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涛 赵国艳 万 朋 王春艳
PBL教学模式对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实意义
◆高俊涛 赵国艳 万 朋 王春艳
PBL是近些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新兴教学模式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PBL教学法的实践,不断摸索改进,达到高等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的。
PBL教学;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是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PBL引进之前,也有一些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我国长久以来实行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案为导向,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标的教学,适合基础理论和基础教育。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蓬勃发展,国际竞争的加剧,能否在世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起到关键的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定义与需要,很多高等院校为了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开始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解惑,以导师为辅助的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即基于提出问题并解决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医学学生被动听课、对书本内容死记硬背而忽略医学知识实践的偏重式学习现象,而后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1969年完善并创立,称为PBL教学模式。它是一种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框架下,以学生提出问题为基础、导师引导为辅助的开放式发散思维教学,突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后来Barrows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逐渐被其他学院接受并采纳[1],主要在医学院校流行。在美国有超过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法,欧洲的医学院紧随其后开展了PBL教学的试验。
PBL教学模式的成功,引起了教育学者的重视,他们十分关注PBL在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并为PBL的实效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目前,PBL教学法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认可,并得到广泛推广。
PBL教学模式在西方教育领域掀起一阵改革的春风后,为了保证高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1986年我国的部分高校也开始引进PBL教学模式,由小范围、少数学科内改革逐步延伸到学校范围内实践。由于我国教育体制与国外大相径庭,与其说是引进,不如说是PBL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的改革与应用。为了将PBL教学模式与我国的教育国情相结合[2],从授课方式、考核制度、学习资源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等方面思考PBL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循序渐进地将PBL教学模式优化成为适合我国高校实行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应付考试,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只能单一地、机械地掌握本专业的书本知识,没有培养出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无法横向融会贯通各个学科的知识。
为了将PBL教学模式融入现有的教学模式中,首先是教师授课方式的改变。传统教学是备课——授课,而PBL教学时,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更多地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教师更好地发挥这一作用,PBL教学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对本专业教学内容有深厚而精确的掌握,还需要对交叉学科的知识有一定深度的认识,才能解决在授课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满足师生随时能够查到相关材料,需要学校有强大的图书馆资源作为后盾。
最后关于成绩考查,传统的考试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PBL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教学导师的意见、学生课堂的表现(资料的收集、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问题的含金量等)是否应该占有一定的考查成绩比例,成绩考核如何能够科学地、真实地、客观地、公平地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也是在推行PBL教学模式时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为了向社会输出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对当代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数十年前中国教育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知识水平,是为了消灭文盲,逐渐将高等教育架上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应该“量”与“质”两手抓,不断实行教育改革,开展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3-4]。PBL教学模式的兴起对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对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实际效果的评价有褒有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完全照搬PBL教学模式在国外的使用方式,应该最大化地将新的教学模式与本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创新人才是能够利用知识储备,同时具有开拓思维与实践能力,为社会创造新知识的人才。PBL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等特点,采用PBL教学模式,需要充分考虑到它对传统教学法带来的冲击,要最大化发挥PBL教学模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不要急于求成。
我国高校在校生从小接受的教育使学生一直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忽略了教育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少思考,没有机会表达想法,没有对知识的辨析能力。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PBL强调学生亲力亲为,亲自参与、独立思考,收集整理资料,提出问题,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交流,独立总结出答案。整个学习过程更像是一场头脑风暴,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这个讨论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
对于理工科和医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尝试将PBL教学模式融入实验课中,激发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步骤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自主研发或新课题的实验研究,开拓视野,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既能达到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和改善,革除一些传统教学的弊病,学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出多元化创新人才[5]。■
[1]杜翔云,Kolmos A, Holgaard J E. PBL∶大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29-35.
[2]张东华,高岳,薄红,等.PBL教学法在我国临床教育中的应用及所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99-100.
[3]展涛.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1)∶7-14.
[4]朱崇实.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7(21)∶17-19.
[5]李滨,王芳,宋瑛琳,等.大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194-196.
G642
B
1671-489X(2016)10-0108-02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0.108
作者:高俊涛,吉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副教授;赵国艳,吉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助教;万朋,吉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讲师;王春艳,吉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都为神经生理学(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