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洁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中的“阅读”
张洁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备能力之一。高中生的语言表达、情感体悟、文章赏析、写作水平等能力都与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而,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阅读”一词被多次重申。而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育的空间存在,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独立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感阅读在高中课堂中的匮乏与虚无。不久前在高中学生中组织了一次关于“梦想”的演讲比赛,当一个学生在台上讲述自己每年的阅读量有上百本,梦想着我们能生活在拥有良好阅读风气的环境里时,台下一片唏嘘之声,这唏嘘之声中有惊叹、有自愧、还有起哄……看着一张张青春的脸庞,我在为我们的课堂感到悲哀的同时,也很想了解我们的高中学生究竟在用什么充实自己的大脑。于是,我在班级组织了一次活动课,主题是“我的课堂我做主”,由学生充当教师,向全班推荐或讲解自己欣赏的书籍和电影。
在三个多月的活动课堂上,90%以上的学生讲述的是电影(科幻类为主),漫画、科幻类的书籍。固然,科幻动漫类,作为文化的一种展现形式,有其合理性,但高中生阅读的一边倒现象不得不令人担忧。
因为高考的评价体系,高中课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分数,教师们往往看重了眼前利益,正在我们的课堂中上演着“拔苗助长”的悲剧,即便是在语文课堂上,也可能只是主观上的“重视”,而在行动上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缺少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导致很多学生读不懂,不知从何下手,最终“阅读”只是成为了课堂中的一句空话,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古人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深厚的语文阅读素养,对于成长的高中生来说,就像承载航船的海水,像托举鹏翼的扶摇。改变高中语文课堂中的“阅读”现状势在必行。
(一)倡导阅读,身体力行
才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自我规范,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作为教师,应多读书,丰富个人学识,不断拓宽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面,在课堂上经常性地,有意识地旁征博引,拓展知识面,或者讲述个人阅读经历、心得,为学生树立阅读的意识。记得有段时间,在课堂上,经常提及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并选择其中一些片段和学生共同阅读,不料没过几天,学生们中间就开始传阅这本书了。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目前市场上的图书良莠不齐,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身体力行,做好引导工作,给学生选择和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书籍,并且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能为他们所接受。
(二)结合课堂教学培养阅读习惯
教材是课堂的重要角色,但不是唯一的参考物,将教材和其他作品有效结合(尤其是名著类),拓展视野,已是近年来高考发展的一个方向。而这也正是目前我们的高中课堂所欠缺的,很多一线教师所困惑的地方。
如何将我们紧张的高中课堂学习和名著阅读有效结合,也许下面的这个例子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常州市高红老师利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安排她的学生阅读名著《西游记》,她要求学生每天读三回,并为学生设定五个题目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每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次阅读心得,同时留出时间供学生讨论。两个月后,每个小组将阅读心路汇总成一份完整的读书报告。这次的尝试非常成功,有学生在最后的报告中写道:“前50回,都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后面就是已经陶醉在书里了,有时还会带着猜测去读……就是因为带着种种猜测和疑问,所以读书才有趣,才看得进书”;“《西游记》看完了,但每天做作业却觉得少了些什么。我现在比较后悔,后悔自己晚发现古代名著的魅力,这好比丢失了一笔精神财富。假如下次还有名著阅读,我一定要好好看!”
高红老师的成功范例,在高中的课堂中同样可以借用。教材中涉及的名著,如《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即可采用这样的方法,将阅读渗透在平时的学习、课堂中,学生乐在其中,受益匪浅,教学也事半功倍,也正迎合了新课改对教与学的要求。而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亦可以拓展延伸,补充更多的阅读资料,以锻炼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三)利用《语文读本》,丰富语文课堂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语文读本》,是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写目的就是“加强课外学习,扩大视野,增加积累”。
语文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据,根据每个阶段的阅读重点将课内所讲的内容和《语文读本》的阅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系统。既延伸了阅读范围,开阔了视野,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窗,又丰富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地拉一把,而是靠阅读,阅读,再阅读。”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高中生都处于成长的过程,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亦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而让世界长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各类有营养的书籍。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作者单位:四川眉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