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明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济南 250001)
摭论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韩延明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济南250001)
[摘要]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前提和根本。罗荣桓进入鲁南后,将政权建设视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强力推进鲁南抗日民主政权的创建与发展。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乃维护群众利益、坚持统一战线、善做群众工作、机构清正廉洁。其做法和经验,有些及至今天仍对我们不乏启迪和教益。
[关键词]罗荣桓;鲁南;抗日民主政权①
1939年秋,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师部和主力一部挺进鲁南。他们以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披荆斩棘,奋发踔厉,进军郯码平原,开展滕东反顽和兑头沟伏击战,三打白彦镇,粉碎日伪军“扫荡”,不仅实现了罗荣桓提出的“以抱犊崮山区为中心、向北向西连接大块山区、向南向东发展大块平原”的战略构想,而且先后打通了鲁南与华中、鲁中、湖西、滨海周边四区的联系,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开创了鲁南抗战新局面,筑起了摧不毁、打不垮的“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钢铁长城,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山东人民心中树起了巍巍丰碑。本文试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鲁南抗日民主政权的创建历程、施政纲领、现实启迪作一浅析。
一、鲁南抗日民主政权的创建历程
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保证。二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没有根据地就没有稳固的政权,没有政权便没有巩固的根据地;政权是根据地存在的显著标志,根据地是政权建设的必要依托。抗战初期,毛泽东就提出:“在收复的地区应即建立政府。”[1](P65)罗荣桓进入鲁南后,坚决贯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以及北方局的指示和部署,在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强力推进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和发展。
第一一五师入鲁之前,鲁南只有日伪和国民党的政权。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的供给,只能靠募捐和自筹来解决,且时常受到日伪的封锁和国民党的限制,兵源和财源根本无法保证。罗荣桓坚决纠正过去那种忽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现象,要求“主力部队不仅有掩护地方党的任务,而应以武装力量从各方帮助地方党开辟工作”,切实“加强政权工作,自上而下的、自下而上的争取政权,准备政权工作干部,开辟财源”[2](P55)。他从湖西抵达鲁南经过邹县时,就委任步云亭为邹县县长。到鲁南后,他把第一一五师收复河北省曲阳县后曾在那里当过县长的师政治部民运部长潘振武,派到峄县担任工委书记。潘振武带领工作队,很快建立了峄县抗日群众动员委员会①。1939年11月20日,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王家湾正式成立。这是鲁南第一个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在山东起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潘振武即率峄县支队主力,开展平原和峄南地区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县6个区的政权机构都迅速建立起来。罗荣桓亲自总结了峄县建政的先进经验,并在鲁南各县大力推广。
随着军事斗争的节节胜利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日益巩固,在罗荣桓的推动下,从1939年底到1940年春,鲁南先后建立了邹县、郯城、苍马、费县、邳县、临沂、费北、费南、泰宁、东海、滕东11个县级政权。此外,还有38个区、171个乡(改造的108个)、2100个村庄(改造的1108个村)也相继建立了政权机构。这是鲁南地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黄金时期[3](P242)。在此基础上,1940年6月11日,鲁南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臼子峪召开,到会代表达400余人。罗荣桓出席会议,接见了各地代表,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在会上作了关于抗日民主政府之性质和任务的报告。会议根据“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了鲁南参议会和鲁南专员公署,彭畏三当选为参议长,于化琪当选为专员。至此,鲁南抗日根据地从下到上都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
二、鲁南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
马克思曾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一个政权要获得政治认同和民众认可,必须能够提出解决时代难题的方案,并使大多数人从这一方案中获得利益、看到希望。就此而言,纲领,与践行一起成长。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之后,有的同志就盲目乐观甚或沾沾自喜,但罗荣桓认为:“今天的政权还不是依靠真正的群众运动,而是依靠军事力量取得的。”[4](P64)因此,必须制定正确的施政纲领和方针政策,力求赢得更多的政治加分,以扩大政治认同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对此,罗荣桓明确指出:“什么是共产党对政权的正确态度与正确关系呢?共产党自己所提出的政治纲领及某一时期的政策方针,是要通过党员取得党外人士的合作,而不是站在政权之上去命令包办政权。……共产党对政权是要向人民负责的。”[5](P328)
(一)切实维护和解决群众利益问题
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同时又是享有社会财富、不断满足自身需要的利益主体。帕累托最优原理告诉我们,在调节利益关系中,应给同盟者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并且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在政权建设中,如何使群众获取最大利益,是党在领导根据地建设中遇到的重大实践课题。
罗荣桓坚决反对只注意上层统战工作而忽视发动基本群众的倾向,提出不能以迎合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抹煞和忽视下层群众工作与发动广大农民,“而是从尊重他们一般利益开始,去推动他们进步,以求得在目前阶段上不致使封建地主与广大农民发生尖锐的阶级对立,以获得广大农民迫切要求的现实,与便利于广泛地发动群众组织成为宏伟的抗日力量”[6](P90~91)。有一次,工作队在白彦、天宝山一带帮助农民收麦。群众起初害怕抢占他们的劳动果实,就婉言谢绝了。后来,群众看到战士和干部不但不要群众的东西,反而把麦子割好捆好,整整齐齐地送到打麦场上,便全部消除了疑虑。有的老农感慨地说:“自古以来没见过这样好的队伍,八路军真是人民的子弟兵。”从此,国民党的反共宣传不攻自破。农民都争先恐后地请部队到村里去开展工作[7](P166)。
峄县抗日民主政权成立后,立即颁发布告,动员群众团结起来,努力增加生产、支援部队,还发起募捐运动。群众积极响应号召,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甚至连敌占区的群众也深更半夜偷运粮食送进山区,供给主力部队和抗日民主政权。费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特别提出要注重改善群众的生活,解除民众的痛苦,实行减租减息,推行合理负担,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实行一切有利于民生事业发展的政策。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不仅全部废除了苛捐杂税,还在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增加工资等方面做了大量利民惠民的实际工作,既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兼顾了地主的部分利益,有力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鲁南抗日民主政权积极推进民主政治改革,采取多种形式推行民主选举,改变过去土豪劣绅掌控乡村社会的状况,使抗日根据地形成了空前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局面。正如罗荣桓所说:“创造了民主政权,初步的推行了民主政治。泰西十个县政权,鲁南六个县政权,苏鲁边有三个,共十九个(冀鲁边在外)县政权,颁布了法令,采取了相当的民选。”[4](P59)同时,大力发展民众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不断提高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
(二)严格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其他阶级、阶层一致抗日并与顽固派斗争的政治联盟。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付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政权。正如罗荣桓所言:它“不是工农民主政权,也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权,而是抗日民主政权,是统战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政权”[4](P65)。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民族资产阶级、地方实力派、开明士绅都属于中间势力,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争取的对象。罗荣桓到鲁南后,即对当地的实力派开明人士万春圃、孔昭同做了大量工作,使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定地投身于抗日战争的伟大斗争中来。
为了团结社会各阶层共同抗日,罗荣桓十分注意争取党外人士到抗日民主政权中去,不但对万春圃、彭畏三、高赞非等知名人士委以重任,常常和他们促膝长谈,成为知心朋友,而且还团结了许多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的爱国人士,使他们在发展地方武装、开展敌占区贸易、瓦解日伪军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作用。鲁南地区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是社会的少数,真正的大多数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阶级和阶层,团结中间势力也就带动了中间阶层,从而获得了大多数的政治认同。
(三)增强善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只有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和团结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推动社会前进的目标,卓有成效地完成特定时期的历史任务。当时,鲁南地区的特点是封建势力十分强大,广大农村被地主武装割据,非常闭塞、落后,群众运动受到压制,而鲁南党组织是在军事力量推动和统战工作影响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所以群众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发动群众尤为迫切。罗荣桓指出:“政权工作的深入与巩固是依靠党的群众工作,党的群众工作的发展是唯一可靠的保证。”[4](P65)他从第一一五师抽调了大批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潘振武任峄县县长后,他又调师教导大队政委刘兴元任民运部副部长。民运部设有民运工作队,有四五十个干部,绝大部分都长期分散在各个县、区,组织自卫团、农会和各种群众团体,开展减租减息,建立党的组织和区乡政权。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不仅颁布并实施了减租减息政策,还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召集本县大地主、资本家开会,使他们主动接受党的政策,照原租减25%,债主利息减半。大地主崔鹤峰不仅热情地款待了政府工作人员,还当即从家里拿出20多枝步枪、驳壳枪交给政府。枣庄面粉公司总经理李云卿听说抗日根据地有困难,便拿出1万多元民生银行钞票支援东进支队。鲁南抗日民主政权通过灵活多样的政治动员开展群众工作,启发群众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觉悟,从而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支撑力量。
在做群众工作方面,罗荣桓处处发挥表率作用。1940年8月,郯城县政府为了保护青纱帐,便于反“扫荡”,要求老百姓只割高粱穗、不砍高粱秆,谁砍了高粱秆就会被抓到县政府审问,有的人还挨了打。罗荣桓知道后,耐心地对县政府的人说:对群众不要强迫命令,可以动员群众晚砍些日子,但是群众要烧火、要种地,高粱秆迟早要砍的,不能动不动就抓人,更不准打人[8](P225)。确实,做好错综复杂的群众工作,决不能信马由缰、任性而为,更不能失之担当、无所作为,必须科学谋划、未雨绸缪。
(四)打造清正廉洁的政权机构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方可赢得人心。清正廉洁,遏制腐败,是鲁南抗日民主政权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郯城县第一任县长翟兴亚,上任的头几个月做了一些工作、办了几件好事,后来蜕变得贪污腐化、吃喝嫖赌,影响极坏。经罗荣桓、赵镈派人查实后,开除其党籍并撤销了一切职务。鲁南区党委以此为反面教材,警示政府工作人员要发扬和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艰苦奋斗方面作出表率,并责成专署召开政府工作会议贯彻这一精神。会议规定工作人员凡贪污500元以上者即判处死刑[9]。1942年6月16日,《大众日报》刊载了鲁南专署处理反贪污案件的报道:费南县抗日民主政府二科仓库主任,私造收据贪污税收田赋款1250元;县政府秘书处军用代办股长,三次贩卖流通券,贪污1340元。两犯均被依法判处死刑[10]。
罗荣桓及广大干部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节衣缩食、生活朴素,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例如,罗荣桓在滕东期间,见政治部秘书处的工作人员住在一间很小的屋子里,便坚持要他们住进自己较为宽敞的大房子里,而他一家则搬到那间小屋里去住。鲁南老百姓舍生忘死救护八路军伤员,掩护抗日民主政权干部,就是因为他们心悦诚服地认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真正是人民的军队,抗日民主政权是清正廉洁为人民办实事的政权。
政权为了人民,人民拥护政权,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显示出巨大的抗日力量。鲁南广大群众正是从抗日民主政权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从而真心实意地跟着共产党走,共同在鲁南大地上谱写了鱼水深情的光彩乐章,筑起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据1940年9月的统计,鲁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面积为276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1.7%;人口75万,占全区总人口的21.8%。到抗日战争结束时,鲁南抗日根据地拥有1.3万平方公里、250万人口,不但成为苏北抗日根据地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联络通道,也是华中与华北两大战略区的枢纽,为后来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现实启迪
历史是已经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正在展开的历史。鲁南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罗荣桓功不可没、彪炳史册。他所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和探索,直到今天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带给我们诸多深刻体悟和现实启迪。
第一,坚持政权建设的政治认同,夯实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政治范畴中的重要概念,是指一定政治体系中的政治主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现存政治客体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上的认同和行为上的支持[11]。实践证明,政权获得广大群众的政治认同后,不但会与群众结成坚固的利益共同体,而且会形成强大的政治合力。第一一五师刚到鲁南时,除少数开明士绅欢迎外,大都对八路军心存疑虑,寨门紧闭,甚至不让进村。对此,罗荣桓指出:群众不让我们进村,是因为对我们不了解。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群众宣传我军抗日救国的主张,以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绝不能与群众为敌[12](P332)。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大群众逐步认可了八路军和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前,苏联国内作了一次调查,认为苏共仍能代表工人的只占4%,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13]。对这样一个不能被人民认同的党,岂能要求人民在关键时刻拥护“他们”?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生生不息。
第二,坚持置群众利益于首位,密切党群血肉联系
利益关系是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党群关系本质上是以利益为基础的互动关系。只有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抗日民主政权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为此,罗荣桓指出:“要求得群众运动的发展,首先切实保障群众利益。”[4](P66)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了一整套经济、文化、教育政策,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积极性,使其更加认同、拥护和支持抗日民主政权。罗荣桓在论述“什么是群众路线”的讲话中指出:“它是领导与群众的结合,自觉与自发的结合。如果领导脱离了群众,就会变成官僚主义的领导;群众如果没有领导,也就成为自流。如果自觉与自发分离开,则自觉变成为主观主义,自发会变成盲目。”[5](P324)这段论述,今天读来仍觉醍醐灌顶。
当前,尽管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但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不能丢,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离开了群众,党就成了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注定要枯萎以至了无生息。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三,坚持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革命战争年代,敌人异常强大,改变力量对比最为关键,而统战工作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罗荣桓在鲁南抗日根据地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模范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领导鲁南广大军民民主选举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战,才形成了从抱犊崮山区到沂河平原那种“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的众志成城的局面。孔昭同在病重弥留之际对其子说:“共产党一定会胜利,你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8](P209)
当前,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单靠“千里走单骑”是不行的,必须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奋斗。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做好,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最充分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把统一战线作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第四,坚持务实清廉,做合格共产党员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清正廉洁作为必备的政治品格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作为鲁南党政军负责人,罗荣桓时刻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某次,罗荣桓吃到辣子鸡丁,起初以为是伙房改善生活,当了解到是万春圃送来的后,便拿出钱来让人送去,并讲明这是八路军的纪律。离开鲁南后,亲力亲为的作风一直保留着。例如在滨海,尽管患有严重的肾病和尿血,他仍亲自率领大家挖盐田。正是在罗荣桓的感染和带动下,鲁南军民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鲁南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会了一次餐,尽管有点肉,但主食仍然是高粱面煎饼”[14](P118)。即使在最为困难的1942年,鲁南干部战士都是在“半年吃树叶、地瓜秧、花生皮稀稀掺一点粮食的情况下进行作战”[15](P183)。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在廉政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及至今天仍令我们不乏启迪和教益。
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因而要以零容忍的态度、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驰而不息地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正如习近平所言: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面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广大党员要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流逝的岁月虽已拂去了战争的烟尘,但罗荣桓推动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光辉实践,却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发人深省的现实启迪。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丰富的政治滋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不断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如期实现。
(此文系2016年4月8日在枣庄市山亭区“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
注释
①罗荣桓早在分析泰西抗战初期的斗争状况时强调:仅仅依靠动委会是很不够的,要使动委会逐步向民主政权形式过渡,一旦条件具备,就应迅速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党政军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坚强的敌后战斗堡垒。参见《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编辑室:《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黄河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罗荣桓.创造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1940-01-06)[A].罗荣桓军事文选[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3]中共枣庄市委党史研究室.鲁南革命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4]罗荣桓.在鲁南吴家沟团以上干部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40-04-21)[A].罗荣桓军事文选[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5]三帅在沂蒙[M].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5.
[6]罗荣桓.关于创造鲁南抗日根据地的初步检讨(1940-08)[A].罗荣桓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7]于化琪.罗帅在鲁南二三事[A].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临沂市委.三帅在沂蒙[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
[8]《罗荣桓传》编写组.罗荣桓传[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9]于化琪.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及其政权建设[J].齐鲁烽火,2005,(1).
[10]李维民,权惠春.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历史贡献与经验[J].齐鲁烽火,2015,(2).
[11]胡建,刘惠.政治合法性基础视角下公民政治认同的客体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5,(8).
[12]《罗荣桓传》编写组.回忆罗荣桓[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13]周余云.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J].求是,2014,(4).
[14]林月琴.忆荣桓在山东[A].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临沂市委.三帅在沂蒙[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
[15]《大众日报》(1942-07-23)转引《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编写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杨全顺]
An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Political Power in South of Shandong
HAN Yan-ming
(Party History Research Center, CPC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Jinan 250001,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tical power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bases. Luo Ronghuan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litical power as an urgent political task and he powerfully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power after he enters South of Shandong. The guidelines of democratic political power are protecting the public interests, following the the united front, being good at the mass work, and being honest and upright. Some of his practices still offer insights for us now.
Key words:LUO Rong-huan; South of Shandong; anti-Japanese democratic political power
[收稿日期]①2016-04-10
[作者简介]韩延明(1959-),男,山东肥城人,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77(2016)04-0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