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对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研究

2016-02-15 12:20:05刘锁兰孔立智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19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学分计算机网络

刘锁兰 孔立智

常州大学 江苏常州 213164

工程教育认证对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研究

刘锁兰孔立智

常州大学江苏常州21316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过程到结果,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认证过程就是对专业建设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提升过程。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参与工程认证为案例分别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几方面讨论了一些改革措施。

工程教育认证;教学改革;措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美国与德国是当今世界上工程教育的两大强国,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

1 认证对教学改革的影响

笔者所在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在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的准备工作,在此过程中涉及教学诸多方面的改革,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到教学方式、考核方案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极其迅速的面向社会的技术学科。该专业建立在数学、通信、电子等多学科的基础之上,而且由于技术发展迅速应用领域广泛,知识的融合与渗透性强,因此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着较高的培养要求。因此,如何在该课程的改革中以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为指导,紧密联系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亟须解决的课题。

1.1认证对培养方案的影响

明确专业定位确立培养目标是办好专业的关键,也是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提。因此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长三角地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确定培养面向“互联网+”新形态,具有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思维、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能胜任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具体到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63.5学分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主要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政治理论、数学、物理、英语、体育等课程。第二部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又分为40.5学分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如计算机科学导论、电路与电子、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等;以及10.0学分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如Web前端开发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XML编程技术等;第三部分为专业课程,包括12.5学分的专业必修课程和4学分选修课程,如Android基础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等。第四部分为实践环节共44.5学分均为必修课程。调整后的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比重接近28%,通过实践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可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敏感性以及专业探索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达到工程认证要求。

1.2认证对教学大纲的影响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制定了课程大纲,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教学大纲共安排56学时,其中44个理论课时,12个实验课时。内容涵盖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局域网原理,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机制及网络新技术各方面的内容。明确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能独立进行中小规模计算机网络施工方案的设计,进行硬件与软件功能模块集成,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计划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培养目标达成度多指标性的要求。

1.3认证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为例,内容覆盖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网络设备、网络安全、涉及TCP/IP协议、域名系统DNS、DHCP服务配置、SNMP网络管理,以及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使用和配置,知识点多,形成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重点和难度,而且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度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与学配合不当极易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我们以工程认证评价指标为导向,从理论学习、分层次实验、案例启发、辅助教学设备以考核改革等几方面尝试改进。主要通过理论基础知识的引导,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教学辅助设施将抽象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4认证对考核方法的影响

作为对教学质量检验的有效手段,考核是教学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考核中不再以期末卷面成绩一刀切,而是加入过程考核,如实验实践环节、课堂问答测试、课后作业、考勤等。在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吸收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其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多种考核方法相结合其目标是考查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能否运用习得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进行解决,同时能够使用相关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与反馈,评价实施方案。

2 结束语

工程教育认证关系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机遇亦是挑战和要求,使我们认识到需要对相关专业重新进行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同时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环节也要进行调整。如何既能达到专业认证的要求, 更能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激励高校上至管理层下至一线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2]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Z].2015.

[3] 何丽.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1):5-9.

Research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o the Reform of Information Class Curriculum

Liu Suolan, Kong Lizhi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has great promotion to professional teaching quality. Actually, the accreditation process means a continuous learning improving and innovation.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se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raining scheme teaching outline teaching method and examination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our university’s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work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2016-04-20

刘锁兰,博士,副教授。

常州大学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5XSJY11)。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学分计算机网络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电子制作(2018年16期)2018-09-26 03:27:08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电子制作(2018年12期)2018-08-01 00:47:58
学分美食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电子制作(2017年2期)2017-05-17 03:55:0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