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016-02-15 22:09王以松
中学语文 2016年21期
关键词:布置重要性习惯

王以松

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王以松

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恕笔者断章取义地理解为“学生要养成上课前预习的习惯”。我们不难发现: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与现在新课程理念相吻合。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主动学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也是我们教学追求的一种目标。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外在表现,在“主动学习探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语文学习,可以说:学生预习态度的是与否、预习方法的科学与否、预习程度的浅与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语文是否顺利,学习效果是否如愿,学习成绩是否优秀等。但就目前的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现状而言,大多数学生语文预习习惯不甚理想,表现在态度上比较被动,方法上不够科学,预习深度广度欠缺,请看笔者之调查:

一、对初中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调查

1.调查的对象:某校初中学生抽取120名,男女各60名。分成三组:其中语文成绩优秀学生男女各20名,成绩中等的学生男女各20名,成绩较差学生男女各20名。

2.调查的内容:

①你对预习的看法是。(A对学习有帮助 B对学习的帮助不大 C对学习没有帮助)

②在语文学习中,你有预习的习惯吗?(A有 B没有)

③你为什么要预习语文?(A自己想到要预习的 B因为老师布置的)

④你在预习中重点做了什么?(多项)(A读课文 B自学生字新词 C理清层次,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D把自己的收获和发现纪录下来,把自己不懂的问题纪录下来 F看一些参考书,解决疑难问题 G其他(自己填))

3.调查的方法:随机分散调查法(为了确保可信度,教师确定被调查者名单,布置给值得信任的学生分散操作,以口头调查的方式分时间段进行,限期完成)

4.调查的结果:

第一项内容:选择“有帮助的”118人,选择“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的2人。

第二项内容:选择“有预习习惯”的85人,“没有预习习惯”的35人。

第三项内容:选择“自己想到要预习”的36人,而选择“老师布置的”84人,其中选择“自己想到要预习”的36人中30人属于成绩上等的,而选择“老师布置的”84人中78人成绩是中下等的。

第四项内容:选了“读课文”的120人,“自学生字新词”的91人,“理清层次,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的72人,“把自己的收获和发现纪录下来,把自己不懂的问题纪录下来”的27人,“看一些参考书,解决疑难问题”和“其他”的11人。而后两项38人中有33人属于成绩上等的。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由上面的结果最起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预习(包括预习的态度)对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这是最普遍的结论,在被调查的120名学生中绝大多数选择“有帮助”,这说明不仅是老师知道预习的重要性,而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明白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预习有帮助”的118位学生中,有29位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全校整个年级段处于中下游水平,而这29位学生在第三项调查内容“你为什么要预习语文?”百分之百选择了“老师布置的”这项答案。所以,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很多学生虽然有预习的习惯,但这个习惯不是主动形成的,而是被动形成的。这样,“有预习习惯的学生成绩还是很差”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2.预习方法是否科学、预习的深度及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习成绩是否优秀。

调查中还有一个现象:某些学生有预习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也是主动性的,但他们的成绩还是不太理想(仅仅处于中等水平),这是什么原因呢?看看他们对第四项调查的结果就恍然大悟了:这些学生中有80%选择了“A读课文 B自学生字新词”两项内容,15%选择了“A读课文 B自学生字新词 C理清层次,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也就是说,这些学生预习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欠缺,预习方法欠科学,所以预习的效果不理想,导致语文水平很难达到优秀行列(其他因素暂不考虑)。

三、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1.让“预习很重要”的观点在学生头脑中“扎根”。

“伟大的行动常常产生于卑微的动机”。这句话说明了思想观念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预习的重要性。相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最为信任之人。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向学生生动地阐述预习种种益处,触动学生的内心。长期以往,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学习语文,预习很重要”的观念。另一方面,用事实向学生阐明预习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就把上述对预习的调查结果如实告诉学生,学生会实实在在的感觉到预习的重要性。这样“预习很重要”的观点就在学生头脑中“扎根”了。

2.让预习成为学生学习之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靠老师的灌输形成的预习习惯充其量只是一种暂时的习惯,他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发展壮大,更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让预习变成学生的一种爱好,才能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可以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感染学生,可以给学生讲述有关预习的名人逸事。这些名家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预习成为学生学习固有之趣,习惯也就形成了。

3.让科学的预习方法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语文教师要明白“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尽可能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主要包括:①拓宽学生预习的广度。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预习时可以做什么,比如除了上面提到的内容之外,还有查阅作者情况、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阅读名家名著、写出自己的收获与疑问等等。②因材施教,注意预习的深度。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收获不一样,这就是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不应该要求所有学生预习同一难度的内容,而应该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设计不同层面的内容,以求获得最佳的预习效果。当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预习方法“催化”了学习效果时,形成习惯就不难了。

4.让布置与检查为形成良好预习习惯“保驾护航”。

教师必须对预习的内容做具体的布置,首先,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内容要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第二,要加强对预习的检查,可能大多数教师会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忽视对预习的检查。如果只布置而不检查,学生的预习绝对形成不了习惯。初中学生还是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他们的自我控制力还很差,光懂得预习的重要性、知道了方法、有一定的预习欲望是不能马上成为一种习惯的。再加上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学生不知不觉就会放弃这种“看似一定要做但可以不做(如果老师不检查)”的事,也就放弃了即将形成的预习习惯。这样布置与检查就成了良好预习习惯形成的保障了。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重要性,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预习,并坚持不懈的对学生的预习加以检查督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

猜你喜欢
布置重要性习惯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上课好习惯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