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环境教育课程

2016-02-17 03:35李梦心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工作者生态

◆李梦心

浅析生态环境教育课程

◆李梦心

通过对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相关问题的研究,提高受教育者热爱环境意识,促进其保护环境思想的发展。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教育;课程体系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4.111

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应将受教育者置于其存在的真实社会环境中进行研讨,受教育者的行为与状态这两部分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与生态环境相融相映。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应当全面认知生态环境现状,充分把握生态环境学科理论,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与心理需求,并坚守生态环境教育的相关原则与意识,科学落实这一课程的教学工作。现如今,生态环境教育体系还是十分不完善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也并没有完全被纳入教育体制中,亟待得到改善与完备。笔者认为,应当从受教育者的生态角度入手,推进生态环境教育的全面实施。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建设十分必要,其学习目标、课程内容、构建策略与授课方法是重点研究的对象。笔者就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谈谈对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相关看法。

1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学习目标

教育工作者应当在了解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明确生态环境教育的学习目标。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是多种生态关系的组合,广义上主要可以概括为社会自然生态关系与人类精神生态关系的组合。因此,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学习目标应当使受教育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生态关系融入身心,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理论层面,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将环境知识与人类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积极构建受教育者的学习模式,应使其学会主动关注环境资讯,把握学科脉搏,增强生态环境意识,在理论层面能够充分贯彻生态环境教育学科的中心思想。实践层面,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受教育者将获取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周边的生活当中,积极塑造受教育者的生活态度,让其可以科学处理力所能及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正确的生态环境观,能够充分达到生态环境教育的教学目的[1]。

2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育工作者在明确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应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力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内容设置需要十分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且在课程中涉及的复杂的生态关系网也应当详细具体地安排到位。而且,生态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与前瞻性,让受教育者获取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基本常识与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明确社会自然与人类精神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的多重关系,严肃对待环境污染问题,真正明白社会自然生态对人类生命、生活的重要性。

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在受教育者的情感培养上下足功夫。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价值观的相关教育是重中之重,将“生态环境之道”不遗余力地传播下去。除了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地看待相关学科问题之外,还能够将热爱自然扎根于心,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并把科学的生态环境意识充分运用于周边的人与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3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构建策略

作为一门教育课程,课程构建既要符合不同阶段的受教育者的心理水平,也要考虑现实以及未来社会的需要。这就如同构成生态环境的各个因子均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亦互相影响的,生态环境的本质在于社会自然生态关系,核心在于人类精神生态关系[3]。所以在生态环境教育的课程构建上,教育工作者应当以人类要素为重点,散射至生态环境的方方面面,在广泛交流的同时也应主次分明、主客清晰,从而铸就一个完善的教学模式与体系。

在宏观教学思想的指导之下,课程构建应从整体到局部,即构建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大体框架;然后再从局部到整体,即将主题内容发散开来,让受教育者了解不同联系之间的微观差别。教育工作者应当构建综合性质的生态网络,使受教育者运用整体思维以便把握事物之间的各种关联。另外可以看到在许多地区或许多课堂实景中,在生态环境特殊性的教育上还不够明晰到位。由此,生态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生态环境教育的认知与理解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可绝对化。生态环境教育应在全面认识社会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的基础上,依据现实社会的需要去构建课程体系,紧跟时代前沿,把握学科动态,为生态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4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授课方法

教育工作者的课程构建应当从局部到整体,将主题内容发散开来,让受教育者了解不同联系之间的微观差别。主题活动的开展是生态环境教育课程有效的基本模式,它既能将教育双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又使得教育过程有了明确的、针对性的内容和主旨,从而生态环境教育才能得以全面开展。因此,主题的选取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此一定要慎重。选取主题时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经验与现有生存环境,并结合自然和社会生态中的鲜活实例,汲取历史经验的营养,以现代生活的角度直接并充分地让受教育者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吸纳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良性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教学效果。

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不应当只是死记硬背的课本解读,也不应当只是破坏环境的批判会,更不应当总是在干枯沉重的话题背景下做研究。生态环境教育需要加减法,不仅增强受教育者的环保意识,还要减少不必要的甚至扭曲的环境观。为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元,教学过程更加切合主题,教学思想更加科学美丽,教育工作者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前沿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其形象直观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拓展受教育者的认知思维领域,激发其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将学术精神发挥到极致,将生态环境理念作用到最佳状态。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简单阐述,从四种不同层面浅谈了笔者所希望的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笔者认为,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教育并不只是一句空口号,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受教育者了解掌握基本的生态环境知识,明确生态环境教育的目的,这也是当今乃至未来社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种需求。如此,教育工作者才能够有的放矢,达到教学预期。

但仅仅有理论知识层面的构建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受教育者的生态环境价值观,提升受教育者的生态环境意识及态度,使其能够真正从行为上保护环境,从精神上热爱自然,从思想上珍视生命,不断地推进生态环境教育的良性发展。■

[1]蒋国保.我国大学生生态素养现状调查研究:以广东省部分高校为例[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9(1):5-13.

[2]陈晓东.我国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路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43-46.

Analysis on Ecolog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LI Mengxi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purpose is that increases people’s consciousnes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ough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G642.3

B

1671-489X(2016)14-0111-02

作者:李梦心,山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教育学(250014)。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工作者生态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生态养生”娱晚年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