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考核机制 促进管理提升

2016-02-15 19:25:58邓丽萍
职教通讯 2016年17期
关键词:去行政化管理理念课程改革

邓丽萍



学校管理

优化考核机制促进管理提升

邓丽萍

摘要:考核机制是学校监督和考核管理水平与教育质量最主要的手段,考核机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为了适应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应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创造宽松环境、发挥绩效考核作用、进行课程改革、去行政化管理等措施,优化学校考核机制,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学校考核机制;管理理念;宽松环境;绩效考核;课程改革;去行政化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优化考核机制、推动学校办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管理提升,是学校实施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考察学校考核机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优化考核机制,对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校考核机制的现状

(一)考核角度单一狭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校考核的角度较为单一,主要以某个条线的指标和领导意见为主,覆盖面较为狭窄,如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要么以班级考试成绩为主,背离新课改、素质教育的目标;要么单方面地以领导的意见为参考,违背民主管理的原则,很难从考试成绩和领导意见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因此,考核结果受领导与教师的私人感情或者矛盾冲突,甚至仅仅是领导的个人喜好或偏见等非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考核缺乏依据,结果有失公正,在比较大的范围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团队认同感。

(二)考核内容指标模糊

许多学校在规范考核的内容指标时,只注重德、能、勤、绩或者一些笼统的概念方面的考核,随意性突出,缺乏严肃性,有些甚至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和权重设置上完全没有相关性,并且,考核指标不具体使得考核结果的可操作性差,难以取得教师的信服。[1]

(三)考核方法选择不当

学校考核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教师比较评价法、目标管理评价法、行为对照法、等级鉴定评价法、重点事件法等,这些方法的考核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方法适合作为教师奖金的分配,却难以指导管理者对其能力的识别;有的方法适合作为管理者对教师培训安排的依据,但不利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平衡。实际操作中,有的学校一直未能找到一套既适合自己学校情况,又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方法。

(四)考核过程过于形式化

考核流于形式已成为学校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考核过于形式化导致每个教师都只是把考核当成一种形式上必须要走的过场,学校领导集体不能真正地去分析考核过程和结果,考核的结果缺乏客观性和显失公平性,导致大多数教师对考核结果不关心。考核的作用在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责任心的发展上非常有限,因而,也就背离了考核的核心目标。

(五)考核缺乏合理的激励和沟通机制

激励、沟通和评价是考核的核心要义。从大多数学校的考核情况来看,考核并没有实现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同时,在管理者与教师之间还缺乏必要的沟通,有些教师对考核结果不满意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幅度下降。[2]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考核没有与学校的战略目标有效结合

如果考核不能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就失去了实施的意义。学校的竞争力是由各部门的协调作用体现出来的,应立足于学校竞争的分布情况,从学校的战略目标出发,针对学校不同部门的不同作用来制定考核制度。但学校管理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从而造成了考核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也使得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不清、困难重重。

(二)运行考核的学校基础管理不够扎实

学校管理关系不明确,存在只要职位高就能够管理所有人的现象。有些学校的组织混乱无序,领导安排工作随意性很大。在规范的考核中,组织人员是决定考核内容与方向的主要因素,而很多学校忽视了对考核组织人员的管理。

(三)学校中层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考核的执行主体是学校的中层管理者,这些管理者大多是教师出身,教学业务水平也许较高,但大都未进行专业的学校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他们现代的管理理念欠缺,对考核的认识以及相关技术的运用均达不到要求,表现为素质参差不齐,影响考核内容的覆盖、标准的执行及考核结果的运用,这也是考核评价体系执行力度不够、执行效果不好的深层次原因。

(四)过分注重考核结果,忽视动态过程及改进

过分注重考核结果,而忽视实际工作的过程及改进完善,使得参与考核的教师内心抵抗或形成不良的考核竞争。教师的心态直接反映在工作中,不同的工作态度直接导致不同的工作结果。教师的劳动努力或教学成果都是具有过程性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如果不注重考核的过程,不能综合评价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态度等问题,只是以结果定论,就会大大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失去工作的动力。

(五)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考核指标体系是考核工作的中心和纽带。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形式完整,考核指标过多、过细、过于苛刻,增加了操作的工作量,影响了考核的效果。有些软性的指标不能科学量化,如对教师师德的考核,往往采用定性的方式考核,难免存在主观偏差,不能体现客观与公平。

三、优化机制的措施

(一)更新理念,明确考核工作的意义

传统、陈旧、封闭的观念,是学校考核机制发展最大的障碍,它让学校的管理者裹足不前,没有方向和目标,沉浸在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内不能自拔,拒绝或很少与社会进行信息、能量、资源的交换。事实上,学校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很难与社会隔离开来,而转变传统教育管理理念是创新考核机制的第一步。管理理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作为学校教育管理者应认识到以下两点:(1)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保持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进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以解决现阶段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比如,要解决扩招导致的师资力量紧张与教学质量下降问题,可以争取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也可以从社会精英、校友中寻找帮助,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2)学校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承担着向社会输送科研成果、专业人才的重任。学校想要发挥好上述作用,则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国家建设的重点、产业的调整以及经济形势,这要求学校必须转变传统中陈旧、封闭的观念,与社会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3]总的来说,学校教育管理必须坚持开放、走向社会,与社会保持联动,以确保考核机制的实现,这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

1.应避免以往绩效考核单方面运行的缺陷,注重沟通。使沟通成为考核的常态机制,以确保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考核机制的沟通在其全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其关键和核心所在,有效的沟通主要包括“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从大多数学校的发展现状来看,通过宣传和在日常工作中渗透考核机制的理念,消除教师对其抵触情绪,是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的关键所在。要想使考核机制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通过沟通使考核的双方充分认识到学校实施考核机制来评价和完成组织目标的重要作用,帮助教师、部门、组织等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其工作绩效,最终达成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真诚合作和双赢。[4]另外,要始终明确考核机制的根本目的,不是简单的绩效高低,而是在于加强管理者对于绩效计划实施情况的监控,沟通的时间虽然比较长,但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防患于未然。

2.对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让教师间的关系更多是合作共赢,而不是简单的恶性竞争,如改革听课制度,强调教学督导或行政领导听课是为了与学生同行,帮助学生和讲课教师,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批评和挑刺。多鼓励与引导同级别的普通教师听课,这既能促进同行间相互学习,还能加快学校教育的去行政化。总的来说,应重视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增强老师对学校的认同感。[5]

(三)发挥绩效的机制作用

要充分发挥绩效的机制作用,(1)提高绩效考核制度的执行力度,合理运用考核结果。运用学校绩效考核结果的途径有三个方面:①将考核结果与教师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联系在一起;②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奖金发放的依据;③将考核结果作为对绩效等级相对较低的教师给予指导和激励的依据;④将考核结果作为培训措施和计划的制定的参考和依据;⑤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晋升或职称评聘的依据;⑥将考核结果作为助培学校文化的依据。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进而促进教师的工作绩效的提高,部门绩效的提高,最终达到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2)绩效考核的目标应与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相一致,最好绩效考核能促进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实现共赢。为达此目的,绩效考核的内容就不能只限于学生成绩、教师的同行测评,还应加入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方法方式的创新,鼓励他们在科研及教学上不断做出新的贡献,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导作用。此外,对于教师的科研、教学活动应给予足够的自由度,并给予经费和制度的保障。适当增加科研阶段性成果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让教师能安心开展科研活动,减少后顾之忧。

(四)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认为学校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地方,实践经验和相关技能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积累与学习,殊不知这样的毕业生往往“华而不实”,与具体的工作需要脱轨,导致其社会竞争力下降。在改革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方面,学校教育管理考核机制具体的实现途径有五个方面:(1)专业教材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引入那些包含该专业新研究成果与新理论的教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入一些教材没有的新内容,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更科学、更专业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2)开设实践型课程。让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这里得以验证,提升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磨合期,如学校承担的课题研究应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课题研究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相关的技能;(3)开设与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制定与其专业、就业方向相适应的职业规划,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目标和重点,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6](4)开设新型专业。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课程建设规划开发多专业融合的新型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改变单一人才社会竞争力不高的现象。当然,也可开设与本专业关联性较强的课程,如客户心理学、社交礼仪、财务管理等;(5)建设实习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让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的大二、大三学生有机会在毕业前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让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社会接轨,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也更加有重点。对于优秀的合作企业也可以采用联合办学的方式,让企业的优秀员工定期到学校进行演讲,给学生一些实用性强的意见和指导。与企业签订协议,让企业优先录取本校的毕业生。对此,学校要与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根据未来的发展规划来适当调整专业设置,确保毕业生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要,确保长期合作关系的建立,既为学生提高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就业场所,也解决了企业招聘不到所需对口人才的问题。

(五)加快学校教育管理的去行政化

受政治体制的影响,我国学校教育管理的行政化非常严重,而行政化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权威性,不允许他人的参与,管理机制较为单一,存在“一言堂、一支笔”的现象,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要求不符。学校教育管理的去行政化的讨论由来已久,部分学校也早已开展相关的改革和尝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教育管理的去行政化困难重重,比如,学校行政职务的政府级别如果被拿掉,必定会遭到一些有较高级别行政职务人员的反对,因为政府级别被拿掉,相关的福利待遇也会有所降低。为了确保教育管理考核机制的有效实施,应尽可能减少这种阻力,如先拿掉校级以下的行政级别,并对相关人员在待遇和福利上进行补充,这些空缺下来的岗位聘请社会上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才进行管理,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7]成立教授、讲师的自治组织,并下放课程建设、教材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等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工作内容,实行教授治学、讲学的教育管理机制,释放学术活力,增强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的灵活性、多样性和专业性,以符合社会多样化的发展目标。实行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为社会人员参与学校管理提供渠道,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撑,提高全社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

总之,考核机制是教学管理的基础,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考核机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水平。因此,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更好地促进教学模式、管理理念的转变与发展,对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认识到考核机制之于教学管理的重要性,确保学校管理的新要求能在考核机制中得到体现,这既是考核机制发展的要求,也是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胜良.TJ某高职学校绩效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2]胡红玲.河南省普通学校公共体育师资管理状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3]蔡儿芳.学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优化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4]周武伟.优化装备资源管理促进新课程改革——以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3):12-14.

[5]郑笛漫.新凯旋培训学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2.

[6]王巧丽.XX民办学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D].郑州:郑州大学,2011.

[7]杨振亭.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工作简谈[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3(8):36-38.

[责任编辑李漪]

招生与就业

作者简介:邓丽萍,女,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7-0039-03

猜你喜欢
去行政化管理理念课程改革
大学“去行政化”更需去行政思维
浙江人大(2016年12期)2016-12-27 11:55:08
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实践问题研究
高校“去行政化”要不忘初心
小康(2016年23期)2016-12-20 18:06:00
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理念探析
对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经济师(2016年10期)2016-12-03 11:09:39
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创新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45:48
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理念探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6:18:54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2:20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