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6-02-17 09:14俞嵘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8期
关键词:亚文化政治思想

◆俞嵘

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俞嵘

亚文化又称非主流文化,它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邻域。中国的青年亚文化是我国当代青年接触外国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中西结合的产物。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的阐述,既认可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又对其中的糟粕给予批判,同时提出如何在教育中合理运用青年亚文化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文化多元化;主流文化;青年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1 前言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的时期,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在曲折中持续发展。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大众文化风起云涌,大学生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文化影响。而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教育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在生理和心理层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猎奇心理又比较严重。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亟待脱离家庭、学校的束缚,融入社会的大环境中来,喜欢尝试新奇的事物,因此更容易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文化多元化是在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础上,兼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文化氛围。多元文化包括主文化和亚文化。

2 亚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亚文化”又称“非主流文化”或“次文化”,它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也称为小众文化,通常是指少数人热衷的文化。部分亚文化也会通过文化传播和交流逐步认同成为主流文化,如爵士乐、摇滚乐、街舞和极限运动等。

国外亚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亚文化一词最早在19世纪后期出现,弥尔顿·M.戈登(Milton M. Gordon)认为,亚文化受到阶级地位、地域差异、宗教信仰和种族背景的影响,它是主流文化的分支。艾伯特·科恩认为,亚文化既有与主流文化相重合的部分,也有不重合的部分。亨利·布莱尔认为亚文化是因为主流文化太呆板所引起的人们对于享乐追求的一种极端表达方式。有些学者认为亚文化是主流文化以外的所有文化形式。这些亚文化现象在生活中的表现如美国的嬉皮士、英国的泰迪男孩。

国内亚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我国学者比较倾向于艾伯特·科恩的观点,认为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亚文化既有与主流文化相吻合的部分,也有不相吻合的部分。狭义的亚文化主要强调与主流文化相对立、偏离的内容。这些亚文化现象在生活中的表现如御宅族、火星文等。

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及发展 青年亚文化可以概括为青年人为了有别于主流文化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最早是由美国学者T.帕森斯提出的。伯明翰学派通过系统研究,形成一系列的理论成果,认为青年亚文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阶级对立下的仪式抵抗。伯明翰学派主要研究的对象是13~20多岁的青年。

在我国,青年亚文化表现为以“叛逆”为主体,体现自我与大众的不同,崇尚个性,另类。早期的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文化的大量涌入,使那一时期的部分中国青年萌生了“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的错误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如蛤蟆镜和喇叭裤、迪斯科和摇滚乐;接下来的10年左右,中国青年经过了狂热期而进入了冷静阶段,大量的言情、武打、青春体小说盛行;从21世纪初至现在,我国的青年亚文化进入多元化的发展,各种亚文化载体如影视、音乐、舞蹈、文学作品、绘画、运动形式等粉墨登场,像2009年出版的文学作品《上海如此炫》从五个方面探究城市亚文化青年群体对这座城市的意义,反映了我国当代青年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是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国青年亚文化现象在生活中的表现如现在的追星族、酷跑等。

3 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明显,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较高,拥护党的领导,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的品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青年亚文化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扩大 青年亚文化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带来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蓬勃发展,使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延伸到方方面面;另一方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又一崭新的课题。

比如男生扎耳朵眼的问题,有些男生为了赶时髦扎的耳朵眼,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们只是淡淡地说一句尝试一下就可以了。再比如有些男生染彩色的头发或梳一些特别的发型,但是真正在企业面试的时候又会把头发改变过来。他们说,原来的发型只不过是为了好奇而做的。

作者:俞嵘,沈阳职业技术学院(110045)。

等等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所有这些,虽然是青年亚文化在校园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但是并不能成为主导大学生行为的重要部分。从现阶段来看,大学生由于学业和社会就业前景的压力增大,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通过对亚文化的接触,一方面开阔了眼界,发展了思维,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崇尚解放精神,追求自由,宣泄情绪,释放自我完善心理建设,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青年亚文化的出现对大学生人格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有加拿大学者认为:“作为一种尝试而产生的亚文化是为了解决来自于社会结构中的矛盾的集体经历的问题,他们产生了一种集体的认同方式,从这种认同中人们会获得并非是阶级、教育和职业中产生的个人认同。”青年亚文化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很容易通过一些亚文化现象把“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群体性的认同达到内心的满足。比如:一些大学生业余时间喜欢看韩剧,韩剧里的唯美使他们感受到自然、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既减轻了课业的压力,又减轻了社会压力(如成长压力、成才压力、就业压力等)。

青年亚文化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崭新的课题 青年亚文化的多样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给予借鉴,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可以通过娱乐节目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通过明星的影响做一些慈善工作。这种影响使教师在“授业”时更关注社会现象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的学生对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

4 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庭中是家庭的重心,所以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想说就说,想做就做。由于我国的家庭教育是家长制,家长把所有事情大包大揽,造成这些孩子表面上成熟,独立性欠缺,猎奇心理又很严重,所以更容易受到不同的亚文化群体所吸引,并以此来引起他人的关注。

大学生面临精神和信仰的危机 虚幻和现实相模糊,分不清现实和虚拟社会的区别,把自己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宁愿一辈子呆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也不愿意回到现实中来,认为现实有很多无奈,比如网瘾,沉迷于网络游戏,丧失了价值判断力,在现实中无组织、无纪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怀疑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青年亚文化的蓬勃发展,大学生道德行为中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学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钱权交易,一切向钱看,有钱离你近点,没钱离你远点;追求感官享受,不思进取,过一天算一天,生活目标不明确。比如“超女”现象,给一些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通过炒作可以做到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认为那些十年磨一剑的做法有些愚笨。许多人没有看到成功背后的艰辛,只看到表面上的光鲜,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只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

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扰 青年亚文化的产生,使各种观念、思想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带来冲击,传递信息的载体多样性,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提出严峻的考验。

1)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抵消作用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评价体系越来越以金钱来衡量,物质追求成为推动社会的主要力量,社会的价值核心发生改变。青少年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价值观也发生改变。

当教师在课堂上做正确引导时,社会和家庭却把这种正面能量抵消得日渐衰落。比如军训,学生在军营中都能够严格遵守部队的规章制度,但是军训结束回到家里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来到学校,这种训练结果就会被社会和家庭抵消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抵消甚至达到相当大的比例。在课堂上也是如此,教师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有可能会被社会和家庭的负面能量所取代,教师又要从起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师的工作提出很大的挑战。

2)重视专业课不重视思政课的现象比较严重。从社会就业角度出发,社会需要的是专业性技能型人才,并不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学校、家长和学生偏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品德修养。而专业课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没有时间进行德育工作。其实,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工作,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所以接触学生的人都应该给学生提供这种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5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运用青年亚文化

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学生与学校、社会沟通的桥梁,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引导不仅在于平时的课堂上,也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引导。

认可青年亚文化的存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黑格尔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们平时说的“存在的即合理”。青年亚文化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并利用青年亚文化中的正能量,教育、引导青年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青年亚文化是伴随着青年的成长而一起成长的,要研究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育与学生的结合。如开展的社团活动中有街舞社团、动漫社团等,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使学生在集体中得到认同感。

运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做到百鸟齐鸣、百花齐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偏重理论讲解,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就是多媒体课件,但是在制作课件的同时,由于自身对PPT的熟练程度和对知识的更新程度,及价值取向有所不同,因此,PPT的针对性也有待于提高。课堂教育内容应既严肃又活泼,多运用各种媒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张扬个性,给学生发表自己言论的机会,学生喜欢跟自己有共同语言的教师交流。要走入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认可。

总之,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青年亚文化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何合理运用这种文化载体是今后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1]陈殿林.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张秀荣,韦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1671-489X(2016)18-0067-03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8.067

G711

B

猜你喜欢
亚文化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