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莹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茶棚学区茶棚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节奏感
◆陈 莹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茶棚学区茶棚小学)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更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节奏是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音乐旋律的“骨架”。所以,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分析和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方法和方式,对于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儿童音乐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音乐节奏的训练应该把握儿童的个性特点,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树立新理念、吸纳新技术、采用新形式,不断提高音乐节奏训练的效用。
小学音乐 节奏 学生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如果说音乐有个起源,那就起源于节奏的敲击。纯粹的节奏对我们所产生的效果是如此直接,使我们直接地感到它是音乐的最初的起源。节奏是构成音乐时间的实质,是音乐的核心和骨骼。良好的节拍感、节奏感是学生学习音乐所应具备的技能,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节奏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力图在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音乐的鉴赏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应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而伴奏音乐(包括前奏、间奏和伴奏)是一首歌曲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忽略伴奏而只关心自己要唱的旋律和歌词。这时,有些老师就会采取最容易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说:“预备——起!”但是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是应该唤起学生本身对伴奏的关注的,而不是让学生变得依赖老师而不用自己的耳朵。所以在这个时候不妨少说几次“预备——起!”让学生用自己的耳朵感受前奏和间奏并配合其节奏速度开始演唱,而在演唱的过程中,也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伴奏音乐的速度,并学会配合。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和速度节奏感受能力,长此以往将变成陪伴学生一辈子的技能。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参与体验、身心投入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其身心特征表现为喜欢表现自我,活泼、爱动,对未知的事物表现很强的兴趣。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节奏教学任务来看,其表现为节奏结构简单、生活化、常识化、场景化,且充满律动感。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应该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些身心特征,充分分析音乐教材,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的特点、任务,把节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理论化的节奏知识变成非常生动和形象的东西。比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玩律动方面的游戏,通过肢体有节奏的运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满足学生活泼爱动、表现自我、好玩等这些特点,也就达到训练学生音乐节奏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将学生几人分为一组,让他们随着节奏摇摆身体,或者拍手、跺脚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排成一排或者围成一圈,进行手的舒展和前后的踏步。再如,将全班学生以6人为一组、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模拟时钟走动的快慢来感受节奏。还可以由教师自创一些节奏,由学生根据节奏通过肢体语言摹仿表演出来。甚至由学生自己打出一些即兴节奏,由其他同学来模仿表演等方式,都能有效加强小学生节奏训练。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学生在有音乐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学生根据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自由、灵活,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现节奏。如在训练xx︳xx︳xxxx︳节奏型时,开始时我让学生随意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来打节奏,只要卡准节拍就行,渐渐地我要求学生四分音符用脚来表示,八分音符用手来拍,并将此节奏型变成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兴趣都很高,很多学生都能看着节奏谱,手脚并用打出节奏。伴奏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伴奏能展现音乐节奏,可以让教学者观察到学生掌握音乐或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全班学生的合作伴奏,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而这又是符合《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把打击乐器引进课堂,学生易于接受,打击乐器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敲敲打打,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当打击乐器出现在讲台上时,每个学生都瞪大了眼睛,那眼神分明是惊羡、迫切的,我及时捕捉这一份惊羡、迫切,把从前嘴里念、手上拍、脚下走的节奏过渡到三角铁、沙球、双响、快板等简单的打击乐器的演奏。出示演奏谱后,我先让学生对各个声部做徒手练习,练习时,要求每个声部每小节的行进都要统一在像钟表一样的“嘀嗒”声中。然后把乐器分给他们,让他们反复练习所在声部的节奏。合奏时,要听听自己的节奏是否正确,自己所在的一拍是否与别人所在的一拍相吻合,自己的情绪、力度是否与别的同学大致相同……不知不觉地,同学们的合奏渐渐体现出配合默契、和谐动听,课堂气氛处于极端活跃、愉快之中,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这种合奏训练,在学生的心理上渐渐建立起一种无形的“音乐向心力”,为今后的合唱、合奏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节奏是少年儿童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而且掌握好节奏还能增强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力。在今后对儿童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努力,让学生始终在欢愉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节奏,从而培养儿童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1]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