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如,梁 峰,李何超
(1.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1;2.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成都,610072;3.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成都,610041)
手持GPS定位仪在土地整理项目监管中的应用
曾繁如1,梁 峰2,李何超3
(1.四川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1;2.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成都,610072;3.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成都,610041)
本文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监管要求,针对土地整治项目监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了手持GPS定位仪在土地整治项目监管中的应用。研究表明,手持GPS提高了踏勘复核效率,应用性强,为土地整理项目的监管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捷径。
土地整理 影像图 手持GPS定位仪 监管
1.1 手持GPS定位仪在土地整理中的功能
现以南方S750为例,说明手持GPS定位仪对土地整理有重要作用的几项功能。
定位精度:实时差分或后处理,亚米级;处理器:IntelPXA-270 624MHzXScale,32bitRISCCPU;内存储器:256MBRAM/256GM-System闪存,SD记忆卡扩展槽;通道:单频,12通道,并行跟踪(双通道SBAS跟踪);内置300万摄像头,可带经纬度照相,带LED补光灯。其中,对土地整理有重要作用的几项功能是:
(1)支持航片或者卫片以及现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整理竣工图,作为背景的地图上传并显示;
(2)支持GB级遥感影像的快速加载、浏览显示,在影像图上现场调绘、构建图斑信息(现场测量图斑),支持屏幕取点构建图斑,支持数据属性的查看;
(3)GPS实时定位导航,显示当前所处的具体位置。另外,外业采集的数据直接上传到系统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动态链接。
1.2 国土监管
国土监管主要体现在内业、外业上,内业审查土地整理项目资料合格后,可持该仪器进行如下操作:
(1)把项目区1∶2000竣工图dxf文件导入S750手持机中;
(2)到达项目区后,获取当地的相关测量参数,如“四参数”或者“七参数”,输入设置后完成与当地坐标系统的转换;
(3)开始对各项工程踏勘,采点、带经纬度照相。项目区竣工踏勘流程见图1。
图1 项目区竣工踏勘流程
2.1 当前野外踏勘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任务较重,要在统一层面对各个项目进行精细化监管,难度较大;
(2)项目区范围面积大、工程多、道路不畅等,为精细化监管增大了难度。加之传统仪器难以一次性满足野外踏勘要求,对项目区工程情况的核查深度有限、广度不足;
(3)传统的测量仪器(携带RTKGPS或者全站仪等仪器)携带不变,操作费时;
(4)作业单位在制作规划图、竣工图过程中,容易出现疏漏、重点整治区域随意勾画等问题,造成图与实地反映不一致,从而给监管带来不便。
2.2 手持GPS定位仪在项目踏勘中的主要应用
土地整理项目野外踏勘,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排水与灌溉工程、道路工程、生态工程等四大类,弄清其工程数量和质量〔1〕。质量方面,需要实地踏勘,摸清各个工程的质量情况;数量方面,则可依靠手持GPS定位仪进行监管,定量内容主要包括工程的数量、面积(边界)、位置(坐标)等。
2.2.1 土地平整工程核查
(1)旱地坡改梯。坡改梯工程要求质量达标,即降坡明显、田面平整,筑埂、护坡稳固,配套生产路(路带沟)、灌排设施、土层厚度、耕作层厚度达标。野外复核坡改梯时,范围较难辨认。如范围内有其它地类,传统方法大多估测其面积作为扣减依据;若在竣工图导入手持定位仪后,不仅能对其边界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防止竣工图上重点整治区域随意圈定的现象,对于其中夹杂的零星其他地类,也可现场拍照并记录经纬度,作为判定依据;
(2)格田整理。勘测定界图上一般会选取几何形状较规则、边界清晰的图斑进行抽测,格田整理后的田块一般都较为规整,用手持GPS可现场测出其面积(如图2);
(3)荒草地等块状新增耕地开发。该部分工程质量达标后,有一个重要的参数即坐标与坡度,手持机可以完成。
2.2.2 农田水利、道路主要工程核查
对于农田水利、道路工程中的线性工程,可以采用手持机来核定。如道路的长度、走向,根据GPS的轨迹即可算出。在传统的野外复核中,大多以道路及特定地物为依据,判定与重点整治工程的相对位置,进而估测工程的面积范围。因此,道路的绝对位置是否准确非常重要,手持GPS定位仪完全能够胜任。
图2 田块量测
综上,S750手持机的实时差分改正及后差分处理都是亚米级,与RTK精度一致,可以满足本行业测量的精度要求,且体积小,携带方便。图3为某项目区竣工图导入S750示意图,图3(c)、(d)箭头为手持机位置。
(a) (b)
(c) (d)
图3 手持GPS定位仪实地踏勘示意
本文结合土地整理项目核查工作的踏勘要求,实例分析了S750GPS手持机在项目监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将底图导入测量仪器进行野外作业,目的在于让工作人员身在“图”中,使实地与竣工图更高程度的结合。如有不合格的工程、错误的地类图斑范围,可用定位仪中的照相机带经纬度坐标拍下,做到判定有依据。此外,该仪器精度符合要求,且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和操作,提高了踏勘复核效率。
随着“3S”技术的发展以及四川省“一张图”工程的不断完善,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辅以基于特定平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全省每个项目区的各项数据、指标实行精细化管理,从而可任意查看、调阅。引入B/S模式,把单机的管理系统转换成基于网络的逐级管理平台,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看、网上管”。
〔1〕刘胜华,刘家彬.土地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正峰.土地整理的模式与效应[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3〕向莺燕.浅析测绘与土地开发整理[J].国土资源导刊,2014,(05):29~31.
■
P228.4∶S
B
2095-1809(2016)04-0096-03
曾繁如(1985-),女,广西人,助教,硕士,3S技术与土地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