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动力机制探索

2016-02-16 09:17刘星喜
关键词:理想信念大学生教育

刘星喜

(浙江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动力机制探索

刘星喜

(浙江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针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文章认为应从学生发展的本质需求和规律出发,围绕理想信念的特定功能,强化价值导向,激发学习动机,选择成长路径,建立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三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动力机制,使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成长效机制。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动力机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①因此,需要剖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探索增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动力机制,从而更好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剖析

(一)存在着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与载体有限性的矛盾

高校历来都是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锋之地,也是各种势力争夺未来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紧迫性和长期性。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载体的选择上,形式还不够多,覆盖还不够广,效果还不够好。调查显示,67%的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反映一般,14%的学生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没有产生任何作用。[1]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与理想信念教育载体有限性的矛盾依然存在。

(二)存在着教育实效性与动力不足的局限性的矛盾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讲求实效性。因此,需要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上下功夫,要贴近学生实际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项目,使大学生真懂、真信,见到成效。调查显示,85.17%的学生对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评价是:内容与现实脱节,形式死板,方法单调。[1]由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活动项目设计脱离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活动项目不能循序渐进,不成体系,可持续性不强,导致大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存在着教育实效性和动力不足的局限性的矛盾。

(三)存在着内化过程的艰巨性与制度保障不充分的矛盾

当代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难度。由于受多元文化、多种思潮和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加上网络时代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大学生在思想意识层面往往容易出现反复,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化过程十分艰巨。调查发现,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18.6%的大学生倾向于“个人价值”,比倾向于“社会价值”的人数高出11.3个百分点,个人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占有一定市场。[2]当前高校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予以充分保障,存在着理想信念教育内化过程艰巨性与制度保障不充分的矛盾。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最基本的思想观念,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一)增强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梦”远大理想的内在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中国梦在价值观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清国家的前途命运,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进一步增强牢固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二)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大学生的角色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具有年龄优势和知识才能优势,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同时,更要坚持“以德为先”,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具体标准和基本要求,作为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育人是高校的天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根本任务。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并不只是某些特定内容的教育,而是渗透在全部内容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保证,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现实目标。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四)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

大学时期,是学生确立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升知识和能力素养、选择工作和未来岗位、战胜挑战和挫折困难的关键期。面对周围的各种影响,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可以有效帮助当代大学生理性分析和清晰认识各种事物的本质,可以有效激发当代大学生成就事业、发奋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建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动力机制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理论问题, 但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要探寻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需求,找到其坚定理想信念的持续动力,真正解决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性问题。马斯洛认为,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动因和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诱发行为,要想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研究其需要。大学生正处于全面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期,理想信念教育要着力研究学生内在需要,依托具体实践,调动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性,强化动力作用,构建有效的导向、激励、控制机制,从而达到持续有效的效果。按照理想信念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的“价值导向、动机激发、路径依赖”三大功能,笔者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借用物理学“力”的概念,从学生发展的本质需求和规律出发,围绕理想信念的特定功能,强化价值导向,激发学习动机,选择成长路径,建立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三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动力机制,强化“力”的作用效果,使力的方向、大小与作用点三个要素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深度融合,全面发展。

(一)增强党团组织思想引领的文化力,体现“力”的方向性,强化价值导向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

人是需要用文化来武装的,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念。一所成功的高校必须确立以优良的校风、学风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使其成为高校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力量就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学校成员共同理想、共同追求、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工作学习态度、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对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3]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党团组织思想引领的文化力量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必须予以强化,充分体现“力”的方向性要素。由于人的信念产生是对真理的主观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的价值认同,是个体坚信对实现美好未来的持久性观念,因而必须强化党团组织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促使学生自我意识上的真正觉醒。大学生在生理上虽是成年人,但心理上尚未成熟,个人价值体系还处于未定型的阶段。因此,要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其思想、情感及行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要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团组织的主体作用,重导向、讲政治、树正气、强服务,通过各种活动载体的有效凝聚、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在优良的文化氛围中促成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自觉把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需要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真正内化为个人的奋斗目标。

(二)提升学生渴求知识的学习力,体现“力”的强大性,激发学习动机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

英国著名的高等教育专家阿什比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高等教育,认为就环境方面而言,有三种环境力量在影响高等教育体系,其中第一位的就是顾客的要求:即学生要求入大专院校学习和他们入学时想学习的课程。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必须考虑学生需求,要使“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能够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使普通老百姓子弟‘学有所教’、‘教有优质’”。[4]显然,如何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育人质量就成为高校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应强化学生渴求知识的学习力,激发学习动机,体现“力”的强大性要素。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第一课堂必须在着力抓好课程科目的专业性、课程开设的科学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课程实施的针对性、课程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下功夫,充分体现课程的实效性和源动力。同时,强化第二课堂学风建设的推动力,搭建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教育塑造学风、管理促进学风、科研引导学风、就业推动学风、活动带好学风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建立一批理论交流、专业学习、科技创新、文艺活动、体育健身、公寓自治等社团,在寓教于乐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打造学生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的创新力,体现“力”的作用点,选好成长路径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

彼得·德鲁克认为,每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都不一样,但有一项核心竞争力是任何组织都不能缺少的,那就是“创新”。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要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要提升学生的创新力,让创新成为学生价值实现的直接驱动力。当个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达到一定水平,具备了可开发可挖掘的潜能时,则无论他们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下,都可以胜任社会所需。因此,理想信念教育应不断打造学生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的创新力,选好成长路径,从而体现“力”的作用点要素。要强化创新性人才培养,努力建设一种追求创新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让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实践实训,将大学课堂前移社会,加速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通过创新创业的“体检”,使学生的自身能力与不足在真实社会中得到检验,获得社会“处方”,然后再回到学校进行针对性“诊断”,从而形成“健康”的体魄,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性人才。

总之,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系统建立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动力机制,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5]才能真正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正确地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2004年10月15日。

[1]吴玉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探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6):82-84.

[2]沈壮海,段立国.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基于全国30所高校的调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6):98-103.

[3]唐晓群.校园文化建设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零陵学院学报,2002(1):122-124.

[4]陈德喜.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师教育[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6):77-81.

[5]陈步云.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4):102-105.

(责任编辑吴月芽)

Exploration of Motivation Mechanism of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LIU Xingxi

(CollegeofInternationalEducation,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of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paper argues that we should consider the essential demands and laws of student development, centre around the particular functions of ideals and beliefs, strengthen the value orientation, stimulat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choose the pathways of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 the motivation mechanism of three types of forces that work together: culture,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so as to form a long-term effect of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ideals and beliefs; motivation mechanism

2015-09-02

刘星喜(1978-),男,浙江长兴人,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副教授。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独立学院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研究”(Y201329625)

G641

A

1001-5035(2016)03-0117-04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题解教育『三问』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