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

2016-02-15 08:58魏立成
中小学电教 2016年9期
关键词:驱动信息技术探究

☆魏立成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厦门361000)

基于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研究

☆魏立成

(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厦门361000)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课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任务”为主要驱动力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的价值取向,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建构主义

传统的“讲授新知→理解操作→纠误总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解程度、操作能力、实践创新等方面层次参差不齐的学情需要。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解决这种多样性教学的有效手段。

一、建构主义观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操作性强、技术发展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价值取向。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常围绕着唯一的标准答案进行,学习的结果呈收敛状。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是要求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真实的任务,其结果常常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成为了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依托,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着“真实的任务”来组织教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最终完成任务。该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出发,实现从“接受性学习”、“维持性学习”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转变,这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

通过实践与探究、改进与整合,总结出信息技术课堂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①明确学情;②创设情景;③任务设计;④驱动学习(形式多样,带着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⑤任务成败的反馈;⑥现场指导或讲评;⑦效果评价。

以Word软件的使用教学为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其基本使用的方法,从而理解Windows操作系统下类似软件的操作方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学生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约有90%左右的学生会使用Word软件,学生都接触使用过计算机软件。为此,采取以“辅”代“教”模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层次任务策略驱动教学。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堂上使用PowerPoint展示了中英文两种版本的精美个人简历与求职信,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份个人简历。

3.“驱动任务”的设计

要求每个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份个人简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的任务要求不同,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于“越层”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设定探索任务,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挖掘任务之外的内容。

4.学生学习的方式与教师的指导工作

鼓励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简历制作。对学生的疑难解答主要采取个性化指导,释疑时不给学生现成答案,只给学生指思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如:有学生提问如何在简历中输入个性化的图片。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何处插入?插入位置怎样定位?观察插入菜单,如何选择操作?图片进入后选中它有什么现象?如何选择设置图片的属性?让学生分步思考、分析,在操作中解决问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5.任务反馈与讲评

教师在一半以上的学生完成作品时进行讲评,挑选出在体裁上创意新颖、版面布局有特色、技术处理技巧较高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谈对作品的设想、布局设计和技术处理的想法。讲评和反馈能有效解决学生理解上片面的问题。

6.效果评价与成果展示

每个学生的个人简历排版各有特色,运用技巧各有个性。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创作劳动的重视,既给予他们压力也给予动力。在评价的同时培养学生间相互切磋、协作的精神。当然对于作品中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出,让同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事实上表扬中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和提高。通过“任务”创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而且让学生从中探索出了软件使用的一般学习方法。

三、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考虑

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任务”。制定任务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区别对待。在学情定位较为准确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任务,以便于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首先,注意任务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其规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知识的前后联系等诸多因素,“跳一跳,摘得到”有利于学生保持探究的可持续性。其次,“任务”的设计应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应考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任务的思想,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设计的任务须承上启下,前后关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任务”的设计呈现出复杂化,通过任务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由于“任务”的设计从内容、难点、疑点上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从而在时间与空间上给予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有利时机。对于自主可以完成的“小任务”,教师要求学生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难度较大的“小任务”则提倡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通过相互协作、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共同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任务”的驱动下他们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获得材料、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起着组织、示范、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主导作用。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利用计算机亲自实践去完成“驱动任务”(如制作一件作品、编制一个程序等)都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反复动手调试,这就是一个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效果反馈与评价,进而改进或调整后续任务和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取“效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以期收集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及任务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任务驱动的实施效果。

四、结论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内容非常丰富,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只是皮毛,需要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有效地驱动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解决学生水平层次不一带来的实践教学难题,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最终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别的实践学科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有些教学内容并不完全适合用“任务驱动”。如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病毒防范、操作系统等有关知识都不适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存在任何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的教学模式。

[1]黄洪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黎德森.任务驱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1,(5).

[编辑:郑方林]

G434

A

1671-7503(2016)17-0069-03

猜你喜欢
驱动信息技术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