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化背景下,生态康养产业应运而生。这是一项涉及生态学、养生学、老年学、地理学及经济学等内容的综合性产业。生态康养产业的内在属性,决定其发展具有显著的自然垄断性和不可移植性,它立足于大自然对一个地方的特殊偏爱和恩赐。放眼全国,四川攀西地区具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特殊性和叠加性,是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首选地区。
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攀西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拥有著名的攀西大裂谷和安宁河平原,涵盖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市的13个县(市、区),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适宜地区,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
——独特的自然环境。奇伟险峻的攀西大裂谷孕育了攀西地区湖泊、溶洞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攀西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各类生物资源在6000 种以上。攀西拥有世界级的钒钛磁铁矿藏,而磁石具有潜阳安神、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等康养价值。攀西农作物的光能生产潜力和光温生产潜力为全省之冠,被誉为“天然温室”,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
——多彩的人文资源。攀西地区是原始人类南北迁徙、东西交往的重要走廊,具有绚丽多彩的人文资源,为生态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厚实和鲜明的文化符号。少数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等源远流长;红军长征纪念地(彝海)、西昌卫星中心、攀枝花钢铁基地等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和三线文化璀璨夺目;火把节、桃花节等民俗风情文化精彩纷呈。攀西地区幅员广袤、人口稀疏,民风淳朴、与人为善、社会安宁,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为生态康养构筑了良好的社会生态。
——较好的发展机遇。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四川省也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康养产业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一并明确为全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制定了相关支持政策。
生态康养的“六个维度”
生态康养产业的基本内核是“以人为本、康养为业”。生态康养产业的“以人为本”的特性决定了它高度依赖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具备有利于增进人体舒适度的居住环境,特别要适合老龄和病弱人群生活;二是要有利于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善人体免疫系统;三是要有利于隔绝致病因素,让人置身于安全的生活环境。从这些条件出来,本文认为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静度、绿化度是判断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的六个重要维度,简称“六度理论”。攀西地区在这六个方面的指标表现良好,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符合实际。
——温度。据人体学实验,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18~24℃,在被世界卫生组织推崇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年平均气温就是20℃左右。在攀西地区,米易县河谷区全年无冬,秋春相连,年平均气温19.7℃;盐边县冬暖、春温高、夏秋凉爽,年平均气温19.2℃;西昌市年均气温18℃,气候四季如春。这些地方都非常适合外地人到此避寒去暑,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居住和养生。
——湿度。据科学实验,人体最适宜的健康湿度在45%—65%RH之间,适宜的湿度可抑制病毒、病菌的滋生和传播,还可提高人体机体的免疫力。攀西属于干热河谷,安宁河流域湿气春季最小、夏季最大,米易、西昌等地年均湿度一般在55%—60%RH之间,人体感觉比较舒适,而且有利于人体健康。
——高度。据生理卫生实验研究,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海拔高度是1000—1500m。世界著名的长寿地区大多数都接近1500 m的海拔高度。攀西地区平均海拔在1300m左右,安宁河谷流域的河谷平坝、山间盆地和二半山阶地海拔均在1500m以下,长期居住非常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
——优产度。主要指农产品等物产的品质优劣程度,绿色、有机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比重是衡量一地优产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高优产度保证能够吃到符合自然规律的当地菜和当季菜,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的蔬菜等对人体带来的潜在危害,从而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攀西地区的安宁河平原是四川第二大平原,四川的主要“粮仓”、第二大蔬菜基地和唯一的亚热带水果产业带,为生态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物质基础。
——洁静度。攀西地区海拔相对较高,大部分区域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空气洁净度高,工业污染源少、噪声小。凉山州、攀枝花市空气质量(AQI)为优良,PM2.5常年低于20,米易、盐边等地空气洁净度更优,环境更静谧,尤其适合呼吸系统病患者静养。
——绿化度。一般用森林覆盖率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绿化程度,指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反映一个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及绿化程度。森林覆盖率越高,负氧离子浓度越高。而负氧离子对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偏头痛及冠心病等疾病康复有促进作用,有益于女性养颜驻容。绿水青山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米易县、盐边县等地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0%,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四川平均水平的2倍,是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
打造同心圆圈层体系
在国内,生态康养产业发展和布局还未形成大的气候,有较大呼声要把攀枝花和秦皇岛作为“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养老康养试验区进行建设。攀西地区应利用独特优势,抢抓机遇、主动竞争,率先打造全国规模大、档次高、口碑好的生态康养基地。
——明确总体定位。攀西地区在确定生态康养产业定位时,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充分用足“生态牌”“阳光牌”“民族牌”和“大裂谷牌”,把攀西地区总体定位为:生态康养基地、特色旅游胜地。在打造过程中要把握好几个关键词:一是保持生态,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好生态,利用好生态,发展生态经济,打造低碳生活;二是科技高端,在生态康养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引入现代高端科技要素,特别是要引入先进的医学技术、医疗设备和环保建筑技术;三是融入创意,将人文要素充分融入生态康养产业,打造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四是面向世界,整合国际资源,开拓国外市场,以国际标准打造世界闻名的具有全国示范性、区域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实施综合配套战略。打造攀西生态康养产业时,要积极实施综合配套战略,核心是使整个产业体系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和互动性。综合配套战略要求攀西地区在发展生态康养产业过程中,要始终以打造世界生态康养胜地为核心,以生态环境、居住品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为整体配套系统,加强各个配套圈层之间的耦合与协同,从而聚变产生强大的发展驱动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打造完备的生态康养产业同心圆体系。在同心圆四个圈层中,半径越短,离圆心越近,与生态康养紧密程度越高,向心力越大,这是同心圆效应。因此,要按照圈层布局,合理分配和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类资源,逐步由近及远、由主到次地打造生态康养产业的完整体系。
一圈层的生态条件是生态康养产业赖以发展的根基,必须从六个维度出发,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划定生态红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和生态交通,坚决关停污染企业。二圈层的居住条件指游客居住房屋的设施条件和舒适程度,高的居住品质将对游客产生直接的吸引力,要大力发展康养地产打造国际化康养社区,房屋建设要有乡土特色,亲近自然、体现乡趣。三圈层的医疗商购条件主要包括医疗条件和商贸购物环境等,要加快建设高端医院、高端卖场等配套设施,增加留住游客的筹码。四圈层的交通信息条件主要指机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对外交通设施、支线公路、绿道、景观道等内部交通设施,以及手机、无线网络等通信条件,这是确保游客可达性的重要保障。总之,要面向全球生态康养市场,与国内外的旅行社、康养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通国际国内通道,按照国际水平打造康养旅游项目,制定国际化的服务规范和标准。
政府扶持 规范发展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和民生事业,大力发展攀西生态康养产业,必须强化政策保障和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国家产业政策,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全方位引导和扶持作用。
——强化顶层设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城乡一体、产业融合”的理念,加快编制“攀西生态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以此规范攀西地区生态康养产业发展。围绕攀西大裂谷、安宁河平原,科学确定生态康养产业的空间布局,打破区域行政界线,合理划定世界生态康养胜地的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发展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康养产品。加快包装和储备一批生态康养及相关配套性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和四川省“十三五”规划盘子,在产业、项目、人才等方面进行有效支持。
——加强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批准设立攀西生态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在资源、科技、政策、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促进资源整合,把生态康养产业作为特色产业进行重点扶持。鼓励攀西地区在财税金融、资源配置、土地管理等领域进行创新和突破,为生态康养产业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攀西世界生态康养胜地建设的新闻媒体发布会、研讨会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攀西生态康养品牌。继续办好“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将其打造成为攀西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宣传展示平台。针对国际国内、省内省外市场和银发族、中青年和婴幼儿等不同客户群体,设计专门的营销策略。
——构建操作平台。加快生态康养产业发展,关键是要统筹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政府按照规划抓好组织协调,企业按市场规则搞好运行。一是尽快成立省攀西生态康养基地建设推进小组。建议由分管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副组长。推进小组要及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按照时间计划完成各项发展任务。二是引导社会资本筹建攀西生态康养产业发展平台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对外合作等方式,加大生态康养基地的道路、高端医院、养老院等公共设施投资建设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今天的年轻人是未来的老年人,现在的老年人也是过去的年轻人。生态康养产业是典型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应对攀西生态康养产业的发展高看一眼、厚爱一份、先走一步,为其创造良好的试点和发展环境。完善旅游监管体系,强化市场化管理手段,加强旅游执法,规范市场秩序,保证旅游市场公正有序。加强生态康养产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入国外健康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实施外资、民营企业无差异的投资政策。加强生态康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提高公众和全社会的养生意识,培养银发族、亚健康族和国外市场的生态康养需求。
课题顾问:陶武先,四川省政协原主席;
课题组组长: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执笔:廖祖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课题组成员:李银昭、韩毅、杜阳林、龙良贤、叶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