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夫
在猴子的进化过程中,先出现的是原始的狐猴、指猴、眼镜猴等较为低等的猴类,它们被称为“半猴类”,意思是说实质上尚不具备真正的“猴”的资格。在大约距今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从原始猴类中分化产生了真正的猴。这些猴可以分为两大类:阔鼻猴类和狭鼻猴类。阔鼻猴类又叫新大陆猴类,是其中比较低等的类群,因其鼻孔间隔板厚、鼻孔相距远而得名。现生的种类仅分布于西半球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森林中,共有悬猴科和狨科2个科,大约16属、59种,如卷尾猴、蜘蛛猴、狨、节尾猴等。我们不妨称它们为“西猴”;狭鼻猴类又叫旧大陆猴类,因其两个鼻孔间隔板薄、鼻孔紧靠而得名,分布于东半球非洲、亚洲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只有猴科1个科,大约15属、80种,包括长尾猴、沼泽猴、赤猴、白脸猴、狒狒、山魈、猕猴、叶猴、仰鼻猴、长鼻猴和疣猴等。我们不妨称它们为“东猴”。
现在,我们就从“西猴”和“东猴”这两大类群的颜值、尾巴、叫声、进食和智力等几方面进行一番饶有趣味的品评,且算作猴年说猴吧!
猴儿们的长相千奇百怪,有的美丽动人,有的奇丑无比。先说“西猴”,其中狨类的颜值
大多比较高。“狨”的英文原意是指“娇小”,后来用于描述某些具有娇小、怪异模样和惊人的迷惑力的小型动物。
金毛狨无疑是最漂亮的一种,它的体态小巧玲珑,全身都披散着金色的丝绒状软长毛,闪闪发光,头部狮状冠毛拂向后背,仪表堂堂,威武非凡,活像一头小狮子,因此又被叫作狮面狨。棉头狨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头顶上有一大撮纯白色的长毛,受惊时,它就将头上的冠毛耸立起来,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倭狨不仅外貌迷人,而且身材娇小,体长仅有12~16厘米,还没有一只松鼠大,所以有“猴中侏儒”“迷你猴”之称,是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
松鼠猴除了可爱这一点,其他和松鼠毫无共同之处。它体形纤细,体色丰富多彩,面部的眼圈、鼻梁、颊部及耳缘等均是纯白色,唯独口缘,鼻和吻部为黑色或蓝色,好像戴了一个口罩,显得滑稽可笑。绒毛蛛猴又叫绒毛猴、兔毛猴,毛质与其他猴类不同,兼具短、细、厚、软的特点,看上去像毛绒绒的玩具。
夜猴外貌十分奇特,头圆,耳小,眼大,面部的毛又短又稀,眼周围呈白色,鼻梁为棕色,吻部以及红黄色的瞳孔形成强烈的彩色对比,额顶有一条黑色纵纹,更增加了它头部的色彩,显得美丽动人。它最独特的地方是长着像猫头鹰一样的眼睛,在动物世界里可以算是独树一帜:第一是巨大,在面部占很大比例;第二是美丽,虹膜呈现出红、黄、褐色混合在一起的美丽色彩,眼睛周围还有白色的颔毛,在眼睛上方,颔毛与棕黑色额毛相映衬,十分好看;第三是凸出,在巨大的眼球表面蒙着透明的角膜,好像大玻璃球似的;第四是集光能力极强,在接近全黑的环境里,它也能捕捉到正在飞行的昆虫。
“西猴”的另外一大类群——悬猴类中,却是“丑角”居多。例如,黑帽悬猴的头上长有黑色簇毛,远远望去,好像戴着一顶修士的帽子,因而又叫僧帽猴。而白脸僧面猴头上的饰毛很像一顶假发,于是人们就给它们起了一个“假发猴”的名字。
赤额猴的长相很像一个秃顶的“老头”,因此又叫秃猴、“老头猴”。它的头部光秃,前额凸出,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油光锃亮。面部像人,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脸色为鲜艳的猩红色,吻部还长出白白的胡须。躯体从脖颈开始,覆盖着一层又长又密又粗的栗红色蓬松体毛,好像老人怕冷而穿上厚厚的棉衣。
“东猴”中颜值最高的无疑是我国的特产动物——金丝猴。它从颈部开始,整个后背和前肢上部都披着金黄色的、像金丝线一样美丽的长毛,最长的达50多厘米,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好似一件华贵的金色斗篷。它的近亲滇金丝猴虽然没有它漂亮,但引人注目的是拥有一个美丽红唇。
事实上,亚洲的“东猴”们大多都长着吻部向前突出的“毛脸雷公”相,如长见的猕猴、短尾猴、台湾猴、日本猴等。但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上的长鼻猴却与众不同,成年雄猴的鼻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变得越来越大,最终长度竟达到七八厘米,由于颜色红艳,远远望去,就像挂在脸上的一个茄子状的红气球。由于这条大鼻子一直悬垂到嘴的前面,晃晃荡荡,在吃东西的时候,就不得不先将它歪到一边。更为有趣的是,在长鼻猴情绪激动的时候,这条大鼻子还能向前挺直,并且上下晃动着,样子十分滑稽。
非洲的“东猴”“丑角”居多。阿拉伯狒狒面貌丑陋,雄兽的头部较大,眉骨高高突起,两眼漆黑深陷,吻部很长,棱角分明,脸上有很高的隆起线,颜色蓝中透紫,鼻子深红,鼻梁直抵前额,略似狗头,所以又被叫作狗头猴。
在所有猴类中,论个头之大当推山魈。它身躯魁梧,有记录的最大的一只体重达54千克。山魈的外貌尤其是面部长相奇特而多彩,像京剧舞台上的大花脸一样。它有一个又高又长的深红色鼻子,鼻梁两侧的皮肤布满褶皱,鼻梁两侧为鲜艳的、界线分明的蓝紫色皱纹。它的嘴唇通红,吻部两边以至颏下长着橙黄色和白色的胡须,有时还可见到伸出外面的尖利獠牙,乍看起来,仿佛是个带着一副假面具的“妖魔鬼怪”,难怪它的名字带有“鬼”字旁。
鬼狒的长相也十分古怪,虽然属于猴类,但它的身体和吻部却像狗。它的头部特别大,大约占全身的三分之一,显得头重脚轻。它常张着大嘴巴,露出锐利的牙齿,看上去十分吓人。
猴类大多拥有一条或长或短的尾巴,每种尾巴都具有各自奇妙的用途。生活于南美洲的黑帽悬猴有一条能卷曲的长尾巴,可以牢固地缠绕在树枝上,悬挂住整个身体,因而有悬猴之称。但它们的尾巴的灵活性和力度都远不及蜘蛛猴,甚至也不如吼猴。
黑蜘蛛猴的长尾巴最为完善,将诸多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当它高高地凌空吊悬在树梢上的时候,远远望去宛如一只巨大的黑蜘蛛在拉丝结网,所以被称为黑蜘蛛猴。黑蜘蛛猴的尾巴最长达92厘米,不仅比身体和四肢都长得多,而且末端腹面有20厘米是光秃无毛的,上面有一道道皱褶,似胶鞋底上的花纹,能够增加摩擦力。它的尾巴非常灵活,实际上起了“手”的作用,甚至能用尾巴捡起一粒花生米大小的东西。黑蜘蛛猴常常把长尾巴的前端缠绕在树枝上,将身体稳稳地悬挂着,手脚并用地进餐。休息时,它们也往往倒挂着身体,即使睡着了,尾巴也不会脱落。黑蜘蛛猴在热带雨林中跳跃游荡的时候,它的尾巴总是朝后翘起,起着舵的作用。雌兽把幼仔背在身上,东跳西跃,幼仔为了安全,常将自己的尾巴缠绕在雌兽的尾巴根上。有时候,雌兽用尾巴当作手臂,怀抱着自己的幼仔。此外,黑蜘蛛猴的尾巴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天气炎热时,尾巴成了散热器,仿佛大象利用耳朵、家狗利用舌头散热一样。天气转凉时,它的尾部动脉血可以不流过小血管而直接回到体内,使它们免受风寒。
猕猴
白脸僧面猴又叫“帚尾猴”或“大尾巴猴”,这是因为它们的尾巴与其他猴类的尾巴不同,又长又粗,既像大食蚁兽的扫帚尾,又似大袋鼠的棍棒尾。赤额猴尾巴是“西猴”中较短的,有趣的是,其短尾巴上的毛还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衰老,白毛逐渐增多。
“东猴”中拥有长尾巴的首推长尾猴,尾巴最长可达114厘米,远远超过了它的体长。黑白疣猴的尾巴也超过了它的身长,尾巴尖端常有撮毛或毛球,奔走时毛球不断抖动,非常有趣。我国广西特产的白头叶猴也是尾长超过了身体长度,尾巴的上半截为黑色,下半截为白
色。不过,它们的尾巴虽然长,却没有“西猴”那样的缠绕功能,因此逊色不少。
“东猴”中短尾巴的种类有豚尾猴、短尾猴等。豚尾猴的尾巴约为体长的十分之三左右,状似扫帚或猪尾,所以得名。短尾猴尾巴更是短得出奇,还没有后脚长,仅为体长的十分之一,而且被毛稀少,因此又有“断尾猴”之称。
猴群中的成员在相距较远时,会不时地发出长长的啸叫声以保持联系。夜猴的喉部有能膨胀的音囊,能发出“叽叽喳喳”的尖叫声,还能发出奇特的“隆隆”声,敲铜锣似的“瞠瞠”声……叫声时高时低,时细时粗,变化多端。在遇上敌害时,夜猴会突然发出十分响亮的叫声,可传到2000米之外,虽然是虚张声势,但也能把来犯者吓跑。
斗篷吼猴可能是世界上吼叫声最为响亮的动物。它的口中有向外突出的长牙,脖子粗,口腔大,下颌宽,特别是喉咙里特殊的舌骨结构能形成一个可以振鸣的声囊,将声音放大很多倍,产生异常宏亮的吼声,震撼整个山林。这种吼声对入侵者有警告、恐吓的作用。在不同吼猴的种群之间争夺领域的时候,也会发生一场惊天动地的“吼战”,以此来代替肉搏战,吼声响亮并持续时间长的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与上述“西猴”不同,黑帽悬猴的叫声尖细,好像在哭泣,所以也被叫作泣猴。
“东猴”的叫声普遍没有吼猴那样夸张,但有些种类也独具特色,例如长尾猴。它们遇到敌害时不仅会报警,而且对不同敌害能够发出不同的报警叫声。例如,当遇到的是蛇时,它会发出低振幅的报警叫声,这种叫声既能引起附近同伴的注意又不会吸引其他天敌。其他个体对这种叫声所做出的反应是向地面张望,寻找蛇所在的位置;当遇到的是豹时,则会突然发出不连续的高强度的叫声,这种叫声可传播得很远,其他个体对这种叫声做出的反应是四散而逃,躲入树上浓密的树丛中;当遇到猛禽时就会发出高调的尖叫声,这种叫声容易定位和远播,因此有助于指明捕食者的位置,听到这种叫声的同伴会四处探望或躲入树下浓密的草丛中。长尾猴能够把叫声同实物联系起来,这有点儿类似于原始的语言。有趣的是,在长尾猴栖息地生活的羚羊以及林中的鸟类常常能从长尾猴的叫声中受益。
喜爱嬉戏、喧闹是金丝猴的天性,在其活动的树林中,常常是一片喧腾。据专家研究,它们主要用游玩时欢乐的嬉戏声、大难来临前的警戒声、粗短高亢的呼唤声和身体疼痛的呻吟声这4种“语言”来互相联系。
实验研究还表明,一些豚尾猴不仅会“说话”,而且还带有“口音”。由于它们生活在树叶遮蔽的丛林中,互相能听到喊叫声但看不见,所以不同家庭的豚尾猴在口音上有细微的差别,这一点很重要。比如雌兽听到自己的幼仔的求救声,必然会比听到其他同类的求救声更迅速地去救援。科学家在研究中把声音转变为图象记录下来,结果表明每个豚尾猴家庭说话的频率、音调、音高、和声都不一样。研究豚尾猴的这种行为对于了解人类语言的诞生也很有意义。
猴类一般主要吃植物,兼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但也有不少食性奇特的“吃货”。
“西猴”中,金毛狨把树胶作为主食,这不仅在猴类中十分罕见,就在整个动物界中也是
件稀罕事。在巴西的热带雨林中,许多树干或树枝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洞,这都是金毛狨吸吮树胶造成的。金毛狨的牙齿与其他猴类不同,前齿又窄又长并向前斜突,啃咬能力很强,这种凿子般的前齿还可以钻入树皮,在树干或树枝上挖洞。以树胶为食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树胶受到钻树洞昆虫的侵害,产量十分有限;二是消化这种以糖类为主的树胶,需要特殊的肠道结构及其独特的发酵菌群。对金毛狨来说这都不成问题。首先,金毛狨盲肠已经进化出特殊的结构,并且有许多发酵菌群,吃下的树胶能够在盲肠中发酵而消化。其次,金毛狨还善于遵守“最短时间”的觅食策略,每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吃足食物,这一策略的实质也就是减低能量消耗。
倭狨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除了吃植物的嫩叶、花朵和果子以外,也捕食竹节虫、螳螂、蛾子、蝇类等昆虫以及蜘蛛、鸟蛋和雏鸟等。它们还能用尖锐的前爪挖掘树干树枝,或者用自己平伏的牙齿猛啃树皮,然后用嘴巴津津有味地吮吸流出来的鲜树液。不过,它最喜欢吃的食物还是昆虫,因而又有“食虫猴”之称。科学家发现,倭狨是依据头和足的有无来识别竹节虫、螳螂等昆虫的。在实验中如果把这些昆虫的头和足去掉,倭狨就不能识别它们。所以在自然条件下,竹节虫总是把足紧贴在身上,否则很容易就会被倭狨识别出来,成为它的猎物。
赤额猴以植物的果实、树叶、种子,以及昆虫、蜗牛等为食,它们吃果实时能够剥去果皮、果肉,专吃坚硬的果核中的果仁,这一食性与一般的取食果实的动物不同,在动物世界里并不多见。一些种子植物在长期生存中已经获得了防御食种子动物的能力——产生有毒种子,或者将种子包裹在一个坚韧的难以咬破的硬壳内。但是,由于赤额猴具有强有力的颌肌和功能特殊的犬齿和上门齿,此外,它们的上下门齿的排列结构与鸟类中的鹦鹉的喙类似,所以能够咬碎和咀嚼坚硬的果仁。
“东猴”中,山魈身体健壮,凶猛好斗,属于杂食性动物,它除了吃嫩枝、幼叶、野果、种子、根茎等植物性食物以外,还捕食蜘蛛、蠕虫、蜗牛、蛙、蜥蜴、蛇、鼠、鸟等小型动物。而它的表亲——山都的性情更加凶猛,身强力壮的山都能够把一只鬣狗咬死或撕裂。它们还会从地上拾起石头,向对方猛烈投掷,是动物世界里少数会使用“武器”的动物之一。山都的食性很杂,有时候连一般动物不敢碰的有毒蝎子都吃。聪明的山都在吃蝎子之前,会用手将它腹部尾端末节上的毒腺除去,然后再吃,这样就不会中毒了。
有人说猕猴是因为特别喜欢吃猕猴桃而得名,其实它食用的野生植物多达100多种。在吃东西之前,猕猴总是先把食物处理一下,巧妙地用手指剥去应该抛掉的不能吃的部分,吃食的时候还常常敏捷地用舌头吐出不能吃的部分,而将能吃的部分经过反复咀嚼后才吞下,或把食物送进口中的颊囊内暂时贮存起来,待到有空时再慢慢咀嚼。
我国特产动物黑叶猴以植物嫩叶以及芽、茎、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为食。由于胃中有3个室,嚼碎了的树叶在第一室中通过细菌的帮助而被溶解,在第二室中搅拌呈糊状后再送到第三室中,所有树叶都能被彻底消化。
非洲的黑白疣猴也主要吃树叶,虽然来源丰富,但是营养价值较差。为了
弥补这一不足,它们只有靠多多进食来进行弥补。它还演化出一个囊状的胃,其体积相当于其他猴类的胃的3倍左右,每次饱餐以后,其食物和肠胃的重量竟然会超过体重的四分之一!
为了测试猴儿们的智商,科学家分别为“西猴”“东猴”放映电影。结果只有黑帽悬猴有过明显的、确切的反应。它在看电影时注意力十分集中,看到感兴趣的镜头时,还会兴奋地吱吱叫,当一条大蟒蛇出现在银幕上时,它吓得魂不附体,一头钻进看不见银幕的角落里。
的确,黑帽悬猴智商极高。它们聪明好动,双手灵巧,会用简单工具,能拿石头打开坚果。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把一只饥饿的黑帽悬猴的腰部拴起来,在它够不到的地方放一只香蕉,室内还有一只系着绳子的老鼠,用不了半分钟,黑帽悬猴就会抓住拴在老鼠身上的那根绳,把老鼠扔到香蕉附近,老鼠一抓到香蕉,黑帽悬猴就将老鼠和香蕉一起拖了过来。第二次试验时,没有在鼠身上拴绳子,黑帽悬猴这次抓的是老鼠尾巴,仍然能够心满意足地吃到香蕉。
黑帽悬猴不但能很快学会用各种工具取得食物,而且还能够解决使用一种以上工具所引起的许多问题,例如,它用一只铁丝钩子钩住一根短的“T”字形手杖,以此击倒一根长的“T”字形手杖,再用这根长手杖把食物拖过来,这样就可吃到食物。并且,它还知道怎样制造工具,比如把报纸卷起来当耙子,或者将充当桌子腿的木棒拆开作为耙子使用,因此人们又称黑帽悬猴为“猴子技工”。
为了寻找隐藏的食物资源,黑帽悬猴会创造性地使用工具。比如,黑帽悬猴能够利用石头挖掘木薯,用石头把木薯或者蜥蜴敲成利于吞食的小块,或者用石头敲碎坚硬的种子外壳。黑帽悬猴还利用树枝从树洞或者岩缝里取水,用小树枝“窥探”一些隐蔽的角落和缝隙中是否有昆虫的存在,而这些小树枝是它们撕掉叶子而“制造”出来的。
“东猴”中的阿拉伯狒狒也非常聪明。有人对动物园中饲养的阿拉伯狒狒进行过“智力测验”,把一排木杯子倒扣起来,其中单数的杯子下面有它爱吃的食物,双数的杯子下面是空的。开始的时候它总是把所有的杯子都掀开,重复几次以后,它就找出了杯子下面食物的摆放规律,从而有条不紊地只掀动单数的木杯子,把里面的食物一一吃掉,而对双数的木杯子不予理睬。
阿拉伯狒狒还会采用欺骗手段得到食物。一只幼仔注视着一只成年雌兽,这只雌兽正在用石块刨挖着可以食用的地下根茎,那只幼仔突然发出了一阵尖叫声,它的母亲以为它受到了袭击,马上奔过来赶走了那只雌兽。这样一来,这只幼仔得意洋洋地拿起那只雌兽刚挖掘出来的根茎,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其实,这只幼仔并没有受到袭击,仅是为了迷惑其他成员而达到某种目的。在动物世界里,骗术虽然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行为,但也是一种富有智慧的高级行为。
日本猴也是很善于学习的种类。开始是一只年轻雌兽发现了土豆在海水中浸泡后不仅变得洁净,而且因沾上盐而味道更好。它的一个同伴通过观察,马上也学会了这种处理食物的技巧,接着更多的同伴也学会了,而且这种习惯还会传给后代。
【责任编辑】庞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