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璇
【经济理论与实践】
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
高 璇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城市发展进入了智慧城市时代。智慧城市给传统产业带来一系列新变化,包括改变产品需求、拓展交易空间、丰富商业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并对装备制造、交通物流、农业、生活服务等传统产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跃升的重要突破口。在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传统产业应抢抓机遇,打造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实现与智慧城市建设互动融合发展。
智慧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城市发展在经历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后,迎来了“智慧风”。所谓智慧城市是与原有城市发展理念相互吸纳、融合之后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所确立的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现城市管理更高效、产业发展更高端、人民生活更幸福、城市环境更优美等目标的本质要求。智慧城市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政府治理方式,也改变着产业发展方式,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自IBM提出“智慧城市”以来,发达经济体已经爆发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而且进入智慧城市推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面临着产品品牌价值低、生产效益低、产品需求萎缩等诸多问题,需要开启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新理念,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向,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变化和趋向,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1.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需求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应用,传统产业发展的时空界限不断突破,虚实空间逐渐打通,传统产业发展的需求空间有了质的拓展。一是大众需求空间得到扩展。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网购消费者规模急剧扩大。中国IT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网购人数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4年网购人数达到3.7亿人,较2010年增长了2.1倍。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拥有销售优势的畅销产品、热门产品、大众产品等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空间,规模效应更加凸显。二是小众需求得到激活。受虚拟空间时空约束不显著以及个性化需求弹性显著增强等影响,传统产业中的滞销产品、冷门产品、小众产品等产品在虚拟空间里随着消费者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而具备了生产规模效应,从而推动“长尾”经济迅速发展,小众需求得到有效激活。三是个性化定制需求得到发展。在传统工业时代,传统企业按照自己设想中的需求大批生产商品,然后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时看似有许多品种可以选择,但是最终买到的产品并不一定最适合,同时由于很难预测消费者需求变化,容易造成产品供给过剩。智慧化社会降低了企业与用户交互的成本,企业可以快速响应用户的具体需求,并针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从而有效激活了个性化定制需求。
2.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市场
3.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模式
结合传统产业发展特点,智慧城市建设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模式。一是推动传统产业全渠道营销发展。移动互联网将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大限度作用于传统产业领域,推动传统制造业、传统农业等产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工业APP、电子商务平台、O2O、移动社交营销、搜索比价等互联网服务开始向传统产业的采购、制造、物流、营销、交付、服务等环节渗透,形成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模式。二是推动传统产业消费者与生产者互动发展。在未来的智慧城市,消费者个性化特点得到张扬,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兴起,传统产业经营模式由以企业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由B2C转向C2B模式),让产品消费者融入到产品设计、产品标准、产品生产、产品推广、产品销售、产品体验、产品评价全过程,将消费者从产品的使用者变成产品的创造者,使产品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4.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业态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入,消费行为变迁、商业空间变革以及消费需求逐渐发生改变,传统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业态。一是传统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明显,服务型新业态不断涌现。智慧城市发展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和客户成为中心,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实物产品的生产,而是涉及实物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报废或回收等。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传统制造业企业甚至专注于战略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开始放弃或者外包制造活动,逐渐形成一批新的业态,如专业性服务企业、各类平台型服务机构等。二是传统商贸业网络化趋势明显,商贸业新业态逐渐发展。为应对智慧城市发展需要,传统商贸业开始寻求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发展,积极“触电”,越来越多的商贸企业不再仅仅关注实体销售份额,而是涉及线上线下两条主线,满足智慧城市、智慧服务需要。因此,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平台等新业态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壮大。三是传统农业融合化趋势明显,农业发展新业态持续推出。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和体验式、交互式消费方式的广泛流行,传统农业企业不再只关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是开始考虑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和体验的需求,从而推动智能农业、体验农业这些新兴业态发展壮大。
5.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优势
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阶段,智慧、高端发展理念将融入传统产业发展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将成为未来传统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些新趋势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优势。一是有利于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智慧城市发展阶段,互联网将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一方面有助于传统产业进入智能化发展时代,会有更多地智能化设备取代人工,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传统产业进入数字化时代,企业通过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大数据,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从而极大提高投入产出比,提升产品生产效率。二是有利于传统产业降低生产成本。随着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将广泛渗透,信息技术将逐渐推广,传统产业的生产成本将出现大幅度降低。一方面智能化设备将大量取代人工,从而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在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下,企业将准确产品库存,优化仓储数量,从而有效降低企业仓储成本。三是有利于传统产业实现产品质量提升。智慧城市发展阶段,传统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监控管理、精准管理,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如在农产品种植环节,通过引入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对影响农产品质量的温度、湿度、施肥量、农药量等关键因素进行精准管理,对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管理,从而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面对智慧城市发展给传统产业带来的新变化、新趋势,要实现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这必然要求传统产业进行一场大变革,重构传统产业的产业架构,打造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
(4)让学生组队进行小组讨论。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组织学生就某一领域的新进展,某一课程重点难点内容,或某个科研成果的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全部过程使用英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学生用英文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例如,对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的分子机器研究成果分组讨论,激发了学生发散的充满想象力和创新性的点子和思路,课堂气氛热烈有趣,充满生机。
1.产业链改造与重构
产业链的改造和重构,是智慧城市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传统工业时代,从传统的生产组织来看,传统产业依托区域集群合作模式形成了一条较为单一、较为封闭的产业链条,大批量单一生产是其主要特征;从传统的生产方式来看,传统产业仍是劳动密集型、要素密集型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而在智慧城市建设时期,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渗透下,这些新技术将作用于传统产业整个产业链条,实现传统产业产业链的改造与重构。一是构建开放式的产业链条。依托互联网工具,将不同的制造商和供应商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并通过协同创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构建开放式的产业链条。二是完善传统产业产业链条。牢牢抓住智慧城市发展阶段重体验、重口碑、重用户感受等时代特征,将智慧化、信息化作用于产业链改造全过程,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完善。在生产环节方面,应借助自动化、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需求化进程,实现精准生产、安全生产、高效生产和按需生产,重构生产环节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在销售环节方面,应利用互联网销售平台,加快网络营销体系建设,开拓网络销售新空间,推动传统类产品销售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在服务环节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生产或销售中的许多服务环节将从物质生产、营销流程中分离出来,形成专业机构从事产品服务,重构传统产业生产结构。
2.价值链改造与重构
价值链改造和重构,是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传统工业时代,在生产模式导向上,传统产业是采取供给导向生产模式,生产者以产定销;在生产目标上,传统产业追求扩大规模,实行规模生产。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驱动着传统产业价值链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追求规模效益向追求企业核心价值转变。一是构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传统产业价值链。以用户本位主义为出发点,运用社交技术、在线互动产品配置程序、3D扫描和塑模、推荐引擎、动态计价的智能运算法则、企业制造软件和灵活生产系统等技术,重塑企业与用户的关系,让用户从参与企业生产到融入企业生产,从融入企业生产到主导企业生产,让用户从产品的使用者变成产品的创造者。二是构建以追求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传统产业价值链。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是将传统产业核心业务放弃,而是借助互联网生态圈,采用众包研发、协同创新、个人制造等方式,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从做大企业规模向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变,从实体层面把“大企业做小”,从虚拟层面把“小企业做大”,实现“做大”与“做小”的有机统一。
3.创新链改造与重构
创新链改造和重构,是智慧城市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传统工业时代,传统产业创新链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性知识供给、技术供给和产品供给为核心,围绕创新主体,连接起来的一个相对封闭的创新链条。而智慧城市发展阶段,随着时空界限的不断突破,创新要素的封闭环境逐渐被打破,以企业为主的创新格局逐渐发生根本性变化,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创新链开始形成。因此,传统产业在推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应着力改造和重构创新链,推动创新链向开放、高效方向发展。在创新方式上,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大力推动开放式创新,将企业的研发、制造、营销、营运等区段的大量技术性或管理性难题通过网络平台委托给众多知识型个体或开源型生产者,让全世界不同地域的人们与企业员工共同提供解决方案,实现创新资源全球配置,集全球众智解企业发展之难,构建开放型创新链条。在创新效率上,充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准确把握市场创新需求,将市场创新与消费者需求连接起来,构建高效创新链条。
4.服务链改造与重构
服务链改造和重构,是智慧城市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题中之义。传统工业时代,传统产业以产品购买者为服务对象,且以售后服务为主,而在智慧城市发展阶段,服务对象、服务手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对服务链进行改造和重构,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效率、更为便捷服务方式。一是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融合现有的网络化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各类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服务化构成云智造资源池,进行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经营和管理,通过网络和云智造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可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安全可靠、优质廉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服务链条的延伸。二是构建高质高效服务支撑链。借助信息网络平台,针对性地提出包括过程管理、流程设置、服务规范等一整套提升措施,将产品服务范围延伸至售前,实现售前展示、售中沟通、售后预警与研判的全景式服务,实现服务远程化、批量化、自动化和客户化,确保向客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
5.资金链改造与重构
资金链改造和重构,是智慧城市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融资难、资金使用效率低是长期制约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智慧金融能够降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灵活借款方式,提升资金管理效率。作为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传统行业应加快资金链的改造和重构,将智慧化、信息化作用于企业资金链管理全过程,构建便捷、高效的资金链条。在融资方式上,推动与资金融通融合创新,支持资金众筹、互联网银行等新型融资方式发展,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在资金管理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企业提供合理的资金配比方案、周转方案和使用方案,推动传统企业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
在智慧城市快速推进阶段,传统产业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支柱地位,据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传统产业所占GDP比重仍超过50%。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跃升,为实现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1.强化宣传引导,注重示范引领
做好宣传和示范工作有利于实现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的结果,各类宣传机构应重视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宣讲,加强政策解读,强化舆情引导,引导传统企业改变传统思维,树立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思维。鼓励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作用下开展试点示范,支持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先行区先行先试,创新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政策,亟待出台行业准入、数据开放、市场监管等方面政策制度,研究制定适应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特点的税收、保险等政策,探索智慧城市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自身特色和优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传统类企业,推动产业智慧化、高端化在传统示范企业率先实现突破,并不断总结、提炼经验,为其他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
2.强化人才支撑,完备人才体系
完备的人才体系是推动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支撑,应立足智慧城市发展阶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方向,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人才体系。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制定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强化高端人才在住房、公共服务、劳保、子女教育等社会资源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传统企业引进国内外掌握信息基础技术、跨界融合技术和实践经验的领军科学家、领军企业家;鼓励高校建立交叉学科与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吸引海外高层次研究人员开展学术和产业研究合作。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面向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发展需求,鼓励高校根据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设置相关专业,支持校企、院企合作办学,推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实习培训;鼓励社会培训资源整合,依托各社会组织,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观摩和参观考察活动,建立政府主导、商会支撑、企业参与的培训工作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普及活动。
3.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制度体系
完备的制度体系是推动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应立足发展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积极利用现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充分利用政府采购这一财政调节杠杆,加大政府采购传统产业产品或服务的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保险单融资增信等服务,引导银行支持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积极开展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通过债券融资等方式支持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积极推动银行业金融结构创新信贷产品与金融服务,加大贷款投放力度。鼓励开放性金融机构为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效贷款支持;积极推动各级产业专项资金、转型升级专项资金、产业发展资金等向智慧化、高端化行业倾斜。
4.强化开放互信,优化发展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推动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所处发展阶段,破除发展障碍,营造开放互信的发展环境。加快构建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落实国家鼓励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有关政策,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制定实施各行业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最大限度减少事前准入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构建平等互信的信用支撑体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针对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新特点,健全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和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加快推动制定网络安全、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等法律法规,为智慧城市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提供法律支撑。
[1]李海舰,等.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2]冯雪飞,等.互联网思维:中国传统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捷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5,(4).
[3]程立茹.互联网经济下企业价值网络创新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9).
[4]李春光,等.服务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实践——四要素分析框架的建构及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6).
[5]张楠,等.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关键问题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5,(6).
[6]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7]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1).
责任编辑:涪 潞
Study on China′s Traditional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GaoXuan
Urban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era of smart city with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dely used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Internet, Internet of things, broadb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The smart city brings a series of new changes fo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changing the product demand, expanding the transaction space, enriching the business model, reducing the transaction cost,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so on. It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life services and othe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Meanwhile, the smart city is becoming the important breakthrough to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o be the high-end one. In the process of a new round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create the new industry chain, value chain, innovation chain, service chain and funds chain, achieving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with th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smart city; traditional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2015-09-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困境与破解机制研究”(15CJY029);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智慧城市创建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2015B227);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152400410211)。
高璇,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州 450002)。
F062.9
A
1003-0751(2016)01-00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