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星云
近年高考试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着眼于运用,不直接考语法。或单独设题,或在翻译、断句题目中考查。虚词不虚,它能表情达意。因此,高三学生务必掌握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段落一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叉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B.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诸君其亦念之哉吾其还也
【答案】A
【解析】A项连词,表目的,译为“来”“用来”/表结果,译为“以至于”;B项连词,表递进,译为“而且”;C项连词,表转折,译为“却”;D项副词,表商量,译为“还是”。
易错答案:C。不少考生把“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则”误解为“就”。
段落二
楚襄王游( )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 )至,王乃披襟而当( ),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宋玉《风赋》)
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于而之 B至何焉
C于以其 D至且之
【答案】A
【解析】文中空缺的第一个括号后的“兰台之宫”显然表示处所,结合括号前的“楚襄王游”,不难看出括号内要填介词“于”,而非动词“至”,据此,可以排除B、D两项;再看“壬乃披襟而当( )”,不难推出括号应该填一个代词,“之”“其”都可以作代词,但“其”作代词时,它的位置不能位于旬尾,故排除C,选择A。
易错答案:C。不少考生不能记住“其”所在的位置。
(一)虚词的考查形式
1.传统题型
这类题型一般设有四个选项,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大多情况下一句出自阅读文本,一句出自教材课文,要求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相同)的选项”。分值3分。
2.创新题型
这类题型一般题干由一到三个句中留有括号的句子组成,每个选项由三个虚词组成,要求考生选出“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分值也是3分。
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从2015年起全国新课标卷取消了虚词的单独命题,把虚词放在翻译和断句中考查。
(=)虚词的辨析方法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有四种技巧:
1.词性比较法
有些虚词的使用只在词性上存在细微的差别,意思都完全一样,稍不留心,便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大家务必加以重视。请先看下面的例子: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③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①②③中的“以”都可以解释成“因为”,但词性上会有作介词与作连词的区别,如果对此不察,便很容易犯错。“以”作介词连接词或短语,一般放在句中,如①②。作连词则连接整个句子,一般放在句子的开头,如③。
2.语境推断法
虚词通常有多种用法,我们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即结合具体的上下文来推断。用“焉”作例子来说明:
如推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要了解整句话的含义。这个句子的文意是“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兴焉”即“在那里兴起”。
3.结构分析法
(1)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文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我们抓住这一点,就可以从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来推断相同位置的乙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我们如果知道“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为连词,表修饰关系。
(2)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词语的性质和用法。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中“其”不作甸子成分,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难道”解。又如“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从语法结构上分析,“宽容”作谓语,是“将军”发出的,联系对话语境,这里“之”作代词,指代“我”。
4.位置分析法
这里的“位置”指的是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有的虚词的用法会随着它在旬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也”,在旬尾可以表示判断、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则表示舒缓的语气。又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如“其李将军之谓也”(表揣测语气)。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而在对话中则为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
陨星
沈括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①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②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③为之传甚详。
【注释】①日禺:太阳落山。②移著:移到。著:通“着”。③王无咎:北宋南城人。
1.下列备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
设九宾于迁,臣乃敢上璧
B.几如月,见于东南 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许氏藩篱皆为所焚 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D.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君将哀而生之乎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又久( ),发( )窍,深三尺余,( )得一圆石,犹热
A.之 其 且 B.也 夫 且
C.矣 夫 焉 D.之 其 乃
【答案】
1.C【解析】C均为介词,表示被动;A_是,表示“就是”/才,表示承接;B在,介词,引进方位/于,介词,表示被动;D代词,这事/代词,我
2.D【解析】有前文“发( )窍”得知“( )得一圆石”中括号内应填表示时间的副词。而如填“焉”字,尽管“(焉)得”能构成固定短语,但属于疑问句式,显然不合语境,故排除C项;如填“且”字表示“将要”,与“犹热”时态不符。“乃”表承接,译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