇两次熔断——熔断机制开始的第一天——恐慌提前收盘。在亚洲其它地区,东京日经225指数收盘下挫3.1%,韩国股市大跌2.17%,恒生更是跌了2.7%。随后欧洲各主要股指全线低开,德国DAX指数重挫4.3%,法国CAC 40指数下跌了2.7%,伦敦富时100指数也下滑了2.4%。随后,美国股市也不能幸免,道指一度大跌超过400点,跌破17,000点,纳斯达克更一度跌破4,800点。显然,恐慌导致市场掀起一片抛售潮!
事实上,全球经济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至今已经走过7个年头,当前全球经济出现了一齐下滑的情况,验证了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rving Fisher)首次提出的:“债务沉积—通货紧缩”效应。他曾强调,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央银行货币供应不足,造成企业债务沉积,进而导致全社会通货紧缩与经济危机。
但是,美联储的多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超量的货币根本没有疏通到企业,也没有去往美国家庭,而是因为银行惜贷,导致大量美元滞留商业银行内部,变成巨量的超准备金。
如果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解释,这一现象被视为“陷入流动性陷阱”。也就是超发再多的货币,经济毫无起色,也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经济非但不增长,物价反而下降了。比如,当前油价断崖式下跌。
近一年来,疲软的油价已将俄罗斯经济,推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在经济陷入困境的同时,俄罗斯卢布急剧降至2015年的最低点,在12月30日最后一天的交易日,汇价跌到了1美元兑73.2卢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超过20%,卢布的困境,反映出俄罗斯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严峻经济形势。
此外,因2014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的经济制裁。他们堵住了莫斯科的借贷之路,使其银行无法到国际市场上融资。西方的轮番制裁导致卢布狂跌、物价上升,经济遭受重创!尽管美国和俄罗斯在一些领域继续合作着,特别是与伊朗的核协议,但两国关系依然冷若冰霜。根据IMF的预测,2015年从俄罗斯流出的资金高达1000亿美元。
展望2016年,孤立俄罗斯的后果对其经济和人力资本是灾难性的,导致他们得不到资金、技术和新知识,在全球市场失去竞争能力。而且这一趋势正进一步地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