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霞
(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贵州与东盟教育合作需求、优势互补及困境分析
张成霞
(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中国与东盟的教育交流也迈进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背景、教育体系和发展阶段皆有相似之处,互补性较强。双方在汉语教学、人员培训、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方面需求增加。近年来,贵州与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日益紧密,但也存在信息缺乏、了解不够、经费有限等困难。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从多个角度分析贵州与东盟的教育合作需求、优势互补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促进双边教育交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的对策和建议。
贵州;东盟;教育合作
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背景、教育体系和发展阶段皆有相似之处,互补性较强。近年来,双方在经贸等多领域的紧密合作,为双方教育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资源分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双方加强合作,将有利于区域教育资源重新分配及合理配置[1]。高校之间通过利用自己的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或其他类型的学科进行交流,互相吸引学生,既可充分利用自身原有的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又可以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设置和浪费。对于那些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技术和教育相对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国家而言,这是一个可以利用其他相对发达国家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好途径[2]。通过双方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各国教育的互补协作,资源共享,获得双赢,不断提升双方教育发展水平。
对于东盟大部分国家来说,迫在眉睫的任务则是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高质量毕业生,而这些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相对欠缺,与贵州的交流合作正好能弥补不足。而教育资源富足的东盟国家也能为贵州提供教育资源补充。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调研,从多个层面分析贵州与东盟的教育合作需求和优势互补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促进双边教育交流合作,实现多赢的对策和建议。
课题组分别对贵州15所高校和东盟15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了近30多名东盟大中学校长、教育官员、高校国际交流负责人(涵盖东盟10国)以及50多名东盟留学生和贵州高校学生,并结合文献分析,就双方教育合作需求、优势互补及困境进行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如下:
(一)汉语需求持续升温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学习汉语成为吸引东盟学生到中国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课题组访谈50多名来自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老挝、泰国、越南等国留学生,他们一致认为,学会汉语非常有用,不仅好找工作,而且收入不菲。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本江厅长介绍,有大量老挝学生希望到中国留学,不管什么层次的教育,只要会汉语,回国后都有用武之地。经贸、旅游、金融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留学回国后,在就业市场很抢手。柬埔寨智慧大学诺塔纳副校长认为,一体化后的东盟,除了英语,该地区最通用的语言就是汉语。
越南河静省中等职业学校阮文坛校长介绍,河静省位于越南中部,与中国的教育交流还不是很多。由于台商在该省创办大企业,约需3万名员工,从技术人员到一线工人,如果懂汉语,就很受欢迎。2014年年底统计显示,在华泰国留学生超过2万人。泰国的“汉语热”也在逐渐从校园蔓延至整个社会。如今,从王室到政府官员、从普通公务员到旅游等服务行业,泰国正在掀起一股“全民汉语热”。据了解,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等全泰多所孔子学院已经陆续为泰国王宫以及移民局、机场海关、教育局、文官委员会等众多泰国政府部门开设汉语学习班[3]。在柬埔寨人心中,学习华文就是传承传统文化,不懂华文相当于自我边缘化。中国是柬埔寨最大的投资国,会汉语很吃香,越来越多柬埔寨青年期待留学中国。中老贸易增加是当前老挝人学习汉语热情高涨的原因,在万象,中文是除老挝文、法文和英文以外,最常出现和用到的文字。
印尼学习汉语人数逐年增长,不仅是华人,印尼本土人学习汉语的比例也在增加,汉语教师供不应求。汉语在菲律宾的普及率虽然很高,但是能够做到流利交流的人并不多,再加上越来越多中国旅游团的到来,汉语导游必然成为老板优先录取的对象。
(二)汉语教师及小语种人才需求增多
接受问卷调查的15所东盟高校中,有12所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其中5所开设了中文专业。随着汉语在东盟国家需求的增加,合格汉语师资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汉语市场需要。研究发现,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比较缺乏专业知识、语言技能、教学技巧,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缺乏到中国学习的机会;在缅甸华文教育资源零散,不成规模,不便于共享资源,师资不足且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大,影响华文教育的质量。因此,他们迫切希望中国能派出更多的教师和志愿者到缅甸教授中文。
据估计,如果全印尼的国民学校都开设华文课程,需要数万名合格的华文教师,在印尼,中文教师很“走俏”,收入高,受尊重。印尼教育官员希望中国选派更多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能够参加到印尼华文教育中,还希望中国协助印尼开办独立华校。
随着中越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商人来越南投资兴业,增加了越南对中文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越南多所大学都开设了中文专业,中文成为越南高考文科类考生最喜欢填报的专业之一[4]。在汉语教学日益扩大的背景下,越南汉语教师也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老挝也面临着同样的现状,老挝琅南塔省每年都从中国四川、云南等省招募30多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到本地的中小学教授汉语。
此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随着众多的企业落地,亟需大量通晓当地语言、熟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人文地理的人才,特别是了解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乃至西亚国家政治、经济及风土民情的人才。而熟练掌握亚洲小语种的人才更是奇缺,遭遇“小语种危机”,由此看来,小语种教学和小语种人才培养任务很重。[5]
(三)对技术培训和技术援助需求迫切
调研中发现,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在汉语、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青年干部培训、农业和信息技术人员培训、中文与东盟语种翻译人员培训、医务人员培训、中文导游培训、妇女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方面有很大的需求。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的高校则希望与中国开展合作办学,提供学生实习、实训机会,开展合作研究,共同建立教育中心等。例如,近年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越南、老挝、缅甸、菲律宾等国培训了杂交水稻、玉米、甘蔗、果树嫁接及现代农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达1600多人;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从 2009年起通过越南共产党中央组织部的“165”项目及其衍生项目,为越南举办了近50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越南青年干部逾千名;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近年来为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印尼等国培训教育官员、中小学校长和汉语教师2500多人[6]。云南民族大学“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和“云南民族大学国际职业教育勐腊培训基地”,为老挝籍人员提供语言、劳动技能、健康教育、中国文化等方面的培训;云南农业大学为老挝、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从事农业研究、生产的专家和一线工作者提供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成都中医药大学与泰国相关机构合作举办中医针灸培训班,与新加坡中医学院、新加坡中医学研究院、新加坡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等合作,举办研究生、专科进修及合作办学等项目等。
东盟国家同时也希望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当地指导和培训技术人员及工人,甚至在当地建立培训基地、科研所或者办学。例如,从2009年与老挝农林部合作建立“中国云南农业大学老挝玉米科技示范园”开始,云南农大先后与多个东盟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项目合作,在当地建立研究所、在当地审定品种、在当地建设种植基地、在当地销售种子。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还在老挝承建了“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成都中医药大学与马华医药总会合作在马来西亚建立“中医药糖尿病防治中心”,与印尼中医协会、茂物农业大学合作(选派医生赴印尼培训:杵针)等。
(一)贵州对东盟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与互补
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相对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投入较多,教育体系日趋健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配套建设等教育资源较为充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教育制度受西方国家影响较大,与英美高校联系密切,教育体制完善,英文教育水平较高,高等教育方面都很具特色,国际化程度也比较高,留学费用相对欧美和日韩较低,这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又与东盟国家临近的贵州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留学选择。新加坡是亚洲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都是举世闻名的高等学府,因此,新加坡成为中国学生留学东盟的首选国。中国学生青睐的专业有酒店与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会计、金融管理、动漫、多媒体设计、大众传媒等。在高校合作中,选派教师到新加坡访学、开展科研合作对促进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
中国学生选择留学马来西亚的比例也是很高的。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最著名的是双联课程和学分转移课程,一种独特的国际化水平较高的教育模式,即马来西亚众多的高等院校实行与英、美、澳、新大学联校的教育体制。而且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双方互相承认学历。[7]
泰国高等院校与欧美等知名院校有联办合作协议,有些大学以中英泰三语授课,课程国际化,符合条件者可选择到国外大学继续深造。泰国的高校还采取中文授课的方式,吸引大批中国学生赴泰留学。例如,泰国博仁大学中国-东盟国际学院的海外华文项目逐渐为中国学子熟知,已开始成为中国留学生的新选择。
菲律宾是世界上第三大说英语的国家,英语普及率很高,并被作为高校的教学语言,其优势专业跟英语紧密相关。其医护类专业(临床、口腔、护理、药学等等与教育互相衔接)、英语教育、酒店管理、观光、工商管理、大众传媒、商科(会计、经济、金融等等)、艺术、设计、计算机等,就业前景都比较好。
在双方教育合作不断发展的同时,各国对国际教育合作、职业培训、留学咨询等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从成效和趋势来看,与东盟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成本低、成功率高、收益大。当前,无论是与东盟合作办学,还是发展职业培训、留学咨询等服务都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机遇。
(二)东盟国家对贵州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互补
东盟一体化进程将加速高技术职业人才的流动,东盟国家绝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国,需要大量高技术职业人才参与推动经济发展。目前,东盟各国都十分重视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但由于各国国情不一、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教育发展模式不一,对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评估标准也不统一。东盟希望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地区的合作而成为全球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与中国的合作极为重要,东盟职业技术教育升级需要中国真诚的帮助。[8]
从贵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与东盟的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是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的举措。贵州与东盟国家在教育合作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互补性。首先,贵州在气候、生活习惯、风俗等方面与东盟国家,特别是泰国、越南较为接近。这些国家的师生对来贵州学习生活较为适应。由于在贵州学习生活的费用较国内其他地区要低,有利于吸引更多东盟学生来贵州求学。其次,贵州各高校收取的留学生学费都很低,住宿也很便宜。而且很多高校都设立了面向东盟留学生的奖学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东盟留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再则,东盟国家大多数属尚未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农业、林业、畜牧业、旅游业实用人才市场需求大。而我省的高校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能为他们提供教育服务和支持。
(一)双方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合作渠道少
从调研结果来看,东盟高校在与中国的教育交流合作中,遇到的困境,按严重程度名列前三的依次为:双方学校重视不够,缺乏信息与合作渠道,对交流合作缺乏兴趣。访谈中了解到,贵州一些高校对与东盟开展交流合作的兴趣不大,不如与欧美国家开展交流合作有吸引力;东盟国家的很多高校对与中国高校的合作也不够重视,除了对北京、福建、广东、云南、广西高校的了解比较多外,对贵州的了解非常有限,即使是像“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这样重要的活动,东盟国家高校和个人知道的也不多。老挝的一位教育官员说,老挝全国有5所国立大学,但除了老挝国立大学,其他国立大学很少获得与中国交流合作的机会。因为双方缺乏了解,找不到合作渠道。信息欠缺、人脉不足,严重阻碍了双方的交流合作。
(二)资金支持力度有限
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东盟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学生都希望到中国留学,现在也逐步把贵州作为主要的留学目的地。由于本国经济条件所限,他们都希望获得各种奖学金资助到贵州留学。而目前国家、贵州省和贵州高校能提供给东盟学生的奖学金还比较有限,要大幅度提升来黔东盟留学生规模,有相当大的难度。另外,贵州省面向东盟的培训也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东盟国家学员到贵州参加培训也主要依靠培训单位提供资助。如果没有相关部委、地方政府或企业的项目支持,靠培训单位出资,很难支撑培训项目持续开展。
(三)彼此了解不充分,语言基础薄弱
贵州学生选择到东盟留学的数量不多,即使选择也基本希望去新加坡,尽管有贵州省“千人留学计划”的支持,学生也宁可去没有语言障碍、文化相通的台湾,而较少选择去泰国、马来西亚这样教育质量和生活条件较好的东盟国家。究其原因是,去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留学、访学,需要良好的英语基础,这恰恰是贵州学生比较欠缺的。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更希望到英美或者其他发达国家留学。
反之,东盟的其他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学生对贵州知之甚少,选择来贵州留学的屈指可数。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文莱、菲律宾是东盟英语水平较高的国家,交流生都希望到能提供英语授课的学校学习,取得原学校要求的学分,这成了国际学生流动的短板。
东盟国家的“汉语热”催生了对汉语教师的大量需求,然而调研中发现,贵州高校里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愿意去东盟国家如越南、老挝教汉语的很少。究其原因:一是对东盟国家不了解,担心生活不适应,环境不安全;二是有些国家的生活条件较艰苦,待遇低,怕吃苦,不愿去;三是语言不通,担心不能胜任工作等。
(四)援外培训缺乏统筹规划,特色不明显
贵州省面向东盟的培训才刚刚起步,面临诸多困境。一是对东盟教育培训需求了解不够,经验不足,资源尚未整合,培训目标和定位不明确,也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二是缺乏品牌项目,贵州特色优势不突出;三是缺乏有国际经验的培训团队,培训者的语言能力(英语及小语种)有待加强;四是与东盟联系的渠道少,利用东盟培训资源不足。
(一)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支持
一是争取更多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如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面向东盟的特别奖学金,以及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培训项目,如“亚洲专项资金”项目支持;二是增加本省奖学金的名额和力度,设立东盟专项奖学金,甚至东盟国别奖学金(如老挝);三是鼓励高校设立校级奖学金,贵州省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寻求企业、民间组织及个人赞助设立特别奖学金,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多渠道资助,构建政-校-民-企联动机制;五是与东盟国家联合设立专项奖学金等。
(二)多元宣传推介,深化相互了解
促进东盟对贵州的了解和贵州对东盟的了解势在必行。多管齐下,才会收到良好效果。一是组织东盟国家高中校长、高中生到贵州进行文化体验和考察,他们将成为最好的宣传员,有助于推动东盟学生来黔留学;二是在东盟国家的一些名校设立贵州高校代表处和东盟(或某一国)-中国研究中心,将会更好地促进彼此的了解和双边交流;三是完善贵州高校英文网页,并适时更新,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东盟语种网页,更有利于东盟国家对贵州高校的了解;四是走进东盟做教育宣讲和推介,举办教育展;五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邀请东盟国家媒体参与采访报道,并专题介绍贵州和贵州的高等教育等。
(三)统筹规划,优势互补
贵州省在制定与东盟开展教育交流合作规划时,需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和需要,提出不同层次、类别的合作模式和策略。例如,对于很发达的新加坡和欠发达的老挝,贵州可从前者引进先进的教材、师资、教学方法等教育资源、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自身能力建设。后者则是为其提供技术培训,提供学历教育,培养其所需的稀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此外,合作层次可延伸到高职高专和高中。例如,与教育资源相对富足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联合开设预科课程或建立预科学院。吸纳更多的民办学校参与贵州与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贵州省不同层次和类别的院校,在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时,要突出特色,充分体现优势互补,重视实效。
(五)整合资源,做好培训
1.充分调研,了解东盟教育培训需求
贵州省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大学分别在2012年和2015年获批成为“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单位。贵州高校要积极走出去,深入东盟,与东盟国家的高校、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调研,充分了解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教育培训需求,找到合适的伙伴,结合国家的战略及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制定面向东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发挥“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的平台作用,使贵州教育真正服务国家外交战略需要,服务东盟国家人才需求和自身建设需要。
2.整合资源,打造东盟教育培训品牌
整合“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建设院校的资源,突出实用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如大数据)的优势,注重打造培训的“品牌”项目;统筹面向东盟的培训工作内容,提高教育培训的综合效益;利用教育培训带动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特别是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课程和授课教师,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努力将“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面向东盟的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3.利用贵州职业教育优势,拓展东盟教育市场
过去几年,贵州省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职业技术院校与东盟的合作日新月异。贵州应在一些重点职业学校中,设置东盟国家有较大需求的特色学科,令在黔的东盟留学生由学习汉语为主,转为以专业学习为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贵州在大数据、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矿产资源开发、轨道交通、中医、中医药制药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应该利用这些特色和优势,为东盟国家培养急需的高层次和技术型人才。贵州还要利用清镇“职教城”优越的环境、优质的师资、精良的设备建设面向东盟的职业实训基地和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综上,由于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教学质量以及语言应用情况各不相同,教育领域对中国的需求与互补性也各异:其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对汉语的需求更加广泛,扩大贵州在东盟的汉语推广正逢时宜。贵州高校要抓住机遇,努力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水平。其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的高等教育质量较高,英语在这些国家都很普及,一些实用性学科和专业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轨,是中国学生赴东盟留学的理想选择。因此,贵州省要积极开展留学东盟的宣传,使贵州的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国情、教育状况,把这些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从而推动双边学生流动。其三,这些国家的很多学科和专业都很先进,在高校基本能用英文沟通,加强教师交流和科研合作,互学互鉴,有利于提升贵州高校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其四,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的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自身财力有限,学生都希望得到奖学金到中国留学。因此,贵州省和贵州的高校,应通过设立东盟留学生专项奖学金,甚至是东盟国别奖学金,招收优秀的东盟学生来黔留学,而且贵州高校应该针对东盟学生的基础、特点、兴趣设置专业和课程,可能的话辅以东盟语言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使东盟学生学得更扎实,更有效。双方必须并肩携手,才能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协同发展的远景目标。
[1]郭冬妮.博览会力促中国-东盟教育合作[N].广西日报,2011-06-17.
[2]韦朝晖,陈万华.拓展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业合作新思路——实施泛北部湾国家大学生流动活动计划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2009,(7):48.
[3]韩硕.泰国掀起“全民汉语热”英文编辑学中文[N].人民日报,2013-07-22.
[4]越南教师:我们渴望更多了解中国[N].人民日报,2015-11-05.
[5]瞿振元.“一带一路”带来的教育新使命[Z].光明论坛(第86讲),2015-08-13.
[6]陈娟.东南亚留学生对广西情有独钟[N].南宁日报,2014-09-20(2).
[7]李杨.去年中国学生留学马来西亚人数翻倍学历互认是主因[N].新快报,2014-07-16.
[8]杨云.综述: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健全机制是关键[EB/OL].2014-09-02,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9-02/ 6555104.shtml.
(责任编辑:徐国红)
An Analysis on Guizhou-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Demands,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Difficulties
ZHANG Cheng-xia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hina-ASEAN strategic partnership,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has moved to a new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hase.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share similarities in cultural backgrounds,education system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ages,and hav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The cooperation demands are increasing rapidly in term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personnel training,joint education programs and student mobility.In recent years,while the education cooperation tie between Guizhou and ASEAN countries has become closer,cooperation obstacles still exist such as a lack of information,understanding and insufficiency of funds.This paper,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survey,aims at analyzing Guizhou-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demands,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difficulties in cooperation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in an effort to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Guizhou-ASEAN bilater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achieving mutual benefits and win-win results.
Guizhou;ASEAN;education cooperation
G648.9
A
1009-3583(2016)-0074-06
2016-03-09
2014年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十大课题“融入东盟教育圈的贵州教育走出去战略研究”(2014ZD007);2012年贵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一般项目“贵州省与东盟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思路及对策研究”(GDYB20120092)
张成霞,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东盟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