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2016-02-15 21:58何洪刚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爱心文本语言

◆何洪刚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心学校)

谈如何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何洪刚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心学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核心。怎样让学生深入的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的内涵,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对此进行了探讨。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对话

笔者在教学《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时,问学生:你们读完课文以后,你了解到哪些内容?简要概括,要概括到什么程度呢?要抓住故事的基本特征!刚才我把这个故事的基本特征说出来了!人物的特征、做事的特征、主要的情节,而不是你说的“怎么样”!

现在我们学生概括也应该这样,要抓住故事的基本特征,主要的人物、主要的事件、主要的表现,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我们应该尊重孩子,因为孩子那看似幼稚的举动却是最纯真、最美心灵的展示。“人之初,性本善。”幼稚中是最善良的东西,他能令我们每一个成人都感动!所以我才变化!所以我们当家长的,不要小看你的孩子幼稚的做法和举动,不要小看他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人家孩子的人性是对善、是人类最纯真的一种爱,是一种爱心!孩子的爱心是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培养出来的!要不,让我们的孩子在读时,他怎样去理解这个文本呢?

我们让孩子们去读什么呀?你能教育他不哭、不闹?让他从中去领悟什么呀?去领悟爸爸、妈妈做的怎么不对吗?不是!是领悟我们的善心、爱心,连爸爸妈妈都被感动了!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我们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不理解,也会慢慢发生变化!班里有个叫子涵的男孩,他是各科都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作业完不成,经常惹事生非,上课做小动作,一节课40分钟,有30分钟在玩小东西,疯闹打架更是家常便饭,是学校里有名的“双差生”。据老师们反映,从幼儿园开始,他就是“坏孩子”的典型。为此,老师跟家长多次交流,都无济于事。而子涵自己也是自暴自弃,我曾多次批评教育,动之以情,但却都收效甚微,眼下正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怎么办呢?

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善心、爱心最终感动了很多有善心、有爱心的人!要告诉孩子,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是:帮助别人的时候,就在帮助自己。你帮助五个人,五个人都会帮助你。所有成功的人都懂得付出。先付出才能收获。心中有多少爱,才能分享多少爱。分享的越多,得到的越多。当你对别人好的时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时候。所以,我们的家长不理解不要紧,孩子们的这些有爱心的举动是能够感动和改变我们家长的!我认为,最后的落脚点得落到这儿!要不然,孩子们竟一味职责家长这不对、那不对,无理取闹!

对一名老师来说,宽容、理解、与教育的机智会时刻影响着我们自己,会时刻影响我们的学生们。作为一名老师,当然会希望我们进入教室上课时学生能立刻安静下来。但有时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的情况也是有的。当班级中的纪律有些乱时,我们有些教师一进门,就开始要求学生们马上在乱哄哄的情况下立刻安静下来,一些小学生是不会在教师的要求下立刻安静的。这时的有些教师就会对学生们进行批评。几个教师平日就认为比较不守纪律的学生的名字,再就是大声、再大声地批评其他学生。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宽容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采用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无原则地迁就,而是以正面引导为主,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寻找良性过渡的途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达到有效性的前提,当没有各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的内容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已不再喜欢信任你了,这样的关系就是你说的再有理对学生来说已没有任何效果了。

再比如我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我觉得词语的教学本身,有的意思没搞清楚,比如学生将暴躁无常直接理解为暴躁,再就是文章中一些关键的语言没有联系起来,没有能够体会到作者写我的表现与写母亲、表现母亲的关系。

学生片面的将“暴躁无常”理解为“脾气不好”,这是一个教学的切入点:一方面,我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暴躁无常”与“暴躁”的区别,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时,通过比较,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这是语言形式教学的目标。理解这个词语,我引导学生去联系了文中三处作者的“暴躁无常”的表现,让他们从作者的情绪无常变化的细节中体会“暴躁无常“的性格特点,当然,理解这些地方,也注意抓住了期间一些有特殊用意词语与句子、与上下文来体会,从而对作者当时的脾气状态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是在上下文的联系中读懂语言,这是一个过程——在整体的联系中读懂语言、体会形象的过程,学习感悟作者“写具体”的过程。

我个人觉得,高年级的语言形式教学,一方面要深入体会关键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再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文中的关键语言是怎样相互联系起来表达文本主旨的,及培养学生在文本整体联系中读懂文本语言的能力,有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联系;同时要引导学生揣摩体会作者在材料安排方面,材料与材料之间相互关系。

教育是事业,在其献身,教育是科学,在其求真,教育是艺术,在其创新。我曾被这话深深地吸引着。随着自己在教育岗位上的实践,我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教育的战线上,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智慧,有技巧;要思考,要总结。

在例如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文章对动物的尾巴的动作表述是非常经典的。这里,夹、翘,同样的表达效果——用词准确。也正因为这样,才表现了观察事物的细致程度、准确程度。这里,应该是文本主旨的东西。要认真去看,不能凭空想象。但是,我看了一些斗牛的照片。

我发现,有些照片上,牛的尾巴确实是“夹”,但是,也有一些照片上,牛的尾巴是直挺挺的,好像连尾巴都在用劲。这又怎么解释呢?我只能说,“翘”是不合适的。翘是向上的,跟“夹”、跟“直挺挺”不一样——为少部分不能算,它是松散的,会随着动作而摇动。所以,感觉牧童的话也有一些片面。

针对二年级学生来讲,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对于本文,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去比较“没有不”与“都”在表达上的区别,可以体会“重复”的作用,可以引导体会比喻的方法在这里的作用,还应该引导体会“翘”与“夹”的区别。至于课文中的符合事实这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照片给出的不同情态,引导学生做拓展练习——除了“夹”,还有怎养的情态,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我觉得让学生走进文本,总结起来是首先我们老师要备课充分,课前充分朗读,先走进文本;在设计课堂的导入时要多用心,因为学生的兴趣是关键;课前让学生做好新课的预习,课上要给学生充分读书的环节设计;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己走入文本;让学生大胆想象文本中的空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抓住文本中重点的字、词、句、段去感悟文本。

猜你喜欢
爱心文本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言是刀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爱心树(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