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惠容 王 兵
(琼州学院)
实习过程中折射出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琼州学院学前教育专科生为例
◆曹惠容 王 兵
(琼州学院)
琼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职业素养和表达能力欠缺、所具备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幼儿园的实际需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构想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学前教育专业 专科生实习 问题 对策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职业素养和表达能力欠缺、所具备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幼儿园的实际需求等问题。
(一)幼师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比较欠缺
幼儿园教师面对的都是2~6左右的孩子,教育对象年龄较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道德素养需求。如需要有较强的自信心、耐心和坚强的毅力、能正确看待孩子的成功与挫折;有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与家长、幼儿园、及幼儿的关系融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然而,我校学前教育专科生在实习过程中,以上几方面的职业素养都相对欠缺。
首先,我校部分实习生吃苦耐劳及遇到困难不退缩的良好品质比较欠缺。吃苦耐劳及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品质,对于从事任何职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必备品质。然而,在巡视幼儿园期间,据实习单位反馈我校学前教育专科实习生仍然有部分学生存在怕苦怕累、做事缺乏毅力、在带班过程中遇到困难就退缩等幼师的必备品质。而这些品质无论对其今后无论从事哪种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的学生却根本意识不到这些品质的重要性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所调研的14所幼儿园中,有实习生不到三天就因为园方提供的食宿条件差而到外面去租房子居住,而不到2周便向园长提出离开该幼儿园转而到其他地方去实习了,实习单位对此非常反感。这些实习幼儿园的园长一致认为:实习生们年轻,缺少生活阅历及人生经验不足,这都不要紧,只要能够吃苦耐劳、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对待幼儿们,并且能够在实习期间坚持不懈地跟着指导教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那么,他们也是非常乐意帮助和指导这些实习生不断进步的。
其次,社会交往能力比较欠缺而显得不够主动和灵活。社会交往技能是人的社会性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社会交往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社会关系的好坏、事业的成败以及人在社会上的吸引力和别人对他的满意度。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交技能所导致的良好的同事关系,是人们保持身心健康和取得学业、工作成功的必要前提。然而,我校学生在实习时,多数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例如,一方面,实习幼儿园反映实习生跟着指导教师带班时,看到指导老师忙不过来,也不知道主动上前搭把手。而另一方面,实习生也反映他们确实不知道要做什么,该如何与同事及幼儿交流、如何与幼儿家长交流沟通、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如何才能让家长积极配合她们管教幼儿的工作等。
再次,职业定位不明确并对幼儿事业缺乏一定的热情与对策。职业定位对大学生择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定位可为他们将来择业提供一定的基础,是实现成功就业的关键,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我校学前专业专科生在校期间尽管有职业规划的课程,依然有部分学生在前2年半的时间里没有明确就业方向,这样他们就根本不清楚未来的职业方向,也不知今后要做什么以及能从事什么职业。因而即使到了幼儿园实习,要么表现出“人在曹营心在汉”,要么表现出漠不关心或随便应付了事的姿态。
(二)实习生表达能力欠缺
首先,多数学生普通话不太标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班的学生有95%是海南人,他们的普通话确实不够标准,在实习期间经常遭到来自幼儿而不是家长或指导老师的嘲笑,这对实习生来说是无比大的打击。而根据学生反映,尽管他们在校期间也通过了普通话考试,但在考试之前他们没有进行训练,比如,跟着视频或教学软件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等。因而,即使获得了普通话的相关等级,但依然很多音发不准确。
其次,姿态表现能力欠缺。人的情感状态、能力特性和性格特征有时可以通过身体姿态来自发地或有意识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身体姿态表情。比如,幼儿舞蹈,需要展示学生舞蹈的基本功,动作协调、灵活、舒展而优美、流畅而富有表现力及童趣等。而这些技能也是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专门训练才能掌握的。然而,据实习生反映他们有些幼儿舞蹈的姿势根本就做不来,因为在校期间的幼儿编舞、排练及展示都几乎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因而在实习期间只能边学边做。尽管多数学生都会根据幼儿园的教材来设计教案并进行编舞,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训练功底,靠零时抱佛脚编排的舞蹈,在第二天教孩子时其姿势也比较僵硬和不协调,总是引来孩子的嘲笑而感到异常的尴尬。
(三)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幼儿园的实际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对幼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及其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生学习过,并在大脑里储存了大量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才能在一线教学时信手拈来加以运用。然而,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课程中要么缺失幼儿园所必须的一些专业技能课,要么所学课程与一线幼儿园的实际需求脱节。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而导致学生实习时很多知识和技能都不具备。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课程设置中,涉及幼儿教育的理论课程比较多,因而学生在校期间也学习了较多的幼教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将一些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也就更难以将其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灵活有效地运动到幼儿的课堂教学和常规管理中去。也就是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衔接能力存在极大的问题。
其次,幼儿教材方面的课程严重缺失。比如,幼儿编舞、幼儿儿歌、幼儿泥塑、幼儿英语、数学和语文。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都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直接的影响便是学生实习时根本没有办法上课,而只有在经过幼儿园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慢慢做这些工作,这一点既令实习单位失望,也令实习单位感到棘手。
再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缺少幼儿园教材研读这类课程。目前,我校教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没有当前幼儿园使用的最新或最流行的幼儿教材。比如,幼儿五大领域的教材,教科院没有为学生订阅,学校图书馆也没有为学生订阅,更不用说在校的三年或四年期间,经常有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对当前幼儿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研读、设计教学环节并进行教学观摩、反思并加以修改等提升其幼师专业技能的教学环节,因而学生到了实习基地,对当前所使用的幼儿教材一概不知,比较茫然。
(一)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是否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主要由其认识、习惯和情绪等因素决定的。针对这种情况,建议今后我校教师们在上课期间,也要客观地给学生分析幼儿教师的辛苦,让学生有个较为恰当的心理准备,而不是一味鼓吹教师的好处等。当然,在学生去实习之前,拟定一些管理学生实习期间的政策制度,明确要求学生不能轻易离开实习单位,否则将有较为严厉的惩罚等也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的训练。
针对学生缺乏与家长及其他同事有效的沟通交流技能,我校在培养幼师时不妨采取示范模仿的方法。教师在示范模仿教学中,可以事先把幼儿园常见的社会交往技能分成具体的几个小步骤,按序用课本或图片、影视及学生编排的节目来呈现。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教练式训练的教学方法,即先将历年实习生遇到的社交困惑收集起来并加以整理,然后研究出解决措施,并有计划地培训学生并提供机会与学生一起练习,然后再在教师指导下复习直至熟练掌握为止。
针对学生职业定位不清楚或不够准确,建议学校修改培养方案,最好在大学一年级期间都不分专业,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后,让学生自行选定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调配具体专业的学生名额。当然,目前在校生今后也将会走向实习或就业岗位,针对在校所有学生,在实习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与今后想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单位去实习,不一定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到幼儿园实习。这样,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及已有的实习基地都可以供不同学院的学生共享。
(二)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我校采取以下这些措施来帮助学生。一是学生在考试普通话证书前,要组织学生进行培训,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同时也能纠正其发音的有效方法,如集中时间让学生跟着普通话视频或教学软件读字词句,并及时录音,然后师生一起听录音并帮助学生找出其发音不正确的字词句,调整口型及舌位后再不断练习与纠正。二是可以与实习单位共同拟定合作方案,让他们在实习期间能够得到实习老师的专门辅导。比如,我们所调研的一些幼儿园就专门要求指导教师每晚抽时间训练其实习生的普通话。虽然这些幼儿园没有与我校有这样的合作培养方案,其目的纯粹是因为实习生做事踏实、认真,希望她们毕业后能够留在该幼儿园工作,但从实习生的专业技能发展来说,是很有好处的。而有的幼儿园却没有这样的专项技能培训措施,因而要想实习生们在幼儿园一线工作期间能够拥有一口标准的与幼儿园教学用语密切相关的普通话,我校与实习幼儿园签订长期的合约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加大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力度
首先,调整课程设置及课时分布。为了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师的需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加以调整,增设一些目前没有但幼儿园又切实需要的课程。比如,泥塑、幼儿编舞、社会交往技能等课程。不仅如此,还应逐渐调整已有课程的课时分配。比如,可以将专业技能课的学期安排提前至第一、第二学期,其中,适当增加基础技能课(泥塑、手工、琴类)和艺术实践课(儿歌、编舞、戏剧、专业技能汇演)的学分。当然,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研读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材,同时观看一些教材教法的视频,并加以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幼儿园教材研读及其教法课程,最好设在学生实习前,这样学生实习时可以加以有效地运用。而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汇演并将设置学分,这样既可以及时展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也能够很好地展示学生在“弹、唱、跳、书、画、说”等几方面的技能,能够较为有效地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引导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的培养目的。
其次,构建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实践体系。比如,“全实践”的见实习体系,即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这种实践方式将所有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整合到在现实的幼儿园实践场域中去。全实践体系,具体包括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的技能操作,分散在各学期的见习和实习、短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等环节。当然,构建有相对固定指导教师的“全程见实习”的见实习体系也是“全实践”的内涵之一。根据目前学前教育专科生实习过程存在的问题,不妨适当调整其见实习的时间分配,将学生的见实习分散在其求学的整个3年中,构建有相对固定的“全实践指导教师团队”。这种实践模式可以先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某个年级进行试点,具体操作是在大一新生时,将该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10人,配备1名指导教师和一位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组建一个12个人的见实习小组,然后由教科院教师及幼儿园园长、指导教师等一起商讨学生见实习的具体内容并编制成册,由我校带队教师定期带领学生前往幼儿园见实习,并在此过程中收集整理见实习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加以研究,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试点一段时间后,再逐渐推广。以此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训练我校学前教育专科生在各方面的实践技能。
[1]秦金亮.全实践进行时——反思性幼儿教育实践者的专业养成[M].新时代出版社,20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