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难题与改进策略

2016-02-16 09:17张志松
关键词:素质评价学生

张志松

(嘉兴教育学院, 浙江 嘉兴 314051)



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难题与改进策略

张志松

(嘉兴教育学院, 浙江 嘉兴 314051)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但在各地实践过程中已然出现了简单量化分等、评价等级比例框定、评价结果千人一面、与招生录取“软挂钩”等急需解决的实践难题。在难题破解中需要厘清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充分认识其弥补学科成绩评价缺陷、发现学生个性特长、诊断学生问题不足、全方位呈现学生成长特征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问题透视和功能厘清中提出可行的实施策略:评价内容要校本化并形成中小学一贯的科学评价体系,评价过程要广泛组织师生和社会人士的参与,评价结果要形成完整的综合素质常态化报告,结果使用要分段明确和科学呈现,整项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以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等策略。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方法

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综合素质评价以来,至今已达十余年的评价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对这一教育领域重大改革事项作一现实分析和策略反省。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难题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时代进步性已被教育界内外所认识,但中小学在具体实践中也遇到了较多的困难,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简单的量化分等

在如何处理量化与质性评价处理结果中寻求平衡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一大难题。无论是评价处理前的准备、宣传和培训,还是处理中的数据录入和整理,或是评价处理方法的规约与改进,都需要关注量化的科学性。但从各地的实践情况看,大多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分成六大目标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加以量化赋分,或组织特定测试将学生评定为若干不同等级。浙江、江苏等部分高校还将其按一定分值计入招生录取总分。这种简单量化分等方式的科学性已遭有识之士质疑。

2.评价等级有比例框定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关于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或实施细则大多将优秀和较差等级做出比例框定,其理论依据是认为各校的学生素质总体是均衡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低比例应呈正态分布,加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是依据“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均衡编制”原则办学,由此认为这种比例框定是合理的,有利于实现评价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办好每一所学校。但现实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按既定比例的所谓正态分布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即使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学生也会因城乡差异、城市功能区块差异、师资队伍差异、学校管理差异等因素而出现综合素质分布的不均衡。因此,这种比例框定看似公平公正,实际很难体现其科学性,公信力并不强。

3.评价结果千人一面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时间延拓是经常性的,工作量很大,工作要求严格规范,但真正做到位却十分不易。实践中一些学校就出现了集中突击应付的现象,由少数人甚至是仅班主任在期末搞突击打分,这造成评分结果千人一面,难分伯仲,流于形式,无法被招生或其他考核使用。

4.在招生中目前只能“软挂钩”

尽管国务院文件中已明确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如浙江等省对高中招生工作改革明确提出要将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的条件之一,但他们“多数只限于‘资格条件’(如指标分配生、推荐生的资格条件),更多的还只是一个‘门槛’,难以真正实现‘硬挂钩’”。[1]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检视

面对中小学综合素质实践评价的种种难题,我们需要对其育人功能作重新检视。

1.动态弥补单纯学科成绩评价的缺陷

尽管我们在不断改进学科考试命题,但是有限的试卷容量和单一的纸笔测试总有缺陷,特别是学科知识技能以外的人文素养、实践创新、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内容难以体现。综合素质评价是要在学科知识技能以外对学生的其他素质有一个过程记录和能力或成就的呈现,这种记录和呈现确定是动态变化、促进发展的。

2.及时发现学生个性潜质

基础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学科考试成绩一般只是就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技能而给出的评定,对于学生在学科知识之外的综合理解运用、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个性潜质则较难反映。综合素质评价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着眼于学生平时的表现,对于学生的潜在个性特质只要有显现,就应发现记录。将这些材料用来评价学生的个性潜质,鲜活可信,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充分培养,特别是高中、高校招生时可将其列为“重要参考”。[2]

3.及时诊断学生成长不足

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生动的个体,会有优点特长,也会有缺点弱项。教育不可能培养完美无缺的“高大上”,其实“综合素质评价无须面面俱到,只要呈现‘两端’:‘前端’主要指学生优势发展领域,‘后端’指学生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因此,综合素质评价不但要把学生的个性特长“评”出来,还应及时诊断并坦承学生的问题不足,以便于在施以必要的补偿教育的同时,注意扬长避短,避免拔苗助长或求全责备,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4.全方位呈现学生发展特征

综合素质评价最重要的是能避免学科考试对学生的碎片化的评价,能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特有的症状及时反映出来,以便施以及时、恰当、充分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他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卓越成绩”。[4]评价可以根据每个阶段成长中呈现出来的特征,做好学生将来可能成为的人才类型、规格加以刻画、预估,好让学生沿着最具发展潜能的方向发展。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策略

如何让综合素质评价克服实践中的种种难题而有效实施,需要在问题透视和功能厘清基础上找寻其实施策略。

1.评价内容要校本化并形成中小学一贯的科学评价体系,体现全面性

综合素质评价应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要求,与《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的指标体系相衔接,综合考查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状况、身心发展、兴趣特长等方面的情况,使中小学校教育质量考查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一致、互为映照,形成政策的合力。这里有两点必须强调:一是要根据各地实际,切实按照上述指标体系加以校本化,使评价的内容地域化和生活化,贴近各校学生生活与成长实际,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具体指标。可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进行过程性记载;可以进行成长标志性成果的收集;可以通过搭建若干规范性平台进行检测呈现。二是要积极探索建立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根据学生在中小学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成长要求,探索建立目标一致、指标衔接、内容完整、价值一致的评价内容体系,使每个学生的成长形成完整、系统的过程记录,从而保存综合素质评价的完整的原始记录,增强作为“重要参考”的有效价值属性,为实现“重要参考”打下扎实基础。

2.评价过程要广泛组织师生和社会(社区)人士参与,体现公认性

综合素质评价必须依靠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参与。首先,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性地位不容置疑,应发挥其评价的主动性,这包括收集材料、参与评价过程、发展评价内容等。其次,学科教师要形成学科教学及其拓展教学的学生成长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在各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融合而形成的,学科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收集整理反映其发展水平的作品成果及其形成过程,这应视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基础。第三,班主任及实践类课程老师要指导学生收集记录能较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时性材料,特别是能够反映其个性成长的相关佐证材料,如综合学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社团活动和发现发明等,做到及时进行写实性记载,保存成果,积累素材。第四,学校有关评价组织要对评价的过程性和阶段性的记录材料进行汇总分析,采用适切的方式加以呈现,或分数或等级或评语,或展览或评优或演示,并组织相关学生、老师及家长、社会(社区)人士参与评价,形成综合性、规范化的学生成长记录。第五,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的制定要集思广益,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师生和社会人士多方参与,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充分讨论协商,确定适切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3.评价结果要形成完整的常态化报告制度,体现长期性

每个学校要建立较为完整规范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制度。每学期末,由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精选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重要活动、作品、事实材料,由学生签字确认后,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醒目地方进行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在材料公示后进行审核并签字。学校教师可以以一学期为单位,合理继承原来的成绩报告单评价传统,在学生档案袋评价基础上,力求较全面反映学生一学期来的发展状况,其内容包括:各学科修学成绩记录;主要成长记录,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践创新、兴趣特长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学生简要的自我陈述和教师成长寄语;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等。一学期一报告,形成完整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常态化报告制度。学校可将每个学生的每学期综合素质报告与学生学籍电子管理系统保持同步并进行不定时收集核查,做到真实完整,不错登不漏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县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指导,开展必要的检查或评比,推广成功经验,纠正错误做法,加强结果监管。如此几个学期下来,学生入学以来的评价情况就会有详细记录,由长期性评价形成的学生综合素质会显得真实可信。

4.结果使用要分段明确和科学呈现,体现“重要参考”价值性

小学阶段要充分利用学生档案袋评价,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多开展成长交流展示活动,并做好与家长、社会(社区)人士的交流沟通,肯定进步、发现特长、指出缺点、激发兴趣、鼓励发展,为学生进入中学后更好的成长做好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初中阶段要开始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在小学评价基础上系统规范设计评价内容体系,以多种方式开展评价实践,加强过程性成长记录,搭建必要的学生成长评价平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显现。高中阶段学校对综合素质突出的初中学生,在指标生、推荐生录取中予以充分重视,合理确定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的基本要求,优先录用综合素质评价高的学生。高中段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校可根据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综合学生高考成绩情况,组织力量对高中段学校提供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进行研究分析,采取专家评议、集体评议、结果公开等方法作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时的“重要参考”。

5.整项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以实现公开公平公正,体现规范性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项系统的全局性工作,将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长期存在。因此,在中小学、高校都应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就评价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展开调研讨论、集体决策,制定并不断完善评价方案和实施规则,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强过程监管和结果审核。根据评价内容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可建立若干专门工作小组,就评价各个方面的内容和方法提出操作意见并组织实施,具体负责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专门工作。整个评价工作应建立健全公示、审核制度,让师生知晓,让结果公开,做到阳光操作,防范过程缺失,杜绝弄虚作假。有关评价内容、标准、方法、程序和有关规章制度应提前发布,广泛征求意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有关学生成长的标志性成果及其佐证材料应保存备查,建立学生诚信、学校评价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予以严肃处理。

[1]马嘉宾,王建,汪明.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研究,2014,35(7):84-88.

[2]钟秉林.深化综合改革,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J].教育研究,2015,36(3):4-9.

[3]罗祖兵.突出个性: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然价值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5(9):16-29.

[4]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王义高,蔡兴文,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3.

(责任编辑张丽珍)

Practical Problems and Feasible Strategie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ZHANG Zhisong

(JiaxingEducationInstitute,Jiaxing314051,China)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tudents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ut along with its implementation, such practical problems as simple quantitative grading, ratio limits over the grading results, similar evaluation results for almost all, and evaluation results served as part of the admission, spring up and are in an urgent need to be settled. To tackle the problems, we need to clarify the function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beware of its irreplaceable role in making up the defection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discovering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specialty, in identifying students’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nd in comprehensively depicting students’ growth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roposes feasible strategies as follows: evaluation content should be school-based and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connect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hould be developed; different people, including students, teachers and those from other sectors of the society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evaluation results should be complete and be reported regularly; the use of evaluation results should be clear based on different grades and should be presented in a right way; the whole evaluation should be duly organized and should be fair, open and jus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evaluation methods

2015-11-07

张志松(1962-),男,浙江嘉兴人,嘉兴教育学院副教授。

浙江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确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省级试点项目“嘉兴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与健康成长的综合评价研究”(浙教改办[2014]1号)

G40-058.1

A

1001-5035(2016)03-0107-04

猜你喜欢
素质评价学生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