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教学服务型大学耦合探析

2016-02-15 13:28顾拓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研究型服务型新建

顾拓宇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周口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教学服务型大学耦合探析

顾拓宇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周口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1)

新建本科院校在我国高校中占相当的比重,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不仅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着“服务职能缺失、办学结构不合理、办学模式趋同”等问题,教学服务型大学以其地方经济社会协调的办学结构、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大学族群,适切的组织制度,成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升级的正确选择。

教学服务型大学;新建本科院校;转型

一、教学服务型大学提出的背景

新建本科院校*本文中的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来由专科直接升格或以专科为主与其他院校合并而成的普通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深入,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办学水平和质量却呈下降趋势,出现了办学趋同化、同质化,办学与市场脱节、办学结构错位等问题,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于历史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在我国占有较大比重,“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普通本科高校1219所,新建本科院校403所,新建本科院校几乎占普通本科高校的1/3”*由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邬大光《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有关情况》综合整理而得。。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教学服务型大学是适应这一背景而产生的[1]。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为新建本科院校提供了办学方向,也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转型提供了战略定位,它不仅满足了国家政策的需要,也适应了经济结构、地域特色的需要,国内如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立实践教研室、武汉纺织大学重组学科和专业、宁波大红鹰学院校企联合办学等都是成功的转型。

二、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内涵

2007年,刘献君教授在《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教育分类》一文中提出:“为了全面体现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推动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除建设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外,还应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2]首次提出了教学服务型大学这一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初步诠释:以本科教学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教学和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随后,浙江树人大学校长徐绪卿[3]、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陈新民[4]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办学理念进行了探讨;刘献君教授[1]、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尚刚教授[5]对大学特征进行了探讨,黑龙江科技学院齐珍珍[6]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教学服务型大学进行了相关研究;徐绪卿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合法性和逻辑性进行了探讨[7];魏钢焰、周翼翔、王秀秀对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组织特性进行了论析[8]。教学服务型大学沿承了教学这一基本职能,以传授知识作为大学的根本使命,同时,适应市场和经济发展需要,增加了服务社会这一延伸职能。

教学服务型大学兼具“教学”和“服务”两项重要职能定位,“教学”是对知识的传承,是大学基本职能的延续,是对受教育者自身教育的一种坚守,注重育人的特性,注重对人自身修养的培养与生成教育,是顺应了大学的内在生成逻辑。而“服务”是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满足科技发达时代市场千变万化的要求,遵循市场逻辑的一种适切选择。修养和科学是大学发展的两个基本特性,修养是大学自身的发展要求,科学是大学的外在发展需求,教学和服务顺应了这两种需求,即满足了大学内外部需要的客观规律,符合大学发展的内外生成逻辑。

三、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困境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发外生型”背景,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多属“拿来主义”,从学习日本到学习德国,随后苏联模式,再到今天的开始学习美国。以传授知识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为主的传统模式一直没有改变,面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缺失良策,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科学研究多重基础研究,缺乏应用性、实用性等问题,在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后越显失衡、错位等。

(一)办学目标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

克拉克·克尔在《大学的功用》中说:“没有一个大学能像英国为本科生考虑,德国为研究生考虑,美国为公众考虑。”[9]一句话道出了各个国家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问题。而在我国,由于办学目标和定位不明确,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目标、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出现同质化倾向。

从办学目标来看,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提出了211、985工程,建设一流大学成为时代主流。在这一主题的影响下,各地办学纷纷朝着高层次办学目标迈进,“省内一流、地方一流、全国一流”等目标纷纷提出,综合性、研究性、学术性人才成为大学培养的主要目标,在这一目标的驱使下,高校办学争向各自定位的“高层次”迈进,导致了办学目标的雷同。

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很多学校丢失了传统的优势学科,盲目迎合市场,缺乏统一指导,出现办学专业的重复化,培养出的大学生重复繁杂,就业困难。弗莱克斯纳说:“大学不是风向标,不是社会流行什么就迎合什么,大学应满足社会的需要而非它的欲望。”[10]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目标的盲目性,专业设置一味追求“热门、特色”,不顾院校发展实际,缺乏统一指导,致使所办专业与市场重复,学生毕业后,市场需求已经饱和。

办学目标上的趋同,必然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趋同。新建本科院校由于长期以来与地方企业、社会缺少联系,盲目追求“学术性、研究性”,模仿一些重点大学的做法,使办学自身脱离了当地的实际,无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无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办学结构不合理,与区域发展不匹配

由于缺乏战略规划,整体统筹办学的思路,就我国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情况来看,缺乏统一规划,这种单兵作战导致各地办学各行其是,出现办学同质化、趋同化现象。

首先,就布局结构而言,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部地区由于人口多,近几年发展也相对迅速,而西部地区由于区域的不利条件,加上经济的相对落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相对缓慢。就区域内部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多集中在省会城市,地(市)级城市分布相对较少,而且受区域劣势的影响,发展相对困难,对生源的吸引力也相对较小[11]。其次,从学科专业结构来看,由于新建本科院校长期以来与市场脱节,政府对高校的干预导致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自主权的缺失,办学生命力缺乏,竞争力不强。出现学校培养专业与市场需求专业不对称的结构双缺现象。最后,从办学层次结构分析,我国长期以来多是政府办学,高校办学缺乏自主权,我国高等教育尚未形成层次清晰、分类明晰的办学格局,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刚刚升本,为了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办学水平,盲目提升办学层次,盲目上硕士点,发展重点学科,使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脱离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搞基础研究和高水平学科建设上,结果高水平学科办不上去,基础研究也搞不出成果,另外也无法与当地企业市场相联系,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应用技能,研究成果又无法为当地企业服务。

(三)服务职能缺失,无法满足地方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多定位于“教学型”,这种“教学型”的定位使地方高校长期处于自我封闭、闭门造车的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表现在教学上,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课本知识与实践脱节,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脱节,教师所教知识长期与实践的脱离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技能,无法学以致用。

在科学研究上,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目标向“高层次”发展,向研究型、学术型的方向发展,以致过分重视“科学研究”使其脱离本科办学水平,出现本科教育研究生化的现象。另外,就学校的科学研究来看,大部分科研成果多属基础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的应用型研究少,不能为地方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多研究成果属于“闭门造车”“关门搞研究”,无法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社会成果,实现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职能就是为地方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而由于地方办学方向模糊,办学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缺乏战略高度,致使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出现“专科教育本科化、本科教育研究生化、研究生教育大众化”的尴尬局面。培养出的人才与地方人才市场需求不对等,无法学以致用,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耦合

教学服务型大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国外的服务型大学和创业型大学,其建设路径也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不可分割。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不仅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有自身的分类方式和组合标准,并配以相关的组织制度。

(一)服务社会的使命

社会服务这一使命源于美国,1862年《莫雷尔法案》(Morrill Act)的颁布奠定了美国大学服务社会的法律基础,“威斯康星理念”的提出,使大学服务社会的使命提升到与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核心使命[12]。服务社会这一概念,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以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2010年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体系中的221所大学为例,其社会服务使命主要有: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公民责任(civic responsibilities);公民义务(citizenship);富有责任感的公民(responsible citizens)[13]。教学服务型大学保留了大学的“教学”这一基本职能,增加了“服务”这一延伸职能。新建本科院校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将占经济的主导地位。我们已经进入了贝尔所说的后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服务社会、信息社会,以体力为主的劳动公司将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是服务业为主的公司,如银行和零售业,以及像医院和大学这样的非商业性组织。而且,核心的人力资源正日益由体力工人向知识工人转变[14]。传统等级森严和官僚体制下的“硬”管理,在非机械化农场和非熟练的蓝领阶层和教育水平低下的早期工业时代是可以接受的,但随着富足社会的兴起,“胡萝卜加大棒理论”不再受用,科学的、专门的、服务性的组织成为未来社会的必需。“大学组织也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裂变,大学正变得更像服务企业和专业公司。所需的权威不是传统的发号施令,而是决定现实目标、设计精明战略及制定成员赞同实施的长期目标。这就要求采用一种全新的‘软’管理。”[15]因此,服务社会的使命将成为地方院校长期的使命,这就要求管理者从服务的角度实现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服务的职能还体现在地方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面向社会开放设施、面向社会传授知识、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教师参与社会的应用性研究、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协同创新研究等来实现服务社会的使命。

(二)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结构

1.层、类结构与劳动技术结构的协调

教学服务型大学不是简单的职业学院、专业学院的升级,办学层次也不应仅限于专科、本科层次。在一个越来越依靠知识、技术改变的社会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品的竞争加剧,企业对知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职业学院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职业学院的应然走向应是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综合纵向发展,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学院的发展也同样面临学科面太窄的困境,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如师范院校、农业院校等),由于其办学层次不高,无法与研究型大学相抗衡,学科面太窄无法与综合大学竞争,向上空间发展后劲乏力,发展方向模糊,教学服务型大学应运而生。它以多层次性、多样化、区域性、开放性的特点,适应了地方经济结构的需要,其层类结构与其地方劳动技术结构耦合。

2.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必然发生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发展的科学性,产业结构的差异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结构[16]。因此,高等教育结构必须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才能使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最大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逐渐占主导地位,教学服务型大学应建立适应第三产业需要的相应学科专业。同时,根据地域特点,建立适合地域特点的专业,并做精、做强这一专业,使其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拳头学科。

3.布局结构与区域结构的协调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困难的主要问题即是办学的同质化、办学模式趋同问题。如同一区域内多所学校兴办同一学科专业,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分类办学是近几年针对办学同质化提出的解决之策。有学者提出除建设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外,还应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2]。当前新建本科院校专业结构不合理,学科建设上发展劲头乏力,与区域结构发展错位,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教学服务型大学以其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以其独有的特性,培养适应地方需求的人才,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契合地方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构建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大学类群:专业化的整合与高等教育分化

大学类群是在同类院校基础上的联合体。为了提高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行业竞争力,教学服务型大学建立同类院校的行业共同体,以增强与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之间的竞争实力。而这种大学族群的建立不是偶然,随着高等教育的分化,高等教育分类办学成为必然,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成为基本类型。在此分化的基础上,教学服务型大学为了生存与发展,在进行专业整合的基础上,建成区域性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并进行区域间的合作,形成行业族群,从而稳固其自身发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密切和频繁,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小,合作办学、留学等国际联系越来越密切,研究型大学为创新技术发展提供的智力支持,为社会培养了高端技术和创新人才,教学型大学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技术工人。办学类别越来越明显,分类越来越清晰,大学在分化的基础上,形成各类族的大学群。一方面,高等教育分类走向清晰,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办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教学服务型大学正是适应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教学服务型大学不能单兵作战,需要同类院校不同学科、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相互支持与协作,以形成同类院校的“大学群”共享科研成果和相关数据,实现协同发展的大学共同体。同类院校大学群的建立不仅可有效实现教学服务型大学自身的最大化发展,也有利于与不同类型院校(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竞争,实现大学职能的最大化。

(四)内部组织制度

教学服务型大学具有开放性、应用性、多样性、地方性的组织特征[1],适切的组织制度是大学有效运行的组织保障。教学服务型大学与社会、企业联系密切,与政府关系无法分割,因此,根据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特性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实行董事会制度。董事会成员由企业管理人员、政府行政人员、高校管理者组成,形成各方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权力制衡制度。教学服务型大学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结构松散,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特征,因此,权力要集中在学者手中,学术委员会的设置是其重要机构。而教学服务型大学与社会联系密切,因此,其权力机构设置要有企业管理者的参与,才能使企业的研究方向、人才需求方向及时与学校相联系,以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研究出企业所需要的成果和技术。政府成员的参与同样重要,教学服务型大学其研究成果,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政府行政决策出谋划策,政府的参与可及时反馈政府的政策导向和需求,能够及时有效地化解政府政策危机,帮助政府解决困惑。

建立校长委员会。校长委员会由董事会选举产生,由校长、副校长构成,主要管理学校行政事务,其成员具有行政事务的独立性,以保证行政权力不受外界的干预,保障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同时,校长委员会只负责行政事务,不能干涉学术事务,校长委员会独立运行行政事务,与学术事务的运行是两条分支。

建立校企合作研究中心。以某个项目为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企业需求或社会需求的研究中心,以实现校企的互动与合作。

积极探索其他组织制度,如校务委员会、教师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

[1]刘献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与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3(8):1-9.

[2]刘献君.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J].教育研究,2007(7):31-35.

[3]徐绪卿.浅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若干问题:兼论地方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发展定位[J].教育研究,2012(2):84-88.

[4]陈新民,高飞.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理念探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2):22-26.

[5]尚钢.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思考与实践[J].学习月刊,2013(11):64-65.

[6]齐珍珍.教学服务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21-22.

[7]徐绪卿.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合法性和发展逻辑[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4(1):6-12.

[8]魏钢焰,周翼翔,王秀秀.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组织特性[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6):1-3.

[9]肖玲莉.地方院校发展定位趋同现象探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10]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

[11]魏小琳.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1:23.

[12]SCOTT J C.The mission of the university:Medieval to postmodern transformations[J].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6,77(1):1-39.

[13]陈贵梧.美国大学社会服务使命及其实现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2(9)101-106.

[14]乔治·凯勒.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M].别敦荣,译.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56-59.

[15]丹尼·贝尔.曲折的行程:随笔和社会学旅程[M].北京:图书出版公司,1980:237-238.

[16]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4.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ly-founded universit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service-oriented university

GU Tuoyu

(Educational College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China;Educational College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466001,China)

Newly-founded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propor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it impacts economical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shortages in service functions, irrational structure in schooling, running mode convergence, and etc. teaching-service-oriented university with its function of service community, running structur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coordination, university groups coordinated local development, optimal organization, and is the strategic op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ocal colleges.

teaching-service-oriented university;newly-founded universities;transformation

2016-08-24

顾拓宇(1979-),男,河南郸城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研究。

G648.4

A

1671-9476(2016)06-0101-05

10.13450/j.cnki.jzknu.2016.06.23

猜你喜欢
研究型服务型新建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