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丹萍(四川省达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达州草食动物发展分析
文│张丹萍(四川省达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随着人民消费理念的变化和对牛羊肉营养价值的认识,牛羊肉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草食动物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钙、磷、铁等矿物质明显高于猪肉、鸡肉,具有鲜嫩多汁、味道美、容易消化的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牛、羊以草食为主,很少食用饲料添加剂和生物激素,兽药残留和激素残留的风险极低,是理想的绿色动物蛋白来源,是符合现代消费观念的安全食品。
1.达州市地理环境及草食动物遗传资源现状。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巴山横直在万源宣汉北部,明月山、铜锣山、华釜山由北而南,纵卧其间,将全市分割为山区、丘陵、平坝3块,山地占辖区面积70.70%,丘陵占28.10%,平坝占1.20%。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独特的地理地貌,造就了较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蜀宣花牛、宣汉黄牛、板角山羊等各具特色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
2.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稳步提升。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2015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18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9%,实现肉类总量49.7万吨,其中牛羊肉产量6.4万吨,占12.9%。
完成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及饲用作物55万亩,处理农作物秸秆110万吨,利用率为36.6%。出栏肉牛35万头、肉羊110万只,出栏肉牛10头以上等的3500户,占全市出栏46%;出栏肉羊20只以上的4200户,占全市出栏32%,规模养殖比重逐年提高,标准化、专业化程度逐年提升。
3.草食动物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据《达州市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基本情况调查表》数据显示,达州市有企业自有集中连片承包流转草地5000亩,合作社自有集中连片承包流转草地3000亩。2006——2015年,达州市肉羊肉牛的出栏数呈上升趋势。
4.市场价格变化。从中国畜牧业信息网获知,2008——2015年,我国牛羊肉价格一直呈现平稳的上升趋势。不同地区之间牛羊肉价格有差异,如肉羊肉牛产区价格较低,而非肉羊肉牛产区价格普遍偏高;北方牛羊肉价格较低,南方价格较高。从2010年到2015年,达州市牛羊肉价格持续直线上升,2015年达州市羊肉价格高达到72元/千克,在全国范围内价格偏高。
1.牛羊出栏量和牛羊肉产量逐年提高。2006——2015年牛羊出栏量、产量和价格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目前市场对牛羊肉的需求和牛羊肉商品率逐年递增,市场牛羊肉供求的局面不会有大的改变,而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消失。
2.人均牛羊肉占有量呈上升趋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牛羊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但人均牛羊肉占有量比较低。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均占有量有所上升,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肉食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人们对牛羊肉的需求量必将增加,牛羊肉的人均占有量会逐步提高。
3.牛羊肉生产潜力较大。随着畜牧业的大力发展,饲料用粮的数量不断扩大,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牧民增收,国家一直大力推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随着人们发展节粮畜牧业和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我国牛羊肉需求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1.产业发展方式仍然落后。达州市肉牛养殖业仍以传统的分散饲养方式为主,生产规模小;大部分牛羊圈舍简陋,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科学化水平低。小户散养方式所固有的生产粗放、信息不灵、防疫条件差、标准化程度低、良种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草食畜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草食家畜比重轻,畜牧业结构不够合理。虽然达州市牛、羊产业发展空间大,近年来经过不断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畜牧业结构仍然欠合理。
3.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抵御市场风险力不强。达州市草食牲畜方面的龙头企业较少,且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较弱,难以适应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抵御市场风险力不强。多数业主对畜牧业发展形势估计不准,常常盲目跟风,扩大规模,导致养殖效益不高,影响积极性,一旦遇到市场波动、疫病等风险,就会发生关停并转等现象。
1.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采取企业主体、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大力实施肉牛、肉羊遗传改良计划,搞好蜀宣花牛、板角山羊原种场、扩繁场建设,积极引进优质品种资源,开展品种选育和推广,继续实施肉牛、肉羊良种补贴,完善县乡改良技术推广体系,加快推广肉牛肉羊人工授精技术,有计划地组织杂交改良工作。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对畜牧兽医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在增大畜禽养殖圈舍改造、良种引进、人员培训等投入基础上,增大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必需的办公设施的投入,提高基层技术装备水平,健全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保障畜牧产业化健康发展。
3.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积极推行“治沟造地、以草养畜”的生产模式,按照“扶大带小、户繁场育”原则,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种养结合生态养殖,促进养殖粪污无害化资源利用;大力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支持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和专业合作社基础设施改造,提高设施化和集约化水平;引导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挥示范作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4.合理开发饲料饲草资源。加大饲草种植技术的宣传和推广,积极发展牛羊饲草饲料种植,鼓励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青绿饲料生产,加强青贮饲料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开发农作物加工副产品可利用饲料资源,扩大牛羊生产饲料来源。加快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建设,搞好秸秆养畜示范工程项目,鼓励扶持优质饲草品种引进,饲草加工,积极推广牧草打捆、制块、制粒技术,推进饲草商业化开发。大力开发牛羊专用饲料,加快牛羊配合饲料普及推广。
5.强化牛羊疫病防控。实施牛羊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治计划,加大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监测力度,加强口蹄疫、布病、炭疽、结核等疫病防控,强化牛羊流通环节动物卫生监管,完善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机制,防止疫情发生和蔓延。实施种牛、种羊场疫病净化计划,加强种牛、种羊场防疫设施和制度建设,提高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