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银饰中的京剧剧目

2016-02-16 01:49金昱杉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银饰西厢记剧目

金昱杉

浅谈老银饰中的京剧剧目

金昱杉

老银饰属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部分,其上的京剧剧目对研究中国戏曲史有很重要的作用,且因为老银饰属于使用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其内容的探索,能更了解清代百姓的文化追求。

老银饰;京剧剧目;三国戏

“吴国太甘露寺会看皇叔入赘”老银镯,上海藏家孟依阳藏品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黄金和白银自古便是贵金属的代表,是社会财富的象征,人们会用黄金与白银打造各种器物供己使用。而由于黄金比白银更为稀缺,所以在很长时间内,黄金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专属,白银则在普通百姓中使用得更为广泛。老百姓对文化的理解就展现在他们所使用的白银物品上,京剧剧目便是其中所展现的内容之一。由此可见,中国的京剧自形成伊始,便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根据谢建骁先生的《古董金银器》一书,将老银物品按照功能划分为首饰类和器物类。首饰类粗略分为手饰、头饰、挂饰、配饰;器物类粗略分为日常用品、摆件、文房用品、闺房用品及其他[1]。其中戏曲剧目常出现在首饰、日常用品和闺房用品上,摆件与文房用品极其少见。其中首饰与闺房用品如粉盒、胭脂盒、香囊等,常见关于爱情的剧目,尤其常见《西厢记》。头饰中,发钗、梳子、耳环几乎不涉及戏曲题材,多花鸟、发簪和扁方则多涉及戏曲场景。京剧剧目之所以能成为老银饰中最常见的妆饰,究其原因在于两点:其一目前博物馆与藏家手中所藏老银饰以清代为主;其二在戏曲史上花雅之争,最终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取代雅部,京剧成了上至皇家下至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众多剧目深入人心[2]。

1.老银饰中的三国戏

《定军山》老银锁,上海藏家孟依阳藏品

鎏金《西厢记》老银镯,北京藏家齐君丽藏品

《西厢记》老银镯,笔者自藏品

《墙头马上》梳妆盒,台湾藏家三年藏品

在老银饰中常见的京剧题材有三国、杨家将、西游记等。常见的剧目有《定军山》《甘露寺》《空城计》《穆柯寨》《四郎探母》《路遇红孩儿》《酬韵》《拷红》《爬墙》《长亭送别》《借伞》《祭塔》《玉堂春》《八大锤》《三娘教子》《火焰驹》《萧何月下追韩信》《法门寺》《苏武牧羊》《黛玉葬花》《天女散花》《天霸拜山》等。这些题材往往都是定制品,以三件老银饰为例,涉及手镯、扁方、老银锁。第一件是一只《甘露寺》题材晋工珐琅彩清中晚时期老银镯,镯子剔底刻着“吴国太甘露寺会看皇叔入赘”。原应为一对,奈何失散已久。《甘露寺》是京剧传统剧目《龙凤呈祥》中的一折,讲述吴国太设宴在甘露寺,孙权与贾化暗中作梗,然而乔国老对刘备甚为欣赏,故而从中周旋,最终使吴国太将孙尚香许配刘备。目前舞台上最常见的是由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裘盛戎、袁世海等人将原有折子戏《美人计》《甘露寺》《回荆州》组合改编而成。因其名字吉祥团圆,行当合理齐全,故事综合适当,故而很有群众基础,是节期必备应节戏之一。就文本而言,最早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间柳州文人张翀所作传奇剧目《锦囊记》[3]。第二件是一件徽工《空城计》扁方。三层高浮雕雕刻,树叶、楼阁、城墙,几个人物或骑马或站立,开脸漂亮眼睛传神,动、静结合,属于现存徽扁中的极品。《空城计》亦是京剧传统剧目,诸葛亮驻守西城,司马懿前来攻取,然而西城精锐部将均被遣出。诸葛亮在明知西城空虚的情况下,下令大开城门,悠然坐在城头抚琴,看司马懿兵临城下,不慌不忙相迎。司马懿生性多疑,以为城内必有埋伏,反而退兵。《空城计》常与《失街亭》、《斩马谡》连演,故而简称《失·空·斩》,相传是伶界大王谭鑫培根据王九龄、卢胜奎二人的本子加工修订而成的。现在舞台上基本上走的都是谭鑫培这一版。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均善演此戏,但唱词略有不同。前两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各人均相同,谭富英和杨宝森唱“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二来是这将帅不和失街亭。”马连良唱“亦非是马谡无谋少才能,皆因是将帅不和才失街亭。”奚啸伯则唱“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才失守我的街亭。”几人虽均为老生,但各自特点不同,形成不同流派传承,故此,后人学此戏多按流派所授。第三件是一把《定军山》的老银锁,浙江工艺,鱼子底细腻,人物开脸生动,与谭鑫培的《定军山》老剧照极其神似。《定军山》同是京剧传统剧目,尤其是谭派的代表剧目,讲述三国时期,蜀魏交战,曹操派大将夏侯渊、张郃等驻兵定军山、天荡山。刘备命蜀国五虎大将之一的黄忠进兵夺取。黄忠先打败了驻守天荡山的张郃,又夺得定军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居高临下,直取夏侯渊,从而夺得了定军山。黄忠立下大功,被封为征西将军。京剧剧目《定军山》除了在戏曲舞台表演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中国早期电影界也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使用手摇木壳制摄影机为谭鑫培在琉璃厂土地祠拍摄了《定军山》片段。虽然相关影片已无拷贝可观,原始资料亦因为年代久远无法查证,不过电影史学家程季华在其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仍认定,《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2.老银饰中的爱情题材

老银饰中常见的京剧剧目,爱情题材占很大一部分,有《西厢记》、《白蛇传》等。以《西厢记》为例,《西厢记》题材常出现于手镯之上,往往几个场景,叙述《西厢记》的几出戏。《西厢记》的故事源自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加重戏剧冲突,展示了张生、崔莺莺的爱情与他们所处的时代之礼法条规抗争的过程,将冲破封建礼教的爱情确立为主题。虽然张、崔爱情历程一波三折,但最后以二人得到美满爱情告终,“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清初文人金圣叹以“妙句,结句实乃妙妙”作评。只是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在封建社会屡屡被列为禁书,《红楼梦》中写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一起要“偷”读《西厢》。书被禁,但舞台演出屡禁不止,在历代戏曲演出中折子戏与全本均有留存。建国之后,田汉将《西厢记》重新加以编写,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三人为主,后半加入张生落第归来、崔莺莺出奔、草桥惊梦等情节。1958年由中国京剧院及北京京剧院联合首演于北京,张君秋饰演崔莺莺,叶盛兰饰演张生,唱腔上有所革新,而该版本也成为张派代表剧目流传至今。从老银饰中看,女子首饰中有《西厢记》题材的占多数,足见《西厢记》深得百姓喜欢。王季思对此也有解释:“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所以能够得到当时广大市民阶层的欢迎和后世无数青年读者的爱好,这首先是它对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表示不满,正面地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4]这两只清代老银镯,都是连续的折子戏场景。鎏金的镯子内容包括《惊艳》《琴心》《酬简》《拷红》《哭宴》五出,另一只则包括《琴心》与《酬简》。其中古琴、墙梯、十里长亭成为标志性的錾刻。而因为錾刻难度大,《寺警》一折从未出现在老银饰内容中。

3.老银饰中的移植京剧题材

由于京剧的形成时间较晚,但是自形成伊始便深入民间,故此反映在老银饰中的戏曲情节,也会有前代戏曲剧目移植。京剧剧目中也有移植自元杂剧白朴的《墙头马上》的,讲述尚书之子裴少俊,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李千金被私藏于裴家后花园七年,育有一双儿女,终有一日被裴尚书撞破,为裴家所不容,李千金力争无果,被弃归家。后裴少俊考取功名,重新求娶李千金,夫妻终于团圆。这个清代的梳妆盒左边一小生,右边跳墙的是个孩子,服装褶皱、人物动作,无不錾刻精细到了极致。昆曲中,清初剧坛双璧《长生殿》、《桃花扇》,演出至今的《风筝误》等剧目在老银饰中均没有涉及,反而是很多京剧移植剧目有所体现。推测原因,应与京、昆演出方式不同有关。昆曲演出方式以家班为主,京剧演出方式以堂戏为主,前者是封闭性的,后者为开放性的,相比昆曲在文人中兴盛,京剧更深入民间。如老银饰中常见郭子仪拜寿的情节就取自清代传奇剧目《满床笏》[5],《缀白裘》另载昆曲《满床笏·笏圆》,在清代戏曲家李渔阅定的八种传奇中,又加入了节度使龚敬惧内,其妻吃醋的剧情。但是,《满床笏》所描述牙笏满床的情节,正符合了社会对富贵寿考、福禄昌盛的追求。故此,此戏长期为旧日庆寿堂会的首选剧目,至今传世曲谱二十出之多[6]。清中之后,花部兴起,《满床笏》之后的《打金枝》在花部中广泛流传。《打金枝》又名《郭暧拜寿》《大拜寿》《富贵寿考》等,《车王府曲本菁华》收有《打金枝全贯串》。讲述郭子仪子、婿前往拜寿时,唯独七子郭暧之妻升平公主自恃身份不出,引起众人不满。郭暧回家怒打公主,引得公主哭诉父母,逼求唐代宗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代宗明事理、顾大局,加封郭暧;皇后则劝婿责女,让小夫妻和好如初。为生、旦、净、丑行当俱全的唱做并重戏,与《满床笏》同属吉利戏,为节期常点剧目。《火焰驹》老银锁麻子底浮雕,錾刻细腻,人物与水桶、楼阁布局清晰、匀称。《火焰驹》又名《卖水记》为清代秦腔剧作家李芳桂所作,属于地方戏作品移植京剧。讲述宋代兵部侍郎李绶之子李彦贵与礼部侍郎黄璋之女黄桂英自幼订亲。枢秘使王强谎奏李授长子边关大帅李彦荣投降番邦,致使李绶含冤入狱,全家被抄,李彦贵只得以卖水度日。黄璋闻讯命黄桂英悔婚,桂英不从,终日闷坐绣楼。丫环芸香帮助桂英和李彦贵花园相会,两人互诉衷肠,桂英赠银予李彦贵度过困难。不料此事被家人王良得知并报告了黄璋,黄璋施毒计命王良当晚杀死了芸香,又以谋财害命之罪嫁祸李彦贵,李彦贵入狱被判斩首。义士谦闻信,驱驰宝马“火焰驹”千里奔赴边关传信,搬请李彦荣。黄桂英冒雨入法场申辩,紧要关头,李彦荣赶到法场,救下弟弟。《火焰驹》秦腔剧本流传较少,李芳桂更因为清廷禁令而丧命,如今国家图书馆古籍部仅能看到李芳桂另一剧作《春秋配》的抄本。近代,前后有三位京剧程派表演艺术家将《火焰驹》排成完整大戏,《火焰驹》也成为程派的代表剧目。

4.结语

中国戏曲文物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戏曲史学与考古学结合的基础上,还广泛涉及历史学、民俗学、金石学、古器物学、文献学等各门学科。清代京剧老银饰能留存至今,是京剧在当时社会,尤其是在民间文化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的结果[7]。银器出现戏曲题材始自明代,这是题材上的突破和大发展,也对清代银器的多样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清代的银器前期颇有明风,中期以乾隆年间到1840年之间为主,这一时期,国泰民安,生产力恢复到明万历年间,手工制作更加精美。1840年之后,列强进入,国力衰弱,但是所出银器款识清楚,为民国银器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期,中国戏曲花雅之争,昆曲所称的雅部渐渐衰微,京剧蓬勃发展,“同光十三绝”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老银饰上的京剧,既体现了京剧剧目在手工业者、百姓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也从一方面补充了花雅之争的史实。而民国时期,“四大名旦”、“四大老生”等一批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涌现,让京剧成为当时社会最热衷的娱乐形式,剧目内容更广泛的改编自杂剧、传奇,为现在京剧剧目的研究提供实物依据。

注释:

[1]谢建骁.古董金银饰[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

[2][日]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M].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五五

[3]于清惠.张翀及其《鹤楼集》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宁:广西大学,2011

[4]王季思校注.西厢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3

[5]谢建骁.古董金银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

[6]陆萼庭.清代戏曲与昆剧[M].上海:中华书局,2014.223

[7]廖奔.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9

金昱杉 上海大学电影学院

猜你喜欢
银饰西厢记剧目
舞台剧目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银饰
明清瓷器上的《西厢记·佛殿奇逢》图像研究
优秀剧目进校园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苗族银饰——大山深处绽放的美丽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