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芳 赵金龙 管益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流变指标关系研究
朱芳芳 赵金龙 管益国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血液流变学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权威调查结果显示心衰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CHF,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已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心衰历史悠久,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探讨心衰中医证型与血流变的关系,从而为心衰中医分型和治疗中使用活血类药物提供证据。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4年9月本院住院治疗的CHF患者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55~93岁,平均(78.9±8.2)岁;对照组40例为同期在我院住院的无心衰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62~80岁,平均(76.2±9.6)岁。诊断依据参照Framingham标准[1]。按照CHF《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将80例心衰患者分为心肾阳虚32例,痰浊阻肺28例,气虚血瘀20例。心衰组与对照组以及中医证型三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予心电图、心超、生化、BNP等常规检查;于入院第二天空腹做血流变学指标检测。心衰患者由三名中医师进行辨证分型,以少数服从多数方法确定证型。
2.1 两组血流变指标比较 慢性心力衰竭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HCT)均高于无心衰组(P<0.05,P<0.01),见表1。
2.2 慢性心衰各中医证型间血流变指标比较 痰浊阻肺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均高于气虚血瘀型(P<0.01),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高于心肾阳虚型,见表2。
表1 两组血流变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流变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 慢性心衰各中医证型间血流变指标比较(±s)
表2 慢性心衰各中医证型间血流变指标比较(±s)
注:与气虚血瘀型比较,▲P<0.05,▲▲P<0.01;与心肾阳虚型比较,△P<0.01
?
中医认为,心衰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其中气虚阳虚是本,血瘀水泛是标,心气虚是始动因素,“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五脏六腑的功能调节需依赖心脏的统领和调节。CHF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病程较长,迁延日久,易耗伤正气,故久病必虚[3-4],其中瘀血是慢性心衰发展的重要环节。“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心肾之阳气的推动和固摄,心肾气足,推动血液正常运行,且固摄于脉中,不致溢于脉外;若心肾气虚,鼓动无力,必致血液运行不畅,停留为瘀[5]。
本组结果显示,CHF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HCT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为CHF瘀血的病机提供了现代医学证据。心衰患者心脏的舒缩功能障碍,血流缓慢,再加上长期、慢性缺氧等情况,导致血液瘀滞,血小板被激活;由于血管内皮损伤,胶原纤维暴露等,使得红细胞的有形细胞成分易聚集附着在血管壁;心衰时红细胞压积增高,变形能力下降,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这些病理生理变化正符合中医瘀血的概念[6]。在CHF不同中医证型中,痰浊阻肺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HCT均高于气虚血瘀组(P<0.05,P<0.01),其中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高于心肾阳虚组(P<0.01),可能与该型CHF患者肺淤血较严重有关。
[1]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工作组.美国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S].颜红兵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79-8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9-80.
[3]解海宁,张艳,胡晓红,等.气虚血瘀水停在慢性心衰实质研究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03-2604.
[4]曹玉山.痰瘀同治与温阳利水并治心衰[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36-37.
[5]董晓斌,孔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演变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1,4(3):201-203.
[6]高天宇.充血性心衰的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3):121-122.
(收稿:2015-06-05 修回:2015-07-20)
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经费资助项目(No.2012-XK-D09);浙江省嘉兴市科技局资助项目(No.2011AY1103)
浙江省平湖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平湖 314200)
赵金龙,E-mail:jxzhaojinlo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