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卿
“职业教育正在美丽地走向消亡?”观后感
梁卿
就在过去的那个学期,我们学校卓越师资班的一个同学问了我一个问题:中等职业教育有没有前途?在这个同学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由中职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将来都会由机器人完成,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前途。有了这个背景,当我看到职教新思维平台上发布了题为“职业教育正在美丽地走向消亡?”的对话视频时,感觉很有意思,也特别想知道访谈中的诸位学者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徐平利教授在对话中表达的观点是:作为制度的职业教育会消亡,作为具体实践的职业教育仍然会存在。所谓作为制度的职业教育会消亡指的是我国现在的这种将职业教育与其他形态教育和社会其他领域加以区别的制度安排将来会消失。作为具体实践的职业教育仍然会存在并不是说仍然会存在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区别于其他形态教育实践的职业教育实践,而是说未来存在回归了教育本质的职业教育实践,只不过这种职业教育实践与其他各种形态的教育实践将是一个过程。我很支持徐教授的看法。这里,我想在徐教授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换个角度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我觉得:职业教育一直以来,将来仍然会处在不断地消亡,不停地生成之中。
从视频来看,在对话的一开始,几位学者就认为:讨论职业教育是否在消亡,首先要对职业教育进行界定。从历史的角度讲,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一直在发生变化。远的不说说近的。一般地,人们将职业分为专门性职业和非专门性职业。历史上甚至在今天,职业教育都被广泛认为是为非专门性职业培养人才的教育活动(这并不是说为非专门性职业培养人才的教育活动就是职业教育)。其实,也正因为此,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不高。但不论是从职业教育实践,还是从职业教育政策来讲,职业教育概念在当下的中国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从职业教育实践来看,今天的职业教育也在为专门性职业培养人才,如教师。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社会各领域活动的知识和技术基础飞速进步,导致专门性职业与非专门性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从职业教育政策来讲,我国已经将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范围,从而在政策层面更新了对职业教育概念的认识。
那么,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根本的原因在于,职业教育不是一个如石头、地球、枣这样的实体,而是人从事的一种活动,是人做的一种事情。在过往和当下的人类社会中,存在一些为相关职业或职业群培养工作人员的具体教育实践活动,如某师傅在历史上的某年某月某日向某徒弟传授木工的某种技能,某教师在某年某月某日的上午在某职业学校的某个教室面向某专业的学生开展某课程的教学。这些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当下的中国被统称为“职业教育”。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绝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非常具体的存在,是活生生的以培养某种职业人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更通俗地说,职业教育就是人做的事情。
活动、事情与实体是不同的。对于实体来讲,它永远就是那样。但活动与事情不同,活动或者事情是人做的,它们是怎样的,取决于人如何去做。当一件事情开始做的时候,意味着它开始生成,当一件事情完成之后,则表明它已经消亡。从实在论的角度看,职业教育的“一般”并不存在,真实存在的是具体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每个职业教育活动开始进行的时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产生,这个职业教育活动结束之时就是其消亡之日。
看完这个视频,窃以为,“职业教育正在美丽地走向消亡?”这一问题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因此,不论答案是“是”还是“否”,其意义都是有限的。这一问题真正重要的价值在于引发我们去思考:在目前的中国,职业教育应该何去何从?
[责任编辑张栋梁]
特别关注·第十一届亚洲职业教育学会学术年会(续)
作者简介:梁卿,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