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 “送教”经历

2016-02-15 12:20:19方向明沙河市教师发展中心河北沙河054100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示范课特级教师作文

方向明(沙河市教师发展中心,河北 沙河 054100)

难忘的 “送教”经历

方向明
(沙河市教师发展中心,河北 沙河 054100)

方向明,沙河市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目标教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 “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河北省特级教师讲学团成员、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学科名师、河北省骨干教师。

送教年份:2014年9月

送教感受:一株茶树需要经过春雨的滋润、夏日的炙烤、秋风的酝酿、冬雪的贮藏,在春风的召唤下,聚集一年的力量长出嫩芽。嫩芽再经过杀菁、揉捻、干燥制成茶叶。这时的茶叶在沸水的冲泡下,上下翻腾,才能释放出沁人心脾的清香。烹茶如此,教师的专业成长亦如此。

接到省教育厅 “特级教师讲学团”送教通知,我的心中掠过一丝惊喜,而惊喜之余是无限的压力。说到惊喜是自己年纪轻轻就有机会参与高规格的讲学团来学习、锻炼自己;说到压力就是自己自离开教学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研工作将近6年了,我已经适应了从 “教”到 “研”的工作转变,尽管每学期也上些 “研讨课”和一线教师共同改进教法,但日常工作还是研究的多,服务的多,指导的多,亲自实践的少,再加上是 “特级教师讲学团”如此高级别的送教,我能够胜任吗?面对压力,我只能精心地准备着我的讲稿和渗透我讲座理念的那节示范课以不虚此行。好在此次送教是 “菜单”式点课,送教学校都点的是我的讲座 “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和示范课《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我研究这个项目已经多年,并在沙河推广过,正好趁这个机会和其他地市的老师进行交流,也是一个学习、改进的的好机会。抱着这样的态度,我踏上了我的送教之旅。

2014年9月23日是个秋雨绵绵的日子,我和河北省 “特级教师讲学团”成员一起来到了张家口的宣化。到了之后,通知我的送教地点是阳原,我需要继续赶路。等我赶到阳原时,是已霓虹初上时分。到了阳原,我才知道阳原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有山地、山前丘陵平原、河川,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盆地,海拔落差较大。九月底的阳原已经有了丝丝的寒意,全县教师为了参加明天的活动需要早早的赶到学习地点,很是辛苦,这不免更加增大了我明天授课的压力。简单的工作餐后,我坐在电脑前打开课件感到脑子里一片空白。

根据阳原教育与科学技术局的安排,我在阳原的送教为一天,上午是学术报告 《初中作文序列化教学》,下午是根据报告的内容做示范课 《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是与当地教师一同议课。当我步入报告厅时,老师们已经早早的等候在那里。我不敢怠慢打开笔记本,从初中作文 “教”与 “学”的现状入手,指出当前教师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并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的策略。在整个报告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们求知的目光和认真的记录,整个会场秩序井然,没有随意走动的人。在中场休息时,我和老师们交流发现老师们更喜欢我去分析更多的作文课案例,所以在接下来的报告中,我及时调整思路,安排了更多的案例与老师们共同研讨,最后我留出半个小时与教师互动,解决老师们在作文教学时的困惑。

做讲座是教研员的专长,一切是那么的顺利,但我知道下午的示范课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一是我脱离一线时间较长,在这样一个场合我缺乏自信;一是我没有事先见学生,掌握学情,且这里的学生很少接受这样的训练。为此,在上课初始,我是这样来导入新课的: “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群聋哑人表演了一个舞蹈,舞蹈的名字叫做 《千手观音》,表演一结束,国人震惊,世界震惊。今天老师把这个舞蹈中最精彩的片段带来了,大家想不想看?”播放 《千手观音》视频剪辑,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述观看视频后所观察到的。通过学生的表述,我发现,学生仅仅把目光放在整齐划一的动作上,至于古朴天籁般的乐曲、美轮美奂的场景、华丽端庄的服饰、妙曼而又庄严的舞姿、金色而又富有变幻的灯光等等都没有观察到。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指出学生观察的不足,然后通过大屏幕出示鲁迅先生的《社戏》、冰心的 《观舞记》、宗璞的 《紫藤萝瀑布》等文章中经典范例让学生发现要调动各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的方法。在这里,我不仅教给了学生不要仅仅局限于视觉,听觉,还要打通感觉器官,用上触觉,嗅觉等等。如宗璞的 《紫藤萝瀑布》中就有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和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打破学生额定式思维。当学生们有所领悟时,我再次播放 《千手观音》视频剪辑,要求学生运用 “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用心在看,用心在听,我看到了_________,我听到了_______。”的句式造句并进行指导,强化语言训练。当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观察点造出句子并在老师、同学的指导下修改完毕后,我继续指导学生深度观察即有条理的进行观察。我再次播放 《千手观音》视频剪辑,师生共同理清舞蹈的先后顺序。我们知道,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邰丽华的这段独舞是按照舞蹈的编排顺序的演绎的,在利用多媒体慢放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就理清了顺序,在理清顺序的过程中我适时地点明了刚才学生造句时所抓住的点让学生综合老师今天讲的内容,用他们那支可以生花的妙笔,写一个300字左右的描写片断。至此,一节作文指导课就此结束。课后我与当地的教师共同评议了这节课的得与失。

第二天,我匆匆赶往衡水的阜城和当地的教师再次共话初中作文教学。短短两天的送教经历是我终生难忘,难忘之余引发如下思考: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送教是深受基层教师欢迎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于当地教师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次送教有上午的专题报告从整体上告诉我们如何有序的开展初中作文教学并推荐了几个作文指导课的教学模式,还有下午的示范课,示范课后又一同参与了教研活动。这样的培训主题明确,有理论、有实践,可操作性强,效果好。而以前的培训要么听讲座、要么观摩示范课。听了讲座回校后具体怎么操作没有范本;观摩了示范课只觉得好,怎么好又缺乏理论上的指导,还是一头雾水,还是这样的培训,老师们能学到东西。第二, “教”与 “研”相结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一线教师重“教”,即使学校组织教研活动,或由于教师精力不够 “研”的不深,或由于总是这几个同头教师,时间长了,也说不出什么新的东西。致使教师专业成长缓慢。对于我而言,作为一名教研员 “研”的多,实际去操作的少。平时下乡评基层教师课时,也是我说的多,亲自去试一下的少。通过这次送教,我发现课堂千变万化,预设与生成并不是教研员坐在办公室里凭空 “研”出来的,在我们评老师们课堂上的失误的同时应多想想若是自己上课时能处理好吗?可以说送教下乡活动真的是教学相长,今后我要努力改进教研方式,与教师共同成长。第三,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送教结束后,教我执教班的语文老师跟我交流,“没想到我的学生会写出如此精美的片段”, “这次课堂上主动发言的都是班里平时成绩较差的”。这次上课,我事先没有和学生见面,完全是根据课堂上的生成情况来定教的。记得课上我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所听到的乐曲,刚开始学生只会说 “动听”、 “悦耳”,很快有的学生用到了“古朴天籁”,还有的学生引用了白居易的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接着引导说:“谁能用上这些词再联系下自己听后的心情说上一句话呢?”有学生说道: “我听到了古朴如天籁的乐曲如汩汩的清泉缓缓从我的心间淌过。”我接着指出,“能把淌过后的感受加上吗?比如,我们经常比喻小姑娘的脸像红彤彤的苹果的一样,怎么样呀!比如,让人看禁不住想咬一口”。就有学生改到 “我听到了古朴如天籁的乐曲如汩汩的清泉缓缓从我的心间淌过,抚慰了我那颗躁动的心,让我沉浸在爱的海洋中。”还有学生写道 “古朴如同天籁的音乐缓缓奏响,使人在音符中去沉思,去联想,去眺望。多么悦耳动听的声响啊,夹杂在空气中轻柔地飘扬着,弥散开来,如同兰花的馨香一般直渗进脑髓。”学生到了初中,几乎每天都浸泡在书山题海中,思维打不开。今天的训练使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开发,奇思妙想不断蹦出,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看来只要想办法,学生一定能够学好。

这次送教下乡,受到了基层单位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也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特级教师的神圣使命。借用屈原的一句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完善作文教学的同时,我又开始在古诗词教学和文言文教学规律方面展开探索,我愿与广大一线教师一起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示范课特级教师作文
道县:结对帮扶送课下乡
科教新报(2023年11期)2023-08-12 18:10:01
基础教育教研解析之示范课与常态课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