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芳
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唐晓芳
中职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较低,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不高,日常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的可能性较小。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者在语文课堂上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培养中职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中职学生正处于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传统文化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但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关于如何高质量的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作者推荐以下方式。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师自身素质具有较高要求。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传统文化的观念。语文学科作为传承传统文化最有利的工具,近几年受到高度重视。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我,做到以下基本要求。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就难免对教材内容进行删改。教师要精选教材,按照内容和时代的不同选取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感受文章深处蕴含的民族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此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在结合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改善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课堂,创新教学思维。作者总结出六种教学方法。
1.问答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不断问答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剖析自我。例如,在讲授韩愈的《师说》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谈一谈我国古代的师生观是怎样的?与现代的师生观有何不同?你认为它们都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第二和第三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这种模式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不断地思考问题,解答问题,锻炼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创设环境,学生通过诠释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学习的过程。第一种诠释是:假如我是×××,我会如何做。第二种是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人物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增强趣味性。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孔雀东南飞》时,我就找出其中的人物,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排演这部剧,让学生思考:“女主人公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不对?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请表演《孔雀东南飞》,得到不同的结局。”这样既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让学生明白:生命仅有一次。明白生命的价值,对于爱情要理智。
3.讨论法
辩论法是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在辩论中学习文化的过程。在讲解《过秦论》时,我提出的辩题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仁”为主还是以“智”为主?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积极参与,找出不同的论据。例如:“仁人无敌于天下”等等。
最后我总结时说:“智慧固然重要,但‘仁’更重要。‘仁’是最普遍的道德标准。一个不具备‘仁’的人,智慧越高,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通过本节课,学生学习了儒家“仁”的思想,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4.游戏法
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见的形式包括:成语接龙;速记诗词比赛;讲名著等等。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没有学习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对传统知识产生好感,利于教学事业长远发展。
5.应用法
应用法是指在教学中督促学生不断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强化记忆。例如在讲解关于离别的情感时就让学生回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讲解忧愁时,让学生想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讲解《登高》时,要求学生回忆《将进酒》,并比较杜甫与李白两位诗人的生平、理想等等,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效果。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在语文课堂上也是如此。在教室布局上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加深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在教室内悬挂水墨画,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悬挂《论语》,既让学生领略了书法美,也提升学生的文学情怀。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语文课程作为传统文化的传递火炬,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课程,营造语文氛围就显得极其重要。
现阶段,教学评价主要以知识和技能考核为标准,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考核不重视,这也造成学生轻视对此类能力的学习。改善教学评价标准,是促进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评价标准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学生需要、满足教学目标需要。及时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将传统文化也作为考核标准之一,督促学生学习。
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配合与学校支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在语文课堂上发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条件。开发新式课堂,采取问答、情景教学、游戏、拓展等方法,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课堂对于提升学生素质,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体现了中职语文教育的教育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