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本智
阅读精髓
———悟
蒋本智
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过程。它与科学的认识不同,因为你面对着的总是具体可感的形象(不管是自然形象、艺术形象,也不管是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或者在想象中观念地呈现出来的形象),你总会获得某种不止于生理舒适的精神上的快感,进而达到更深的理性层次上的认识——领悟。
“领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它既是包含着感知、感受,又包含着理解、思维,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对事物的领略。它虽不直接指向概念,却渗透着理性内容,甚至能够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在阅读欣赏这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中,常常掺杂着明显的无意识:主体于无意识、非自觉之中,“领悟”到了某种人生哲理,“直观”或“直感”到了事物的形象特征,而其中又充满了个体体验的独特性。
首先,阅读“领悟”是对“真”的还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54首是这样写的:
啊,美如果有真来点缀,
它看起来就要更美多少倍!
玫瑰是美的,不过我们认为,
使它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
当人们再次看到新生而又相类似的事物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已有信息中抽调样品去加以品评、鉴赏,但此时“样品”已不再是原信息的刻板输出,已经富于更多“再生”的特点了。
西方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眼前的审美对象也许在实际上并不如意美妙、完善,但是在我们意识里会引起视觉中一种强烈追求完整、对称、和谐和简洁的倾向,换言之,会激起一股将它“补充”或恢复到应有的“完整”状态的冲动力,从而使知觉的兴奋程度大大提高。这种对审美物进行潜在的“补充”或恢复到应有的“完整”,实际上就是对审美对象进行“真”的领悟,进行“真”的还原。
其次,阅读“领悟”是对“善”的延伸
“艺术的真正职责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黑格尔)
著名翻译家傅雷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曾说:“白居易《琵琶行》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断音),象琵琶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停顿)。‘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袭击),声势雄壮。至于《长恨歌》那气息的超脱,写情的不落凡俗,处处不脱帝皇的nobleness(高贵)更是千古奇笔。……”(《傅雷家书》)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由于作者平生不得志,屡遭贬谪,生活清苦,竟与流落江头“守空船”的长安歌女引以为同调。在诗中诗人摆脱了生活琐事的拘束,与琵琶女所弹乐曲融为一体。通过音乐节奏的一系列变化,显示自己情绪的高低起伏,游离客观的功利环境,畅怀主观的诗情画意,追求一种“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人生最高境界:美妙、幸福、平静、恬淡的善的生活,从音乐意境的“直观”感觉中,领悟到超越自然的人生乐趣。诗中反映出更多的是“恬淡随人心”,抒发自己愤世嫉俗、渴望求得知音的迫切心情,从广阔的空间把理想中的“善”向四面八方延伸,抛开时事的艰难,求得主体的暂时安慰。
而在《长恨歌》中,诗人采用大起大落的笔调,虽不乏对唐皇“重色”“倾国”的嘲讽,但更多的是对唐皇与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哀婉和痛惜。“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贵妃“红颜薄命”发出了深深的慨叹。虽然全诗以悲剧结束,但诗人以“梦恋”的形式描绘出了他们之间感情的深笃,揭示出了爱情、幸福、家事、天下事于此时的矛盾性和不可调和性。对唐皇既含有“善”意的规劝,又对人们希望得到幸福生活的心愿寄予“善”的慰藉和“善”意的延续。悲而不露,收到了奇特的美学效果。
第三,阅读“领悟”是对“美”的完备
审美经验,也称审美体验,是保留在审美主体记忆中的、对审美对象以及与审美对象有关的外界事物的印象和感受的总和。
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支点”,审美主体借助这一“支点”,就能在审美创造中使小宇宙推动大宇宙,实现物我的统一;并进而通过个人的审美体验反映人类精神。作为审美中主客观的中介——审美体验过程,既是创造客体,又是创造主体的过程,这是一个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双向建构过程。由于审美体验是一个动态的流动过程,因此人类对美的领悟也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人们阅读领悟,不仅能对原文进行理解和联想,而且能对原文跳跃的时间、空间进行补充;既要对作品中的隐意进行揣摩和推断,又要对原文的情节和形象进行更具体、更细致的再加工。因而主体审美经验的多寡直接关联着主体对艺术美领悟的深浅。
心理学研究认为:接受者的态度、愿望、情绪、心境、甚至潜意识等方面的因素,可直接影响主体对艺术品中艺术美的领悟。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处于喜悦、兴奋状态时,主体的各种功能就会出现增值的情况;如果一个人处于悲哀、忧郁的情绪中时,主体的各种功能就会出现减值的情况。所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与宽松的胸怀是充分发挥各种心理功能的必要前提;同时,能长期保持这种心态更有助于主体自身修养的提高。
人的审美经验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完善起来的,文艺作品的阅读正是这些审美经验来得最直接、最快捷的原始积累途径之一。而“领悟”是阅读中审美经验得以与心灵融合、形成个体审美意识、完善主体审美经验的必然前提。“领悟”是既包含感知、感受,又包含理解、思维,人们总是随着自身生活阅历的逐渐广阔和主体内心的不断充实,不断地更换主体审美层次和完备主体的审美态度与审美理想。因此,加强阅读训练,不断提高“领悟”能力,不仅可以扩大知识视野,更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思想素养。
★作者单位:四川中江县龙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