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2016-02-15 06:01高强李红张妍妍
职教通讯 2016年32期
关键词:共青团校园文化工作

高强,李红,张妍妍

新常态下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高强,李红,张妍妍

针对新形势下共青团面临的“三个根本性问题”和“两大战略性课题”,高校共青团要树立“新常态思维”,围绕以育人为核心的工作理念,注重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学习意识,巩固与发展新媒体、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社团阵地,竭诚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共青团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常态

一、牢固树立以育人为核心的工作理念

青年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团的工作要把握住根本性问题,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3]现阶段,共青团要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战略高度,积极为社会培养青年建设人才。高校共青团要围绕这一核心任务,充分发挥思想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优势,努力培养“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优秀青年人才。

(一)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引导

政治性是共青团的灵魂,是做好青年工作的根本保证。高校共青团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用伟大的目标感召青年,用光明的未来激励青年,不断增强青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增进对党的信赖、信念、信心。[3]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组织青年学生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党史团史,增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正确看待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强化正面宣传,突出典型示范,引导青年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法规,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增强青年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基石。高校共青团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激发学习热情,优化学习环境,帮助青年学生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大力宣传表彰创新创业典型,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环境;通过组织专业技能培训、举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专业技能比赛,提高青年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建立通用能力培养体系,着力增强青年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自我规划能力、积极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

二、切实加强“两个建设”,提高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队伍建设

推动共青团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关键在团干部。高校共青团要进一步加强团干部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工作勤奋、作风优良、青年信任”的团干部队伍。要教育团干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要了解青年的思想状况和所需所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不断提高服务青年的意识和本领;继续开展高校团干部到地方团组织挂职工作,深入基层接触社会生活,经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考验。

团员是团组织的主体,建设一支“思想进步、作用明显、规模合理”的团员队伍,是保持团的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要抓好团员青年的经常性教育机制建设,促进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团员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要注重发挥优秀团员在青年群体中的示范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荐优秀团员成为党的发展对象,为党输送新鲜血液。

(1)和国外商业银行相比,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管理的方法较少,严重影响了不良贷款的处置效率。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常常选择以资抵债,但各种抵贷资产的处置变现效率低下,难以实施到位,有时押而不抵现象的出现,同时也加大了风险。

(二)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组织运行的有效保障。近期,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组织提出了明确要求,团中央通过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决议》和《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决议》,为今后一段时期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指引。高校共青团要紧盯上级文件精神,及时建立和完善适应时代要求、切合高校实际、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提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高校共青团深化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三、不断强化“三种意识”,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是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新形势下,共青团的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要求高校共青团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共青团的工作规律,不断研究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要大力推进共青团的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和机制创新,使高校共青团永葆生机和活力;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破解共青团事业面临的新难题,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强化品牌观念,结合“一团一品”创建活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具有长效性的品牌活动,用品牌活动凝聚团员青年,提升团工作水平。

(二)强化服务意识

当代青年的追求和梦想丰富多彩,需求和诉求也日益广泛。高校共青团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着力解决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才能更好地凝聚和吸引青年。针对青年学生最为关切的就业创业需求,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青年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及时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拓展高校共青团工作领域,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结对帮扶的同时,开展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和“心理阳光工程”,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延长高校共青团工作手臂,对生活工作存在突出困难的流动大学毕业生,要积极主动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认真反映他们的诉求,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

(三)强化学习意识

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高校共青团工作者要常怀“本领恐慌”,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努力建设学习型团组织;要明确学习内容,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学习制度,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带着学习中的问题深入到实践中,在实践的深厚土壤中不断汲取营养。

四、巩固和发展“四个阵地”,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

(一)新媒体阵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逐渐成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空间。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88亿人,手机等移动端网民6.2亿,这其中绝大多数为青少年网民。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思想意识的最重要渠道。高校共青团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组织、服务、引导青年学生。鼓励团干部通过新媒体与广大青年互动交流,主动回应青年的现实关切;培养优秀团学干部成为“网上意见领袖”,在新媒体上发出正面声音,开展负面信息网络斗争,积极引导网上舆论;深入研究青年学生的需求,建立一批积极向上的网络组织,有效覆盖广大青年网民,牢牢把握新媒体阵地的话语权;依托国内主要门户网站的微博平台,构建高校共青团微博工作体系,培养“名V”博主,弘扬网上“正能量”;建立高校共青团网上工作平台,推动团员信息、团组织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实现高校团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二)校园文化活动阵地

校园文化活动是共青团凝聚、鼓舞、教育青年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活动形式,具有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多年来,高校共青团运用艺术、时尚、情感的元素,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目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以文艺、体育类为主,在形式设计上过于强调活动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忽视了活动的育人功能。新常态下,共青团要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整合校园文化活动资源,建立以“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4]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将理想信念、法制教育、技术技能、通用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社会实践阵地

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共青团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让青年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是检验知识、丰富阅历的课堂,是锤炼意志的熔炉,是增长才干的必由之路;要鼓励学生走进企业,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强化职业素质;要整合有效的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有效平台,提供有效保障。

(四)社团阵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呈现出多元化、分众化特点,各类兴趣爱好型社会组织蓬勃发展起来。高校共青团要准确把握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努力把兴趣广泛的青年学生吸引到学生社团中,保持和巩固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加强对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引导,建立社团联合会组织,健全社团规章制度,使社团的管理和发展有章可循;在学校层面统筹配置社团指导教师,培养社团活动骨干,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对不同类型学生加以分类引导,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作为高校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高校共青团要树立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新常态思维”,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青年运动时代主题,聚焦“三个根本性问题”和“两大战略性课题”,注重思想引导、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制度建设、强化从严治团,把广大青年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1]人民网.积极稳妥地深化共青团改革——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 [2015-10-09].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1009/c40 531-27675458.html.

[2]吴庆.新常态下的组织转型——2015年中国共青团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2):1-6.

[3]新华网.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EB/OL].[2013-06-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3-06/20/c_116229107.htm.

[4]高强,李红,周树会.高职院校共青团“333”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3(23):25-27.

[责任编辑李漪]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基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XHXS2015040);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研究课题“职业发展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HXS201504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指导项目“现代学徒制视野下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SJD489);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B-b/2015/03/015)

高强,男,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共青团建设;李红,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共青团建设;张妍妍,女,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共青团建设。

G711

A

1674-7747(2016)32-0070-03

猜你喜欢
共青团校园文化工作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不工作,爽飞了?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