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16-02-17 09:14:23常海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8期
关键词:高素质人才能力

◆常海涛

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常海涛

探讨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包括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健全的课程体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解决方法。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师队伍

1 前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未来经济将从粗放、以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注重质量、以创新驱动的新型增长模式。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趋缓,但是企业发展仍旧比较困难。所以,中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创新和创业。只有通过创新创业,才能使企业大幅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也只有通过创新创业,才能为再就业者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提高经济的发展活力。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需要,是促进高等学校学生高质量创业和就业的重要措施。它明确指出,高校要坚持“面向全体、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分类施教”和“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原则,要坚持“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健全课堂教学、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总目标,为我国高等教育下一阶段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高校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已经形成了政府积极倡导、高校全面推进、广大学生主动参加的创新创业格局。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缺少改革经验,我国高校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终提出应对问题的策略,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必须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1]

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崭新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以全体学生为培养对象,使之成为社会新常态下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是世界进步的动力,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源泉;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希望所在。在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要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大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哪个国家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本国的建设服务,哪个国家就能掌握战略主动权,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优势的最突出特征。高校承载着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重任,能否培养出适合国家战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胡锦涛同志于2006年1月在国家科技大会上庄严宣布,我国今后十五年科技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的国家,使科技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因此,只有通过培养大量创新人才,使创新成为新常态背景下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才能完成经济转型升级,我国才能成为创新型国家。所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是当前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是今后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

作者:常海涛,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271000)。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使其具备成为企业家的能力。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实现形式,创业离不开创新,创新离开了创业也就失去了方向。

创新教育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训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将新思维、新方法付诸实践的能力。所以,创新与创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都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它们的基本特征是创新性和实践性。

3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政策环境等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许多高校教育者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认为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对培养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教育还未有足够重视,还没有将其纳入教学主渠道,融合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全过程,对其所具有的广泛性和普及性的特点认识不足[2]。

培养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培养体系不完善。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往往与专业教育相分离,这种培养模式一般局限于企业管理知识的传授,是针对现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而展开的。这种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创业前期的指导,而且这种培养模式通常是独立于常规的专业教学而单独进行的,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作用很有限。因此,目前开设的大部分创新创业课程脱离了学生自身的专业教育而孤立存在着,创新创业课程在这里属于选修课程,内容陈旧,与现实脱节,不能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教学效果较差。

师资力量匮乏 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但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一个新兴事物,由于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且对创新创业内涵的理解不深入、不透彻,导致对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思维的训练效果较差,也很难拓展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

4 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高校应将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纳入人才的正式培养体系中,并融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全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的特点,它的实施要面向每一个学生,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所有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与创业型人才[3]。

构建科学的教育培养体系 加强创新与创业教育,高校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调整:应当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建立跨院系、跨学科专业的交叉培养机制,加强内涵建设和平台支撑;要发挥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大学科技园、小微企业创新基地等在创新创业能力实训中的活动载体作用,深入实施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与创业实训教学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丰富的创业经验。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创业经验,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培养、建立师德高尚、指导有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成为推动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这就要做到:

一是通过师资培训的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创业教育素养;

二是优化兼职教师队伍,从企业中聘请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管理者,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

三是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创办经营企业,增加其实践经验[4]。

5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高校师生应该准确把握教育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努力探索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持。高校应准确把握新常态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方向,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大学生走创新创业之路,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型劳动者。另外,改善创新与创业教育环境,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应有的贡献。

[1]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2]杨晓慧.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与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2012(9):73-78.

[3]李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发展研究,2015(9):93-96.

[4]王豪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有效途径[J].企业导报,2012(4):192-193.

G642.0

B

1671-489X(2016)18-0152-02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8.152

猜你喜欢
高素质人才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38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