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应用 融合创新为实现“十三五”教育信息化良好开局做出贡献
——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国家级培训暨2016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

2016-02-15 18:55杜占元
中国电化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电教十三五融合

杜占元

(2016年4月11日)

深化应用 融合创新为实现“十三五”教育信息化良好开局做出贡献
——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国家级培训暨2016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

杜占元

(2016年4月11日)

今天全国电教馆长会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国家级培训以有分有合的形式在这儿召开,意义很重大。刚才,有几位同志做了交流发言,我听了之后感觉内容很丰富,也很振奋。第一,工作成绩巨大,思路更加开阔。大家的工作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甚至是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在工作思路上有大幅度拓展,视野更加开阔,研究问题更加深入,这是非常令人高兴的。第二,很多做法有自己的特点,有中国特色,都是在说自己的话、分析自己的问题、思考自己的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是走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路子的体现。国际上好的东西可以借鉴,但简单照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天大家交流的东西,很多是国际上没有的,甚至是国际上不可能做出来的。刚才交流发言中提到的“磨课”这个词,用在信息化里就体现了思想认识的一种进步。“磨课”虽然仅仅是一个词,但它反映了在教育领域应用信息化手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不断地“磨”,才能出来好的结果。以上是我感受非常深刻的两点体会。下面,我主要就“十三五”开局和2016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

去年11月,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期间取得的工作成绩,并对“十三五”期间如何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延东同志关于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成绩的肯定和对“十三五”工作的部署,是保障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希望大家继续深入学习、深刻理解掌握并且贯彻落实。有些重要的方面我借此机会再强调一下。

延东同志指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得以充分确立,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保障条件进一步夯实,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逐步形成了“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方针”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对引领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她特别讲到,“三通两平台”工程启动3年来进展超出了预期。由于时间关系,“三通两平台”进展的很多数据我就不讲了,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取得这些进展的原因,核心的一条就是思路的作用。今天听了大家的发言,令我感到最振奋的就是,大家思路的拓展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必须是先想到了,才有可能做到。要做好工作首先就要解放思想、积极思考。我们确定的“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方针”的思路,到现在为止大家是认可的,我们关于“十三五”所有的部署也还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所谓“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个必须坚持。今天很多同志就这个理念展开了深入讨论,不管是宏观的规划、还是具体的一个学校、一个老师的工作,都是从这个角度去谈的,都是围绕这个去做的,这非常好。思路深入人心,就是我们最大的进展。两个基本方针就是“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二者缺一不可。其中,“应用驱动”是本质,说的是应该做什么,“机制创新”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只有“应用驱动”没有“机制创新”,事情就做不了;没有那么多人、财、物、技术和产品的支持,通过“机制创新”就可以解决。反过来,只有“机制创新”没有“应用驱动”,做出的东西就不对路,那也不行。我们如果不是前段时间着力抓应用,只是强调软硬件的配置,肯定就达不到今天这个效果,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深化”要求。所以,我要再一次强调,在取得的成绩里面,我们的思路,或者说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这个初步的、还不是很完善的路子,必须要进一步宣传、深化和推广。“三通两平台”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座的同志大都经历了这样的历史过程,亲身体验了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局面和态势来之不易。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再有就是各方面的齐心协力,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刚才一再强调的,形成了正确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推进思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取得的这些成绩中,基础教育领域的工作应该给予特别点赞。基础教育领域对于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的形成,贡献是最大的。

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对“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概括起来就是:在坚持“十二五”总体思路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十三五”不是重新来一套,而是在“十二五”思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深化应用、融合创新”。推进应用现在基本上已经开始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在于怎么“深化”,要围绕“深化”去做文章,而且要不断地“深化”,这就是“深化应用”的含义。另外强调的4个字是“融合创新”,要求既要坚持融合,还要在融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们现在走的是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子,不能指望别人给我们提供一个什么路子,需要自己探索、自己发展、自己创新,所以“十三五”在“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创新”的要求。总的来说,“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思路,就是在“十二五”“一个核心理念、两个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理解了这8个字,“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思路就明确了。

“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可概括为“443”, 即:努力促进“4个提升”“4个拓展”,实现“3个基本”的目标。“4个提升”强调的是基于已有的工作基础,包括“三通两平台”建设这个根本基础,去进一步深化发展,核心的和主要的内容就是深化应用。“三通两平台”建设并没有全部完成,仍然是“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 那么,怎么去“深化”呢?“4个提升”就是“深化”的方向,具体包括: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的能力,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和管理的能力,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供给能力。这“4个提升”里面,“提升基础支撑能力”是基础,但不是目的;“提升服务教学和管理的能力”是主要的工作内容;“提升促进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能力”是工作的主要方向;“提升资源开发与服务供给能力”是保障,更是对电教系统自身的要求。

“4个拓展”比“4个提升”要求更高,“提升”是在原位置上深化,“拓展”则要求有新的内容,贯彻“融合创新”主要体现在“4个拓展”方面。教育信息化光有“三通两平台”还不够,那是最基本的、前进的起点,“4个拓展”强调的是加快推动教育创新和改革发展的步伐,逐步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和潜力发挥出来。第一个“拓展”是:从服务教育本身拓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们眼界要开阔一些,不能只看到教室里、课本里这点东西,教育信息化是“互联网+”时代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为教学服务,也要为国家战略服务。第二个拓展是: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我们在应用层面强调三个用——“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首先就是“课堂用”,课堂是主战场,现在主战场也要发展了,不仅要立足于课堂,而且要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支撑学生、教师及社会上的其他人员更好地学习。第三个拓展是: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教育的本质、宗旨就是育人,教育信息化要为“育人”这一根本宗旨服务。就培养学生来说,过去教育信息化主要服务的是教学环节,“育人”还有许多环节,光把课堂上的、教材上的内容讲好还不够,其他环节也需要教育信息化提供服务。第四个拓展是:从服务一般性的教育管理拓展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从提高治理能力的层面来讲,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都需要信息化参与,而不只是学籍、成绩、收费等一般性的管理。有了上述“4个拓展”,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的理念和要求就能逐步实现,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和潜力就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4个拓展”就是方向。

通过“4个提升”和“4个拓展”,“十三五”要实现“3个基本”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现代化发展总体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要形成的是一个体系,不是局部的一两项工作;而且这个体系要“与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这个定语很重要。如果还是老一套、自己搞自己的,别人已经想到后天了,我们还在想着今天、最多想到明天,那就不叫“相适应”。第二个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这里提的是“支撑作用”,离“革命性影响”还是有差距的。“革命性影响” 是大方向,实现需要更长的过程,“十三五”要基本实现的就是“支撑作用”。如果连这个都没实现,那就是没有完成任务,没有达到目标。第三个目标是: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中国特色发展路子。我们在“十二五”初步探索了这个路子,“十三五”则要基本形成这样的路子,除了一些理念和基本的原则、方针、政策之外,还要总结一些模式、一些特色,要更加深入,同时效果也要更加明显,没有效果就称不上模式、路子。以上就是“3个基本”的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简单,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这些目标还是可实现的。我们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了“三基本两显著”的目标,跟这“3个基本”的目标基本一致。可以说,十年规划发布以来,经过5年的探索,发展目标更明确、更精准了。

关于“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大的思路,我再强调两点:第一,一定要抓住“深化应用、融合创新”这8个字;第二,“十三五”是在“三通两平台”基础上的继续发展,而不是脱节的。“三通两平台”仍然是“十三五”的重要任务。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存在“提升”和“拓展”的问题。“三通两平台”工作必须要继续做得更好、更有成效,才可能完成教育信息化“十三五”的目标。

最后,我再次强调,做好“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观念转变非常重要,转变观念仍然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在座的同志可能理解到位了,但现在到位并不代表今后将永远到位。我们的思想观念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今天还有很多同志没有到会,转变观念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同志,一定要把转变观念的工作继续做好。要将我们的基本思路向大家反复宣讲,和大家反复研讨,形成共识。我们的思路一定要坚持,要沿着正确的思路不断发展下去。

二、不断深化应用、融合创新,深入做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短时间内参与人数接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半数,提供了那么多鲜活的、原汁原味的案例,这恐怕在全世界绝无仅有。这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实践中的一个独特的创造,对我们深化应用至关重要。这项工作成果喜人,再做几年,今后的影响会更大。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1.活动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整体推进的重要抓手

我们都知道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应用,而应用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必须走第一步。只有教师走完第一步、走好了,才有可能带动学生。从长远来讲,学生可能是更重要的主体,但是从近期来讲,必须先让教师过这一关,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应用具有深厚的根基。教育信息化的主体就是人,人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现阶段尤其重要的就是教师。如果不能把老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自觉地、自愿地、创新性地去从事这样的活动,那么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就是一句空话。前一段时间中央电教馆给我一个调查报告,其中讲到,通过问卷调查,70%以上的教室拥有计算机设备,老师使用的愿望达到78%,应该说使用资源的软硬件环境已经基本具备,老师也愿意使用。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第二个调查结果,很多老师并不知道有教育资源网的存在,也不知道它是免费使用的。我还收到过教师来信,也提到类似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还要坚持不懈地去做。我们前两年主要培训的是干部和骨干教师,要让所有的教师、学生都有所了解,包括对于退了休的有些教师,也要进行宣传。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目的在于以应用为导向、以资源为纽带、以教师课堂应用为中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我反复讲,应用就是建设。过去老说建资源,如果都靠国家出钱建,要花多少钱、组织多少人、用多长时间才能建成500万堂的资源呢?而且做出来的资源还不是鲜活的。资源库不是国家搞一个就可以,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县、每个学校甚至每个老师都要有自己的资源库,这样做针对性强、效率也高。比如,老师可以先将自己班上是什么样的教学对象,需要什么课程、什么教材版本的资源弄清楚,然后从网上找来所需的资源放到班级资源库里面。这样做的好处有两条:第一提高效率,基本的资源不用学生到处去找了,个别的资源有兴趣的再去找;第二,有针对性,老师知道班上的学生需要什么。不是说一个资源库就能把全国基础教育的资源问题都解决了,那是不可能的;而且那样做出的资源,老师即便是用也是简单照搬过去。老师自己做的资源,是经过了自己的思想创作、思考、总结,是“磨课”磨出来的,那价值就不一样。当然,不是说公共的课程资源不好,而是说只靠这个是不够的,否则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就太简单了。

2.活动是用互联网思维构建资源体系的新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既是浏览者,也是创造者。我们的每位老师也是创造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智慧,发挥自己的作用。不仅是老师,学生也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已经提出“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的概念,但这项工作得一步一步往前推。今明两年最重要的还是老师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再过两年,我们的工作重心要逐步向“老师和学生并重”转移,最后是以学生为主。我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希望引起大家关注,并不是说马上就要以学生为主,这需要一个过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形成了500多万条资源,不同于以往由少数人开发资源为多数人使用的办法,现在是大家开发、大家评价、大家选用,可以选最好的,有多种选择,形成了一个以众筹的方式开发和应用系列化资源的新模式,这就是互联网思维。

3.活动是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上的影响将是持续的,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断探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都会因此而改变。同时 ,活动汇聚每一位参与教师的智慧和特点,体现了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学习背景下应用资源授课的不同方式方法,将对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有启发。老师的一堂优质课,会给别人带来启迪,会让别人在观察、评价中产生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的碰撞,大大地激发教师的创造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几年下来将逐渐形成一支自下而上、与一线教学紧密联系的资源应用和评价的骨干队伍,真正成为引领应用、推动教学变革的生力军。到那时候,就可能真正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了。

4.活动是孕育教育信息化新机制的有效载体

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企业平台的互联互通。一些企业积极面向“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发新产品、新应用,提供新资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资源服务,满足师生的不同需求。我们制定了“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选择使用”的资源配置新机制,这次活动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体现。我相信,只要我们沿着这样一个工作思路坚持下去,这个载体和平台的作用将会持续扩大。

5.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刚才讲到,教师应用是关键,教师的水平也要不断的提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搞教师培训的原因。这个活动也成为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能力的一个良好平台,也深化了“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内容和成果,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展现他们的才智和经验,帮助教师不断地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学习、工作和教学,所以这个活动也是教师的“加油站”。

6.活动是展示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果的重要窗口

活动产生了那么多课程,那么多资源,本身就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一个很好的展示,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我刚才讲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6个方面的作用,不一定全面,大家在实践中还会有更深的体会,更新的发现。我相信,只要认识到位,工作就会更有劲头、更有办法、更有成效。要继续不断地将活动扩大、拓展和深化,继续将这项工作作为下一阶段最重要的抓手之一,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刚才马嘉宾副司长对活动做了很好地总结和部署,我完全赞同。借此机会,对基础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包括主要承担活动任务的基教、电教、教研系统的同志们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

关于2015-2016年度的活动开展,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在两个方面进一步下功夫。一是在应用深化上再下大功夫。应用是永无止境的。我多次举手机的例子,大家天天用手机,从大哥大发展到手机,尤其是近几年日新月异,但是你能说手机的功能到此为止了吗?只要你用,就永远有潜力,有开拓的空间,就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点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不要认为教育信息化做得差不多了,没什么好做的了,你只要这样想就已经落后了。要推动教师更多地参与和交流,线上要做好,线下也要做好。要做有心人,不断发现和总结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典型案例与有效模式,把好的课程、范本、课件提供给大家更多地学习、交流、参考、借鉴,真正实现每位参与者都能够使自己的专长得到最好的发挥,使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二是在资源的服务上再下功夫。资源丰富了是好事,但没有很好的服务,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经常强调应用,因为应用本身就是深化,在应用中才能做好服务,服务的内容非常丰富,后面我还会专门讲到这个问题。希望基教、电教、教研这“三驾马车”继续通力协作,把服务于一线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活动的根本宗旨。

三、聚焦2016年重点工作,充分发挥电教系统的独特作用,为“十三五”开好局作出贡献

“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电教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电教系统与基教、教研、教师教育等方面建立起来的相互支持配合的关系,起到了组织和工作保障作用。这一点,我要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下面,我对2016年电教系统的工作提几点要求:

去年的全国电教馆长会上,我要求电教系统在5件事上“交账”,包括:全力推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总结典型应用模式或案例、继续组织实施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力配合召开好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总的来说,这5件事都完成得不错,特别是“一师一优课”活动成效巨大,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影响深远,大家都做了出色的工作。你们的工作还有很多的成绩,下午王珠珠馆长还要做工作总结,我在这里点点题。

一是机制创新取得重要突破。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创新了资源开发、应用与服务的模式,创新了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的组织机制。二是资源应用涌现出了一批创新案例和模式。去年馆长会上我特别要求,电教系统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发现和总结案例和模式。要想真正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子,没有若干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普遍性的案例和模式,是不能够支撑的。在这方面出现了一批好的案例和模式。三是资源服务的形式、内容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在央馆组织、各地电教系统积极参与下,在 “覆盖全国、互联互通、协同服务”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总的来讲,2015年的资源开发、应用和服务工作成绩显著,为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电教系统的工作,下一步要求会更高、任务会更重,希望大家围绕大局,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再就2016年的工作提几点要求:

第一,要切实落实好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我们在座的大部分同志都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今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电教系统的每一位同志头脑一定要清醒,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能有半点的糊涂。这对党的事业、教育事业以及个人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要坚定不移地服务教育发展大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5大发展理念,对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十三五”规划对信息化也做了统筹部署。国家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这些总体部署,营造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服务大局、要有“大局意识”,这一点我反复讲过。服务好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是教育部对整个战线的根本要求,当然也是对电教系统的要求;从另一方面讲,也是电教系统自身发展的正确选择,在这一点上一定要坚定不移。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服务于“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这个大局,这是“十三五”中央对教育的总要求。这几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实践表明,工作思考的层次和站位越高,落脚点就越实,发展空间就越大。

去年的全国电教馆长会上,我请大家思考资源与应用的关系问题,要求大家将思考的重点放在如何推进应用上去。今年,请大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应用与提高质量的关系问题,重点思考和研究用什么样的融合方式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注意,这里说的是用什么样的“融合方式”,而不是用什么样的“技术”,这是电教系统要重点思考的。有了这样的思考和研究,才能进一步深化应用,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在融合方面,有很多深度的东西可以做。比如说,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和考核,传统的评价办法是靠人去做、靠老师打分。现在的技术就能解决,甚至学生的天赋在什么地方、能力在什么地方、特色在什么地方,全都可以通过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找到答案。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在应用方面还有很多潜力。

第三,围绕“深化应用、融合创新”,重点抓好3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大家都知道,“三通两平台”中,“校校通”“班班通”是基础,“人人通”是未来,是发展方向。前两年“校校通”“班班通”这两个基础还没打好,所以对“人人通”的要求没有特别强调,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真正的未来是“人人通”。现在“校校通”和“班班通”已经有了基础,有些地方的普及率超过90%甚至达到100%,大家的工作重点就应该转到“人人通”上来了。对个人来讲、对学习来讲,“人人通”就好比一个手机平台,很少有人能离得了手机。现在应用“人人通”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和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下一步要把工作重点加快从“校校通”“班班通”转到“人人通”上来。

二是进一步深化资源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平台互联互通有很重要的价值。国家平台与各省平台的互联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最后就是要实现一站登陆、自由共享。但是,只是互联互通还是不够的,我刚才讲过,要把所需要的资源、好的资源慢慢放到自己的资源库里,那才是效率最高、最有针对性的做法。每个人用的网站都不一样,用的资源、兴趣点也不一样,这就是个性化学习,要和多样化人才培养衔接起来,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深入教学实践促进融合创新。要通过应用,特别是让师生广泛地参与应用,通过网络支撑的平台的应用,探索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模式。现在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模式还不够丰富、不够多样,这方面的创新潜力比手机更丰富,一定要加大好的典型模式在空间应用的推广和普及力度。融合创新不是盲目的,也不是简单的,希望电教系统加强对融合创新的研究工作。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创新,同时,要通过有组织的研究、前瞻性的思考去推动,比如用教研工作、创新实验室等方式来推动和加快融合创新。信息化是活的、不是死的,活的就能生长,就可以不断发展。做个形象的比喻,信息化是活生生的婴儿,不是洋娃娃。一开始洋娃娃可能比婴儿长得漂亮、长得帅,但它永远是那个样子,只能是变得老旧,婴儿就会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们还要考虑他的未来。一岁要考虑上托儿所,三岁要考虑上幼儿园,五岁左右就要考虑上小学了,要往前去想。我们的研究工作不能只做推广方面的,要实现“四代同堂”。要“研究一代”,请科研人员去思考、去研究;要“试点探索一代”,选择稍成熟的若干所学校去试点示范;然后再“推广一代”,试点示范基本成功了,就大面上推广,推广的东西是有新意的、有先进性的;最后还要“普及一代”,普及是强制性的、必须实现的,要在课程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中做出强制性规定。实现了这“四代同堂”,才会子孙满堂、福寿无限,才会有长远的发展。

第四,转变观念、转变职能,不断提高业务支撑服务能力。

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很重要,我每年都讲,希望电教系统认真做好。今天我高兴地听到有同志专门就电教馆如何转变职能谈了想法,我觉得很好。转变观念不是一次性的,要与时俱进,始终保持跟上形势。我们处在信息时代,最前沿的就是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这几年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大家越来越明确,电教馆既不是机关也不是企业,需要转变观念,在两者之间寻找工作定位。电教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两者之间做桥梁。单纯的技术、产品、教学都不是电教系统的最大的优势,电教系统的优势就是融合,把这几者结合起来,这就是信息化的核心。总的来说,电教系统这几年的转变成绩是巨大的,但还不能说已经到位了,特别是在提供服务上面潜力巨大,这也是发展方向。在资源开发、应用和服务中,服务是最高位的。教育信息化需要服务,电教馆还有收入的问题,为别人服务好了,自己发展的问题就解决了,也就是为自己服务好了。在电教馆的定位上大家还要深入思考,可以集思广益,大的方向是要抓住电教馆在结合上的优势、融合上的优势,同时更多地向服务方面扩展。自身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电教系统是专业化的队伍,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这样才能使路子越走越宽,成绩越来越大,贡献越来越多。

同志们,2016年是教育信息化承前启后、谋划未来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取得良好开局和更大进展的关键一年。希望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和全国电教系统的同志们齐心协力,趁势而上,攻坚克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主动谋划拓展发展空间,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上取得更加突出、更具实效的进展,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做出更大、更多贡献。

谢谢大家!

编者按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是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和工作方针。“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化教学日渐普及,“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格局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本专题分“新型学习技术篇”“智慧学习环境篇”“创客教育篇”三个部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新技术的发展是推进教育变革的外在因素,对新技术的有效应用是促进教育变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3 D打印等新技术的涌现,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管理的流程和效能,使教学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在“新型学习技术篇”,《智能教学技术的发展与展望》一文归纳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教学技术和应用,提出了以学习分析为核心的智能技术整合、融合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自适应学习、智能教学环境下的数字教师是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学习干预模型构建》一文提出了构建基于教育大数据和学习分析的、以干预引擎为核心的“状态识别—策略匹配—干预实施—成效分析”四环节循环结构干预模型,以期为在线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干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从泛在学习特征与需要出发,设计并实现了适合泛在学习的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一文提出作为一种高效的面向知识的教学方法,精准教学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的优势,激发内在活力,并探讨了基于预学习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决策。

学习环境的建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智慧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下的一种教育形态,其凭借鲜明的互联网技术特征,将个体的智慧汇聚成一股强大力量,开创了“人人性、开源性、共创性”的学习新境地,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在“智慧学习环境篇”,《C I T:一种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范式》一文构建了C I T智慧学习环境范式,该范式把创新和智慧作为数字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智慧教育的高位发展;《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一文对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路径进行探究,形成了一条促进小学生阅读生成的可视化教学路径,并从知识生成、方法生成和情感生成等方面构建了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研究》探究了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

基于创造的学习是人类最自然、最为本真的一种学习方式,创客教育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在“创客教育篇”,《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的路径分析》一文通过分析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实践经验,探讨了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的基本路径;《“互联网+”环境下微视频实现创客学习研究》构建了“互联网+”环境下微视频教学实现创客学习的模型;《基于“创客空间”的创客教育推进策略与实践》分享了基于“创客空间”的创客教育推进策略与实践。

新技术驱动着创新释放出越来越强大的智慧力量,在教与学的各个领域中无限延伸,智能处理信息、发掘知识,启蒙新颖创意和创想……本刊特推出这些研究,希望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认识教育技术的使命,更清醒地看待当前层出不穷的新技术,适度、合理、有效地应用它们为教与学提供支持,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更加希望引发研究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鸣,不断探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1006—9860(2016)06—0001—06

猜你喜欢
电教十三五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电教多媒体设备的节能电源设计与实现
《中小学电教》杂志社严正声明
不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