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保持世界眼光,解决中国问题
记者手记
中国钾肥去产能?听起来像个冷笑话。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受资源和生产技术限制,进口钾肥始终占据中国市场主要地位。40多年来,中国已经累计进口氯化钾超过1.3亿吨(实物)。2015年,由于国际钾肥价格的下跌,中国氯化钾进口量达到了942.9万吨,成为中国钾肥进口量的年度新纪录。“有求于人”还要“拒人于门外”,这是常人无法接受的伪命题。
但在600多万吨的社会库存量面前,伪命题也有成“真”的可能。高存量意味着2016年国内供应量将达到1500万吨以上。而2006年-2015年,国内钾肥需求量始终保持在1200万吨左右,增幅趋势缓慢,钾肥的高存量促生了中国钾肥市场供大于求。从业者只能用喜剧人的方式表述这场悲剧:“我的天哪!”
到2015年,国内钾肥自给率已经由2000年前的不足10%提高至60%以上,成绩得来不易。而进口钾肥的冲击却把刚刚迈开步伐的中国钾肥工业推向了悬崖边缘。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孰之过?
世界钾肥过剩,由国际寡头去分辩;中国钾肥过剩,当从进口机制和策略上找原因。中国钾肥的“缺钾”帽子还未摘掉,群狼环饲,唯有自强自立。推动高污染、高耗能的加工型产能退出,调整钾肥储备结构,创新生产工艺,提品质降成本,将是现阶段中国钾肥工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国产、境外和进口全面发展的大格局下,我国的钾肥产业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遵从市场规律,健康而有序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