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小学生传统教育的实效性

2016-02-15 16:56孙东兴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社会学科品德实效性

◆孙东兴

(山东省海阳市小纪镇第三小学)

如何增强小学生传统教育的实效性

◆孙东兴

(山东省海阳市小纪镇第三小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意义越来越大。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学科。做好传统教育改革,积极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提高品德与社会的实效性,才能让小学生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学习中成长起来。意识到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利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实施品德与社会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以如何增强小学生传统教育的实效性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品德 传统教育 小学生 现状 实效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思想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不成熟,对于外界信息没有分辨与抵抗的能力。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提高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重要学科。传统的教育模式,只顾着说教,忽视了学生思想与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积极寻找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不足,认可创新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才能推动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传统教育的不足分析

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实效,受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认真分析品德与社会传统教育中的不足,才能提升小学生传统教育的综合水平。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传统教育的不足如下:

1.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所受重视不足

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与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行的今天,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落后观念。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个人教学理念没有更新,没有建立起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符的教育观念。这些教师认为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就是说教式的教师,在课堂中,教师就要苦口婆心地劝说学生实施正确的行为,了解做人的道理。这些看似很有道理的教学想法,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作用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引导小学生将课堂所学与自己的个人行为联系在一起。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对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意义重大,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忽视了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模式的更新,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2.小学品德与社会师资力量不足

品德与社会学科所受重视力度不足,其教育活动所得到的支持自然不多。学校领导不重视品德与社会教育,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师资建设水平就远远不如其它学科,教师的教育工作也得不到重视。许多品德与社会教师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无奈之下选择辞职。在传统考试体制的影响之下,学校往往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重视学生个人思想品德水平以及社会能力水平的评价。品德与社会教师在小学校园中没有存在感,个人提高的意识不足,也阻碍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队伍的壮大。

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形式单一

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是小学教育阶段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品德与社会知识主要通过课堂传授而得以传递,虽然课堂传授是最普遍的教学形式,但单一的教学形式影响了小学生品德与社会学习积极性的建立。小学生的思想活泼,他们渴望新的知识,乐于接触新鲜事物。机械化的教学手段,让品德与社会这门实践性与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成为死板的记忆性学科。要增强传统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做好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处理工作。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创新教育的对策分析

全国范围内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大同小异,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精神,都围绕几大中心思想而设计。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的限制,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进行创新:

1.加大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视

给予品德与社会学科充分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推进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性提高的必要前提。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校与家长要给教师充分的支持,认可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对小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给教师提供认真教学的动力。学校内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支持也应当逐渐向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倾斜。教育资源充足,外界氛围活跃,才能促进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拓展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

丰富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让更多符合小学生审美观念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小学生的个人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一些真实的教学内容,利用具体的案例引导小学生理解课本中的正确价值理念,帮助小学生自主规范个人行为。

比如,在讲解《生活中讲规则》时,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在校生活入手,让小学生说一说在校生活的规则。《小学生行为守则》是最普遍的校园生活规则,鼓励小学生用这一规则去检验自己的行为,给自己打一个分,看自己是不是一个讲规则的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认真阅读学生守则,快速将守则内容与自己的个人行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小学生找到不足,及时改正。除此之外,教师要利用家庭生活的规则,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对待长辈与弟弟妹妹的行为,利用法律,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社会生活行为。用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品德与社会知识的具体化与形象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丰富品德与社会教学手段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才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民主,更加活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品德与社会知识学习选择,才能让品德与社会知识学习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比如,在学习《交通连着你我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呈现不同的交通情况,用形象的图片去创设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呈现一张行为闯红灯过马路的图片,并配以汽车鸣笛的声音,让小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思考这种行为的正确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表演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错误,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小学品德与社会师资队伍,是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水平提高的重中之重。小学校园管理者应当平衡好品德与社会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科的教师,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师在学校中的教师地位。给予品德与社会教学以充足的支持,鼓励学生创新教学,引导教师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品德与社会教师队伍,还需要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丰富他们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使品德与社会教师可以将创新的教学理念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结合在一体。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主进步,才能强化品德与社会教学,提高传统教育的实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给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充足的重视,将德育教育视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才能推动创新教学模式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的落实。要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传统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融入一些新的因素。新时代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应用教育工作中的挑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品德与社会教学改革。

[1]许凯.浅谈增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途径[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101-102+111.

[2]瞿萍.增强小学生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德育,2007,(12):41-42.

[3]何珍勇.中小学生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05,(S1):138-139+145.

[4]高双.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04):10-11.

[5]李祥兴,程晓敏.实效性视域中的中小学德育主体缺失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06-110.

猜你喜欢
社会学科品德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美国的社会学科教学实践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如何实现开放性学习
试论初一社会学科的科学性学习方法
品德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