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宁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王 宁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恰倒好处地运用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小学数学 提问技巧 提问原则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提问是教师最常见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间联系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热情,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课堂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回应或回答,并且这种注意、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对吗?”“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成了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时效性,也对我们的教学不会有大的推进作用。如公开课上流行学生自己寻找数学信息,常常有这样的模式出现,教师出示情景图,然后问:“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啊?”如果数学信息明确,问题还不大,如果数学信息模糊分散,或者和教学内容不相符合的信息过多,这样的提问很容易引起课堂混乱。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好比罗盘和路标,直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方向。好的“设问”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便于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都有所进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课程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课堂提问必须以儿童兴趣为着眼点,通过正确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设问,最后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概括能力。如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先剪两个大小、形状都一样的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找出梯形的上底、下底与平行四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自己就能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一个适时的设问,可以在学生脑海中掀起风暴;一个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从百思不得其解中恍然大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
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否则学生无法认真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很不利。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留3~5秒的思考时间。一堂课中问题过多,也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课堂上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教师提的问题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学生怎么能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然而实际上,这些问题中具有较大思考价值的并不多。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实际是很“廉价”的。提问频率过高往往导致提问水平的浅层化。我们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仅仅停留在知识、理解、应用和分析层次水平,很少涉及对学生创造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帮助的综合评价层次的提问,而这恰恰是现代教学的最高追求。
现在,很多教师已经能够做到对学生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评价方式,但是,这随之又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泛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频繁使用“很好”“你真棒”“你真勇敢”之类的评价用语,时间久了,学生普遍感觉很厌倦,教师的这些表扬在学生面前也就变得很“廉价”了。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对学生起不到激励和鞭策作用,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倦和逆反心理,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表扬学生,不要滥用表扬。
探询式提问是在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回答以后接着追问一个问题。提出探询性问题对教师具有较高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和环节目标的把握非常清晰和恰当。如教学“9的减法”时,我出示问题情境:“9个气球,飞走了5个”,你能用算式表示吗?学生提出“9-5=4”,教师接着追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学生回答:“9表示气球的总个数,5表示飞走的个数,求出来的4表示剩下气球的个数。”这样的追问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总之,教师要努力优化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精心设计出能促进学生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的提问,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有效性,使提问达到问得好、问得精、问得巧。
[1]钱存平.数学课堂怎样提问最有效[J].教学与管理,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