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先行导学联动
——小学语文导学联动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2016-02-15 21:05◆刘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导学自学交流

◆刘 倩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海宁路小学)

预习先行导学联动
——小学语文导学联动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刘 倩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海宁路小学)

我国的基础教育最关注儿童的最优发展,而最优发展表现为儿童的生动、活泼的特性是否得到关注,是否注意儿童个体间的差异。而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其中一个重要指征是看课堂是否存在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流程。我校尝试在语文课中运用导学卡,经过实践与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预习导学 小组合作 教学模式

一、 引言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主张尊重儿童的“自动”,他主张儿童的“天性”要通过有组织的游戏和活动来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最关注儿童的最优发展,而最优发展表现为儿童的生动、活泼的特性是否得到关注,是否注意儿童个体间的差异。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我校自2012年开始,便尝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学卡,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已经在导学卡的命制与学生自主操作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二、 过程与方法

我们运用课堂观察、测试、个案跟踪等方法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预习导学,个体展示;

第二阶段:预习导学,小组合作;

第三阶段:预习导学,五步教学。

三、 研究过程分析与讨论

1.以单一个体为单位,个人展示

我们的导学卡在经历了由“年段模板式预习导学卡——课文针对式预习导学卡”的历程后,在全体语文教师中形成了共识:预习导学卡中的项目,面向不同的文本,要以学生的学习力为基础,选取突破点,抓住重难点。怎样让导学卡成为调动学生语文兴趣、自主学习的必需呢?展示,是唯一途径。所以我们的课堂有一条这样的规定:每节新授课至少要保证15分钟的导学卡展示交流时间。例如,在执教《山海关》一课时,导学卡上安排了: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批疑质疑、拓展提升四大板块,分别涉及字词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勾画批注、体会作者写实与想象结合的写作特点、相关资料搜集等内容。

课堂上,教师根据导学卡上的项目,逐一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首先交流初读感知版块,汇报个人的初读情况,交流自己对字词自学的完成情况;接着展示整体把握版块,学生逐个说段意,介绍课文的写实与想象区分;课堂的重头戏则是学生互动交流批疑质疑版块,大家各抒己见,充分交流。40分钟的课堂,有30分钟的时间,学生在个体展示。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了“自主预习——课堂展示——作业跟进”交流流程。

2.重视组内合作互助,一荣俱荣

我们很快发现课堂上“单打独斗式”的展示,那些优秀的学生几乎成了课堂的主宰。由于他们思路清晰,准备充分完备,总是抢着展示他们的自学成果。而一些学困生由于准备欠充分,加上缺乏自信心,课堂上几乎看不见他们发言的身影。怎样解决这样的展示难题呢?我们努力寻求解决途径,果断将合作学习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选定小组长,在组内建立学习对子,并制定加分细则,不同组号学生展示所加分值不同。

3.逐渐完善课堂结构,形成模式

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论提出:“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儿童。充分地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觉得在导学卡中,也应该有明确的自学目标,以便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完成自学。于是,“目标导学式”预习导学卡便应运而生了:

▲导学目标:①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词的意思;②熟读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尝试背诵喜欢的部分;③摘记喜欢的好词佳句,能表达喜欢的理由;④能尝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自学字词:①我能读准:露()出似()的 花骨()朵儿莲蓬()

②我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同义词替换等方法)理解了:

▲批注读文:课文的原题是《诗的材料》,叶圣陶老先生觉得美丽的荷花可以写诗,如果让你把课文改写成诗歌,你想用上文中的哪些词语和句子?(在书上勾画并标注原因)

▲质疑问难:读了这篇课文,我还有问题。

▲拓展阅读:《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这份导学卡中,首先明确了使用本导学卡的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确定自己可以达到的最高要求,为课堂展示做好充分准备。

四、 结论

经历了以上的研究过程,我们初步形成了“目标导学——激情引入——展示交流——拓展阅读——作业跟进”的语文课堂五步教学模式。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也发现有的学生出现了被动接受的状态,“吃等食”、依赖小组其他同学的现象。对于这样的学生应怎样调动起积极性、自主性?怎样让独立完成预习导学卡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我们还需要不断去研究,力争使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化,使课堂日益灵动,使导学卡成为每一个学生语文学习的必需。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导学自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