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育红
1.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湖北恩施 445000 2.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北恩施 445000
一线调查
基于云服务的大学英语课程泛在学习调查报告
姚育红1,2
1.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2.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云服务平台下的高校学生大学英语泛在学习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已经基本具备泛在学习的硬件条件,大学英语师生对泛在学习理念趋于认同,“自带设备上学”的泛在学习方式是信息化云时代的主要趋势。高校应该进一步构建交互式开放式的大学英语学习平台,引导学生采取建构式的自主学习方式,改革课程评价模式,转变大学英语教师传统角色,开展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活动。
泛在学习;大学英语学习平台;自带设备上学;建构式学习
“云计算”指的是一种全新的数据处理方式,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它是未来网络学习的基本环境与平台,将对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构建、学校资源建设和教育信息系统开发等带来积极影响[1]。“云服务”是指通过云计算所提供的基于Web 的任何应用或服务。 如今比较常接触的“云服务”平台有:Google Sites,Google Cloud,Facebook,Blog,QQ,Wechat,百度云管家,网络相册,百度文库等。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最早由马克威瑟于1988年在Xerox PARC实验室计划中提出,是泛在计算技术支持下的一种学习方式。云资源无处不在的技术特性和微软推动下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使得英语学习虚拟现实语境成为可能,云资源技术和泛在学习理论,使泛在计算技术支持的泛在学习成为目前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2]。 泛在学习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 学习,实现更有效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深入以及智能化学习环境的创建,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充分地获得所需的文档、数据和视频等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更个性化、情境化、互动化的学习活动,实现更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本文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学生大学英语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大学英语师生对泛在学习理念的认同以及高校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环境创设的有利条件,进而把握发展新形势下教学特点和存在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泛在学习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活动。
2.1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在云计算时代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泛在学习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充分利用云服务平台进行泛在大学英语学习影响因子:包括泛在学习的适应性、泛在学习的个别化、泛在学习的即时性、泛在学习的持续性、泛在学习的协作性。
(2)基于以上因素展开调查,了解云计算促进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湖北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校学生,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涉及面比较广,平均年龄在19~22岁,具有一定代表性。
2.3研究方法与问卷的设计
2.3.1文献检索
对泛在学习研究现状等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本研究的意义进行阐述。
2.3.2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方式进行。笔者阅读了大量有关泛在学习理念以及大学生英语学习行为调查方面的著作和论文,针对所在院校教学的特点,结合问卷星高校泛在学习情况报告,综合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学生进行调查,兼顾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英语学习者,对他们使用泛在学习解决问题的频率、学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满意度以及操控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难易度、信息满意度、泛在学习氛围和学习共同体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获取有关信息,并抽取部分长期利用网络终端进行系统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的样本进行访谈。
2.4问卷的发放和统计
本次调查于2015年12月下旬在笔者所在的高校完成。该校大学英语是必修课程,每班周学时为4个课时。笔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83份,最后收回问卷182份,实际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9.4%。笔者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
3.1大学英语课程泛在学习情况调查
泛在学习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术语,但是随着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终端的普及,很多课程的学习模式特别是知识应用和实践语境要求高的大学英语其实已经属于泛在学习的类型。为深入了解这一情况,笔者简要从泛在学习的硬件条件即网络的覆盖面安全性稳定性、学习终端智能性和网络学习平台呈现的形式、泛在学习接受程度以及氛围、泛在学习的资源的系统性和学习共同体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71%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并且对网络的覆盖范围相当满意。69%的学生对在学校进行泛在学习时的网络带宽或流量的获取表示满意。67%的学生认为很容易操控所访问的网络学习平台。在学习终端(智能手机、PDA、iPad、PC、Table PC、学习机等)上打开网络学习平台时,90%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非常满意,并表示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学习终端进行学习。学生中拥有移动学习终端的数量多少依次为:智能手机(96%)、笔记本电脑(75%)、iPad(55%)、MP3/MP4/MP5(72%)。大屏幕、功能全、配置高的智能手机成为泛在学习主流设备,学生基本能达到人手一部。用手机进行学习时,英文字典如金山词霸、有道词典以及英语学习的微信公众号、百度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总之,技术层面上,学校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其可靠性稳定性的服务打破了教学时空界限,是泛在学习环境形成的基本条件。与教材配套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如新视野大学英语平台以及大屏幕、功能全、配置高的智能终端设备等等都为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泛在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
在泛在学习意识上,调查表明半数以上(61%)同学已经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终端进行泛在学习和自主调控学习、拓展学习内容是现实的、必要的。在进行泛在学习时,90%以上的同学对获取的英语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信息量多,涵盖范围广,格式多样且能适应不同的学习终端)感到比较满意,并能够获取英语学习微型化信息资源(如微课程、微博、微视频、微小说等)。但仅有46%的学生在英语泛在学习时能保持良好的自控力,尽可能规避网络信息泛滥负荷大所带来消极影响。
泛在学习共同体是指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不同的时间将不同地域的学习者通过网络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虚拟学习社区,通过这种无缝学习空间中的资源链接构建社会认知网络,以达到快速有效传播知识的目的[4]。调查结果表明45%的学生能长期参与某些泛在学习共同体(班级英语学习QQ群、微信群、考研英语交流群、学术英语微信圈等),51%的学生所参与的“学习共同体”会互相沟通、交流、合作、引导并分享各种学习材料或成果。49%的学生对所获取的及时、有效地学习帮助感到满意并能在随时随地的学习时回顾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另仅有37%的学生表示参与的英语泛在学习课程如MOOCs等应设有奖惩机制,优秀时给予奖励,较差的时候给予惩罚。由此可见,泛在学习意识及学习共同体概念都在逐步形成,但尚处于发展初期。这种新的学习意识和方式是“昙花一现”还是会逐渐强大,以及促成“终生学习”理念乃至“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目前根据调查可以确定,仅有少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利用学习环境,坚持学习。大部分学生仍然只是“好奇心”使然,在“多如牛毛”的泛在学习资源中显得比较盲目。可见,缺乏正确的引导会导致英语学习泛而不精,没有学习的监控和策略的指导会导致英语学习在泛在学习环境下陷入无的放矢、缺乏系统性、缺乏连续性的“虎头蛇尾”之境。
3.2访谈目的、对象以及结果分析
经问卷调查,在对泛在学习有了基本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访谈交流,进一步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泛在学习和学习效能影响因素、深入了解大学英语课程泛在学习实际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和完善的对策与建议,就如何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基础阶段以及后续课程的泛在学习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构思与设想。
从前期参加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抽取1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并明确访谈内容记录作为研究使用。问题包括是否经常有意识利用泛在学习的平台或工具学习英语课程;更喜欢在哪种地方进行英语泛在学习体验;更偏爱的大学英语课程哪些学习资源形式;对慕课(MOOCs是指大规模网络在线课程,如Coursera,edX还有中文网站果壳网旗下的“MOOC学院”)以前题了解过; 是否注册慕课网对语言学习的某一板块系统学习;如果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课程可计入在校学分是否会选择并坚持;更倾向于选择哪些后续语言拓展课程等。
访谈结果表明,目前课程相关教师对泛在学习平台的宣传不太到位,在学习资源泛在的情况下,传统教学仍然是主流模式,对资源的利用仅限于零散化的搜索。10位学生经常利用便携式移动设备平板或手机辅助大学英语语法、翻译技巧、语音的学习等,但仅限于碎片化的信息搜索。10位学生都表示有助于提高语言理解与实践应用能力。在进行泛在学习时都更加偏爱带有视频和图片形式的资源和带有字幕微视频和微课的学习资源。大部分学生觉得自主的泛在学习灵活性强,但却具有随意性盲目性的特点,而且容易受到干扰。8名学生尚不熟悉MOOCs课程,仅有2名学生的英语教师在班上推荐过MOOCs。但他们认为平时课堂上课需要占据大部分时间,没有相对完整的时间系统学习MOOCs等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所有学生都表示对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尚不满意,语音资源课件资源课程资源更新慢,耗时而低效。如果网上利用泛在学习资源系统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并计入学分,或者能与在校大英课堂教学和成绩评定相结合,则会更充分利用英语学习资源,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和恒心,提高学习效果。在后续拓展课中,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或者以交际为意图的语言培训。
首先,提高学生对泛在学习理念认同,转变学习方式。Wi-Fi的校园覆盖,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的普及,为实践性应用型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泛在学习创造了必要的硬件设备。但是调查表明部分学生对泛在学习理念的认同流于形式,在超负荷的信息载体中不能自控,造成大学英语泛在学习没能持之以恒,资源和平台没有很好利用。教师要在学习策略、学习方式等方面给予培训,在云计算将所有资源储存于云端的泛在学习环境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目标,改变传统的接受性,走向建构性的学习方式。
其次,建构大学英语泛在化学习平台,打造智慧校园。当前大学英语学习平台主要是高校自己开发建设的英语学习平台和出版社提供的与教材相配套的自主学习平台。这两大平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源需求,但还是以提供资料辅助学习为主,受到了教材等各方面的局限。因此可以对泛在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泛在化的课程体系,如创建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开放式、个性化、多样性的课程体系,让英语学习者系统掌握听、说、读、写、译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在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协作开放性泛在学习平台上,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整个学习过程评价计入平时成绩,形成一种具备教、学、管“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云服务、多模式的大学英语泛在教学环境。如果师资允许,在后续拓展课程资源中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进行专门用途英语泛在学习平台建设。
再次,分析学生学习需求,转变教师角色。依托云技术的泛在学习大环境下,人人都是终身学习实践者,都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进行知识信息的查询、学习和解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受到极大的挑战,即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角色可以拓展为帮促者,参与学习协商、激励、监控讨论和专题学习的进展,而不是控制者、指导者,帮助学生建构他们学习的意义。在课堂教学越来越难以抓住学生注意力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师要分析学生学习的需求,适时转变角色,改变一言堂的知识传授型的授课方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创新教学模式。
云服务平台有助于搭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提升语言交际能力。泛在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随时随地涉猎不同的学习资源,巩固英语词汇量以及强化语法知识。泛在学习是一种创新实效的学习体验,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泛在学习已具备所需的硬件条件,但其体验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大部分学生对泛在学习理念趋于认同,但目前大学英语的泛在学习在行动上缺乏系统性指导督促,转型阶段师生所面临的挑战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云技术将资源储存于云端的开放式泛在式的终身学习社会,语言的学习理念和方式、学习平台的建构,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才能使课堂重现魅力,教有所教,学有所学,趣味盎然。
[1] 王萍,张际平.云计算与网络学习[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81-84.
[2] 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6):69-73.
[3] 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9-12.
[4] 解继丽,王晓彤.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机制[J],学术探索,2015 (9):148-152
[5] 庞春红,郦晓宁.泛在学习的多维透视[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1- 24.
[6] 李舒愫,顾凤佳,顾小清.U-learning国际现状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9(1):98-104.
[7] 潘沛沛.运用泛在学习理念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2.
[8] 周文娟.基于云计算的英语泛在学习模态与学习资源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4):73-78.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English U-learning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formation Cloud
Yao Yuhong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Enshi, 445000, China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were adopted in this paper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English learning concepts and behaviors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U-learning.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lready possessed the basic hardware conditions of U-learn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nded to agree on the concept of U-learning. The ubiquitous learning of 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 to school is the main trend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clou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urther build interactive ope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platform, guide the students to take constructive learning style, reform curriculum evaluation mode, change the traditional role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nd develop creative teaching methods under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
U-learning;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platform; BYOD; constructive learning
2016-04-19
姚育红,硕士,讲师。
湖北省教育厅201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立体教学创新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5GB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