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银锋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呈现出角色上的过渡性、工作上的复杂性、发展上的动态性、形态上的多样性等多种特征。针对一些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发展理念滞后、机构设置不到位、教育管理缺乏力度、整合压力增大、凝聚力下降、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优化党组织机构设置,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整合党组织各项功能,健全综合保障体系。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1-0013-06
从城市与乡村的空间维度审视,可将基层党建划分为城市基层党建、农村基层党建和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是不同于农村基层党建、城市基层党建的一种新型党建业态。当前,与农村基层党建和城市基层党建相比较,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不仅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而且面临一系列新的现实困境。为开创城乡结合部党建的新局面,需要着力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并致力于构建和形成系统完备的规划方案及路线图。
一、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的主要特点
1.角色上的过渡性与兼容性
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是介于城市基层党建与农村基层党建之间的基层党建新领域,兼具农村党建的相对封闭性与城市党建的开放秉性,是农村基层党建向城市基层党建发展的过渡阶段与环节。其一,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就其“先天基因”而言,肇始于农村基层党建;就其“后天成长”而言,目标指向是城市基层党建。其二,城乡结合部的内缘区党建,更多地向城市社区党建靠拢,其社区党建的架构和色彩较为浓厚;而在城乡结合部的外缘区,其基层党建则更多地向农村党建靠拢,带有深深的农村党建印记。其三,在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的设置及管理上,有的属于农村乡镇管理,有的属于城市街道管理,有的属于镇街共管,有的则属于专门的管委会、管理中心、建设指挥部管理。其四,在功能上城乡结合部的基层党组织兼具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功能特性,既肩负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致富群众的功能,更肩负着城市基层党组织整合社会、维护稳定的功能。
2.工作上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无论是与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相比,还是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相比,城乡结合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和工作范畴都相对比较复杂。一方面,城乡结合部在居民构成上包括原住民、流动人口、由中心城区迁来的市民,以及形形色色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等,他们在身份地位、经济状况、从业状态、价值伦理、文化认同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要将这些人都容纳进来、共同作为党组织的工作对象,其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城乡结合部的各种利益关系、社会关系、民生关系相对比较复杂,无疑将加大党组织的工作压力。此外,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征地拆迁等容易导致利益纠纷、群众上访甚至群体性事件,对于城乡结合部基层党组织的利益协调和整合能力、社会治理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要求。
3.发展上的动态性与多变性
城乡结合部本身是一个发展中的、相对性的概念。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总是不断地有老的城乡结合部发展成为新城区;另一方面,也总是不断地有靠近城乡结合部的原有农村地区发展成为新的城乡结合部。城乡结合部区域发展的变动性,直接带来城乡结合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工作覆盖、目标任务、客体对象、内容形式等的不断变化。因此,与城市党建、农村党建相比,城乡结合部党建受到城镇化过程的影响最大,呈现出持续变动、动态更新之独特景观。
4.样态上的不均衡性与多样性
城乡结合部主要由靠近城市的内缘区和靠近农村的外缘区共同构成。内缘区在吸收和利用城市党建资源、更新党建理念、创新工作制度等方面,倾向于与城市社区党建接轨和联谊,因而其整体党建工作水平比较高;外缘区多是新近从农村地区发展而来,存在着党建资源短缺、发展理念滞后等问题,整体党建工作水平提升缓慢。由此可见城乡结合部党建样态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均衡性。就其共生状态而言,城乡结合部往往还是数量众多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文化组织等的聚集地,当下在这些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已经是一种常态。这就意味着,城乡结合部的党建工作不仅要涵盖城乡结合部原有党组织、自管党员,而且还应涵盖驻扎于此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文化组织中的党组织及党员。因而,城乡结合部党建的工作样态又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多样性。二、推进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面临的现实困境
1.党组织归属上“脚踩两只船”问题突出
在设置形式上,城乡结合部往往是“身在农村、心向城市”,一脚踩在农村、一脚踏向城市。这种存在状态,也使得建构于其中的基层党组织属于典型的“脚踩两只船”,既是建制村党组织,又向城市社区党组织靠拢。既然城乡结合部党组织是跨城乡的,所以“农村乡镇管它、城市街道也管它、相关的管委会也管它”。管理体制上,通常是多线交织、多头管理、多向管理。由于管理权限模糊或混乱、责权利分立,许多地方在对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的管理中又出现了“农村乡镇不愿管、城市街道也不管”的局面。由此,对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的管理有时就陷入了尴尬境地,出现放任、产生空白、陷入真空,成了无人、无心、无力监管的“特殊地带”。有的城乡结合部更是出现了村民委员会与城市居民委员会并存并行,农村党组织与城市社区党组织并存并行,使得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2.党建主体的发展理念和能力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一是有的基层干部借口发展和稳定而轻视党建。认为城乡结合部横跨城市和乡村,发展和维稳的任务空前繁重,而且都是硬任务、硬指标的“一线”工作,将党的自身建设划为“只要样子做好、程序走到就行”的所谓“二线”工作,一些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的“党不管党”问题较为突出。二是把农村党建与城市党建混同起来。在某些城乡结合部的党员干部看来,由村党支部变为社区党支部不过是换个牌子、换个名字而已,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因而有形无形中将农村党建与城市党建混同,导致在推动党建模式的转换上往往是迈不开步子。三是担心利益受损而工作消极。一些城乡结合部的党员干部担心,在村改居、在由农村党组织转换为城市党组织的过程中,自己原来担任村干部时的报酬、待遇、利益等可能随着改革进程被稀释、取消,因而在推进城乡结合部党建的发展创新上消极怠工,仅仅满足于“守摊子”,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严重不足。四是驾驭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的能力不足。一些城乡结合部基层组织的党员干部在应对和解决城乡结合部经济社会发展、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的过程中,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能力短板。endprint
3.党的组织机构设置更新不到位
城乡结合部党组织机构的设置方式、模式较为陈旧,不能完全适应党建工作开展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一是原有的村党组织设置已经不适应。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征收征用、房地产开发、拆迁还建,造成城乡结合部原有建制村的村民被一次次地打散重组,许多村庄的原有村民、党员脱离原来的村庄而与其他村庄的村民、外来人口、城市居民混居,从而使得原来以建制村为单元的村党组织设置越来越不适应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二是根据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城乡结合部原有的各个建制村的党支部,有的需要合并升格为党总支或基层党委,有的已经“空壳化”需要及时撤销,但是这项工作却进展缓慢。三是一些在城乡结合部新组建的农村社区中出现了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并列并行的局面,有时二者基于管理权限而产生复杂的矛盾纠纷。四是城乡结合部的许多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私营企业、新社会组织、大型专业市场、商务楼宇中,党组织设置缺位,党的工作和影响力无法及时渗透进去,出现党建盲区和空白点。
4.党员教育管理缺位乏力
一是对流动党员管理缺位。城乡结合部大量的外来人口中裹挟者有许多流动党员,城乡结合部自身也有一些向城区就业、谋生的流动党员,其中还不乏有关系不落地的“口袋党员”。这对流动党员流入地还是流出地来说,都存在管理压力持续加大问题。由于对流动党员疏于管理甚至放任不管,党员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二是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乏力。快速城镇化、持续性拆迁使家园几经更易、人际关系反复重构,都使得城乡结合部党员在情感、心理、人际、经济等方面的承受力近乎达到极限,因而迫切需要党组织“持续在场”强化教育、加强疏导,给予适当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但许多城乡结合部的基层党组织主要精力放在拆迁、征地、补偿、维护稳定上,对本应是长期抓、经常抓、日常抓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常常无暇顾及、无心去抓。三是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陈旧。相当多的城乡结合部党组织,是由城郊相对落后的建制村党组织演化而来的,因而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上有的还习惯于传统的读读报纸、念念讲话稿,对于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平台、手机和网络平台等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运用不掌握、不熟悉、不运用;有的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仅仅局限在会议室做“室内运动”,不能充分做到借助“请进来”“走出去”,去更好地满足党员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及兴趣。
5.党组织的整合压力相对较大
以城乡结合部作为流入地聚集的大量外来人口,其户籍和社会关系还在流出地,他们在心理、情感上并不认为是城乡结合部的人,也在事实上无法融入到原住民的生活圈、社交圈、关系圈。因此,大量外来人口对城乡结合部没有归属感,也不愿意主动接受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的管理。同时,城乡结合部党组织对外来人口通常又缺乏直接管理能力、没有可靠管用的控制手段,所以,整合凝聚外来人口往往力不从心。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的工作对象涵盖了持续分化中的原住民、形形色色的外来人口、由城市中心城区移居而来的市民以及驻扎在城乡结合部的机关单位、国有企业、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中的人员。这些人群具有差异化、多样化的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群体需求与个性需求。因而,城乡结合部党组织要将他们有效地整合凝聚起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城乡结合部既是流动人口的聚居区、社会不稳定的策源地,也是社会矛盾衍生激化的重灾区、组织网络覆盖的薄弱区。各种社会矛盾在此纵横交织,对城乡结合部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被征用为国有土地、房屋拆迁,大量原住民失去土地,以耕种为生的传统利益获取结构解体。同时,由于大量原住民从土地中被解放出来,如何对他们的就业、生活等进行重新安置以切实保证其利益不受损,就成为必须系统解决的新问题。如何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如何整合各方利益诉求,如何重建利益格局,都对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的协调掌控、组织领导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6.党组织的凝聚力下降
在实行“合村并居”、建立新型社区的过程中,城乡结合部原有各村的村民在新社区中杂居,既有的熟人关系、乡邻关系、家族关系、人际关系被打散。在此基础上组建的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党组织,党员与党员之间、干部与党员之间、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并不熟悉,党组织对党员和群众的凝聚力下降,党组织对此束手无策。在处理涉及征地拆迁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时,有的城乡结合部党组织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态度蛮横、搞强迫命令;个别党员干部为了谋取私利、从中渔利而不惜与民争利、肆意损害群众利益。在主持、主导土地开发收益、房屋拆迁补偿、土地征收征用补偿等的分配过程中,有的城乡结合部党组织违背分配原则、标准,显失公平公正。这些都引起群众对党组织的不满,对党组织产生离心化。在城乡结合部,提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的新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机遇相对较多,发展空间相对较大。新型社会组织、民间组织以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群众信任、拥护,这就事实上形成与党组织争夺群众的态势,长此下去将导致群众对党组织的依赖度降低,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下降。此外,城乡结合部的变迁打碎了既有乡村文化业态,弱化了乡村文化认同,以及基于乡村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对党组织的组织认同、社会认同,而新的文化业态、文化认同却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这就使得建立在这种新的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对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的组织认同、社会认同出现缺位,由此城乡结合部党组织对党员、群众的凝聚力也自然无法在短期内提升上来。
7.党建综合保障体系不健全
人才保障方面,城乡结合部的年轻人才、优秀人才大量外流到中心城区去谋生创业,人才资源枯竭,发展优秀青年人入党难度增大,导致城乡结合部的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党务工作者队伍老化严重,党建工作的创新性不足。资金保障方面,实行建制村改社区以后,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主要靠上级拨付,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对于党建工作的保障明显乏力。场所保障方面,城镇化使一些城乡结合部党组织既有的标准化活动场所被拆掉,新的活动场所又一时无法建起来,导致党组织开会、开展活动、进行集体学习变得“无家可归”或露天解决。制度保障方面,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发展变动中的概念,城乡结合部党组织也是如此。在城镇化深入推进导致城乡结合部“分分合合”的过程中,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的分化重组是自然的呈现,其变动性客观上就使得城乡结合部党组织在某一时期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规则、运行机制的努力往往付之东流。endprint
三、推进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的创新路径
城乡结合部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范畴,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只能不断加强,不能削弱;只能不断向前推进,不能停滞不前。推进城乡结合部党建,必须立足城乡结合部党建发展的独有特点、现实图景,基于其当前面临的困境及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定位相关路径。
1.创新城乡结合部党建的观念理念
一是要增强抓城乡结合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消除城乡结合部存在的一些影响社会稳定、激发社会矛盾的不安定因素,是其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从思想观念上破除人们对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的片面性认知,提高抓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二是明晰城乡结合部发展目标与党建目标的统一性。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领域、作为基层党建的特殊领域,有其特色鲜明的发展目标、个性化的党建目标,而且这两个目标并不是两张皮,而是有机联系统一在一起的。我们应从两个目标的统一性上去认知城乡结合部党建,坚决破除将发展与党建对立起来的“要发展,不要党建”或者“重发展,轻党建”的思想倾向。
三是以城乡统筹的理念把握城乡结合部党建。要树立城乡党建“一盘棋”意识,把握城乡结合部党建与农村党建、城市党建的衔接点、耦合点,形成涵盖城乡、统筹城乡的一体化党建格局。要认清城乡结合部党建实质上是一种过程性存在,其起点是农村党建、终点是城市党建,它与城市党建、农村党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动过程,而不是完全独立于城市党建、农村党建的新领域。要理性认清当前城乡结合部党建的推进方向,必须以农村党建、城市党建的统筹发展作为内在推动力。
2.创新城乡结合部党组织设置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①。以此为指导,创新城乡结合部的党组织设置,应着力抓好以下工作要点。
一是依据拆迁安置进度创新党组织设置。城乡结合部是拆迁改造的重点区,拆迁安置是其常态性工作。根据拆迁安置的进度及状态,可将城乡结合部具体划分为尚未拆迁安置区、正在拆迁安置区、拆迁安置完成区。相应地这三种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区域,党组织的设置也应区别对待。在尚未拆迁安置区,原有的建制村党组织设置模式应当延续,但党组织的活动方式、运行机制要作出适当调整,不能完全等同于村党组织运作模式;在正在拆迁安置区,出于维护稳定的需要,原有的建制村党组织设置模式还应保留,但是要根据拆迁安置走向,同时去着力探索村村党组织联合、村企党组织联建、村居党组织联动的新型党组织设置模式;在拆迁安置完成区,党组织应按照城市社区党组织的标准和模式进行设置,同时探索和拓展社区区域化党建。
二是依据统筹化党建要求创新党组织设置。从整合党建资源、形成城乡结合部党建整体合力的需求出发,城乡结合部在党组织的设置上应参照城市社区区域化党建的样态,着力探索构建城乡结合部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三是依据全覆盖要求创新党组织设置。城乡结合部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工作覆盖相对有缝隙、空白点较多的区域。鉴于此,城乡结合部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应围绕着组织全覆盖做文章。重点是要提前介入城乡结合部的“合村并居”、片区改造、项目建设,做到在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新建楼宇、居民小区、工业园区、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中及时建立党组织;对于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以先行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或探索联建新模式。
3.创新城乡结合部党的工作模式
一是坚持主动作为与超前谋划相结合。城乡结合部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前沿阵地,在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补偿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矛盾及问题处理中,党组织如果没有前期研判、没有预案,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应对,很容易会引发群众上访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所以,党组织开展工作必须坚持主动作为,注意超前谋划,将前期工作做扎实。
二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②的要求,强化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将工作重心放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等“五个服务”上。同时,还要进一步由主动服务转向互动服务,即在为党员和群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听取作为其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的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切实防止因自以为是、想当然地去开展服务而出现的“费力不讨好”问题。
三是根据城镇化不同阶段确定群众工作重点。在城镇化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做好规划设计,积极稳妥推动征地拆迁,做好对群众的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引导群众理性面对由于拆迁带来的“一夜暴富”,统筹解决由于拆迁带来的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4.创新城乡结合部党员教育管理
一是对流动党员实行分类管理。一方面,在城乡结合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组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对辖区流动党员一律登记造册,统一进行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对辖区的流动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将有组织载体依托、有工作单位的流动党员放到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进行规范化管理;无组织载体依托、自谋职业的流动党员,由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直接管理。
二是突出信息化手段教育管理党员。通过设立党员教育管理网站和网页,成立网上党支部、网上党校、网上联络小组,开通党员QQ、微博、微信平台以及手机短信平台,大力实施红色手机工程、红色电脑工程,等等。
三是党员教育培训要强化针对性。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上必须坚持问题意识、问题思维,着力突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有现实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形成为广大党员所欢迎和认可的开放型党员教育培训新体系,拓展党员看待问题的宏观视野和战略眼光。endprint
5.强化城乡结合部党组织的整合功能
一是突出利益整合。要实现、维护、发展好群众的现实利益,保证群众在土地开发、拆迁补偿等过程中的利益不受损,又要为群众失地后长期的利益获取进行谋划、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和利益保障超前设计;要注意维护群众个体、家庭的利益,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解决集体积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保持城乡结合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要注意维护城乡结合部原住民的利益,又要合理保护外来人口、新住民的应得利益、合法权益、合理诉求,形成防治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利益冲突的控制及化解机制;要站在全局高度去审视和定位乡村利益、城市利益、城乡结合部利益,理清各自的利益边界;等等。
二是重视文化整合。城乡结合部人口构成上的复杂性,直接带来其文化认同上的多元性;而文化认同上的多元性,也就预示着党组织在团结凝聚群众方面的困难性。在文化整合中,城乡结合部党组织发挥领导和主导作用。在保证对原有乡村文化初步继承的基础上,依据城市化发展的新要求对文化体系进行重构。积极引导城乡结合部群众在文化共识形成中“在场”参与、“有意识的”参与、“自表达式”的参与、“实打实”的参与,使群众真正成为城乡结合部新型文化创造和建构的主体。
三是强化社会整合。城乡结合部横跨乡村与城市的社会存在,使其成为来自城乡两个维度上的社会问题、矛盾的汇聚地,需要直面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因而其维护社会稳定、进行社会整合的压力较大。为此,要根据城乡结合部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从“助老”“扶弱”“帮教”“弘文”“尚德”“睦邻”“援法”“矫正”“维安”等反面入手,培育孵化社会组织,使之成为在党组织领导下进行社会整合的新平台。
6.健全城乡结合部党建综合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干部保障。要借助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党建工作专职指导员、城乡结对帮扶等手段,向城乡结合部进行人才、干部输血;要通过落实基层干部的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等报酬待遇,强化城乡结合部在干部、人才供给上的造血功能;要注重从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热心党的事业的机关退休老党员和老干部、复退军人党员、回乡创业党员、大学生村官党员中选择合适人选,推荐为城乡结合部党组织书记,形成干部成长上的输血与造血共生态势。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要强化市县乡党委对城乡结合部党建的组织领导,将其作为城镇化推进的关键因素来看待,定期召开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会议,对之进行规划设计、及时解决棘手问题。同时还要着力建立市县乡党委抓城乡结合部党建的领导和工作责任制,形成“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推进及考核机制。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既要允许城乡结合部党组织从村或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中提取一部分,用于党建工作支出,又要在党员缴纳的党费、特殊党费中留出一定比例,用以补充党建资金缺口。同时,还要鼓励城乡结合部具有中共党员身份的“红色企业家”以适当的形式进行专项捐助,相应的资金用于支撑党建工作开展。此外,还可以考虑设立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专项基金,通过基金运作,为之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四是强化制度保障。在制度供给上,必须将加快推进制度建设作为提升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的紧要任务来抓,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党建工作、党务工作制度体系。在制度执行上,城乡结合部通常是在“合村并居”、新建居民区、党员分化流动的基础上完成对党组织的改造与再造的,在对党内制度的遵守和执行上很容易“搞例外”“开天窗”“留暗门”,如何执行好、落实好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五是强化外联保障。城乡结合部党建要实现与农村党建、城市党建的有机衔接,畅通对上承接农村党建、对下承接城市党建的有效渠道,及时处置“中梗阻”问题;要与辖区内的机关党建、企业党建、高校党建、社会组织党建实现衔接,着力构建城乡结合部党组织主导下的党建格局。作为流动党员的流入地,城乡结合部党组织要与流出地党组织建立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及平台,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对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效果的评价,要涵盖上级评价、党员评价、媒体舆论评价、社会群众评价等要素,尤其是要突出以辖区群众满意为标准。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54页。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0页。
责任编辑:浩淼南武
Construction of Basic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Features, Dilemma and Path
Wan Yinfeng
Abstract:With the rapid advance of urbanization, transitional feature of the role, complexity of the work, dynamic of the development, diversity of the status are evident in constructing basic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imed a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arty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backward idea of development, insufficient of the institutions, lack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ncreasing pressure of consolidation, decline of cohesive force, and imperfect of security system, we should strive to establish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ptimize the party organization institutions, innovate the party construction mode, strengthen the party members′ educ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e party organization functions, and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security system.
Key words:urbanrur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of basiclevel party organizations; features; confusion; path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