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群 林 琳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党史文化视角探析
谢群林琳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从党史文化的历史性和价值性角度出发,党史文化是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因此,党史文化要积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文化;融入途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强调核心价值观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深层意蕴,并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高度凝练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党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对加强意识形态整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积极探索党史文化视角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彰显党史文化的时代价值。
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1.党史文化的文化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方面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所以任何时期的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通过掌握了政治文化的人来能动地影响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定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
从文化属性出发,一方面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系列伟大实践中形成、发展并不断成熟起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党史文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来看,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主要是指物化形态的党史文化,具体来说包括战争遗迹、革命遗物等物质文化实体。制度层面主要是指以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为载体的党史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精神层面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理想信念、思想路线、优良作风、伟大精神等在内的深层内在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党史文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党史文化在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未来政治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决策,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
2.党史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指“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及竖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的特征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代并掩蔽现实的联系”[2]。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政党的成熟与发展都需要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特征和品格,以此来宣传展示政党所信奉和推崇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情感态度等基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作为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注重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构建一套自身的党史文化话语体系,并逐步将党所信奉和倡导的价值信条内化为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向度和精神追求,从而增强社会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地服务于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需要。因此,党史文化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特征和意识形态属性,一定历史时期发展成熟起来的党史文化总是在为当时的政党需要而服务。
1.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然性分析
价值观是人们进行是非评判的尺度与标准,是人们进行行为选择的依据与准则。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3]这一论断从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成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以“扣扣子”为喻,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当前由于国内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与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各种价值理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青年学生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加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和挑战,青年学生易出现价值困惑与价值迷茫。同时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缺少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理性认知。基于此,高校有必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认同居于主导地位、起着统领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青年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凝聚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力量源泉。
2.党史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思考
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4]这一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旗帜鲜明地阐释了新形势下强化历史思维的重要性,为党史文化彰显其时代价值提供理论支撑。
(1)从党史文化的历史性角度分析
党史文化根源于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两者同源同流、密不可分。
党史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为探索道路而前仆后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中去探寻;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为政治信仰而孜孜以求、上下求索的执着精神中去审视;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为社会重构而建章立制的思想路线、优良作风、制度设计中去考察。追溯历史,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性,才能促使学生认识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这些生动教材都将是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价值理念的理性认同与情感皈依,从而减少和规避青年学生的抵触情绪。
(2)从党史文化的价值性维度审视
党史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党史文化的价值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昭示历史价值。党史文化是党的历史与党的文化的有机结合,投射着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道路选择和政治决策。这就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教育提供深厚的历史底蕴支撑。二是精神凝聚和情感认同价值。党史文化中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生动体现,真情感召更能激起学生群体的情感共鸣。三是资政育人价值。党史文化是伟大成就、成功经验和经验教训的有机融合与互补。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导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积极运用党史文化中的成就鼓舞人、经验启迪人、教训警醒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加强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步骤。具有独特魅力和特色的党史文化根植于党的工作实践,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将党史文化融入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价值引导的内容体系、浓厚价值引导的历史氛围、提升价值引导的实效。
1.党史文化要积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丰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凭借其课程化、系统化、理论化优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将党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方面切实推进党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引导大学生群体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化大学生群体对党的发展历程和执政地位、执政合法性的政治认同和情感皈依,起到正本清源、端正视听的作用。另一方面突出党史文化育人的专业特色,通过与专业相关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接受党史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将党史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内容体系得以丰富拓展、历史根源得以深入挖掘。
2.党史文化要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浓厚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文化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任凭需要而主观建构起来的宏大叙事,而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属性不断凝练与提取的过程,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因此,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需追根溯源,浓厚历史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培育学生能力素养和道德情操的最直接的情境氛围,党史文化要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
一是要有计划地开展党史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党史文化的最新成果、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节日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诞辰等多种契机,以讲座、知识竞赛、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有特色、有吸引力和号召力的党史文化活动,于日常渗透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内化于学生的认知体系,并转化为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由内而外的行为自觉。二是要积极搭建党史文化的立体化宣传教育平台。找准党史文化与新媒体的契合点,利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定期推送党史文化教育内容,主动占领宣传舆论的主阵地,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3.党史文化要积极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育人实效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需要深度的理论解读,更需要广泛地躬亲践行。因此,高校积极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实践活动是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范式。党史文化要积极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运用党史文化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党史物质文化资源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支撑。依托物质文化资源,着力搭建和完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学生于社会实践体验中切身感受祖国的变化和社会的动态,审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体层面的具体体现。其次,党史精神文化资源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主体精神和价值理念支撑。依托精神文化资源,改变说教劝导、单向理论灌输的传统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在主动传播、主题实践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原为优秀典型人物身上所蕴涵的精神品格,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与行为认同。最后,党史制度文化资源为社会实践提供方向指引、规约实践行为。依据中国现实国情而创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制度是大学生遴选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与内容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任何偏离制度规约的实践活动无益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且势将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党史文化是高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供深厚的历史底蕴支撑、凝聚情感认同、资政育人。党史文化要积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大学生群体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推动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形成,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2]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1.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2-93.
[4]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1).
(责任编辑:王丽琛)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y History Culture
XIE Qun,LIN L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ThePartyhistoryculturestemedfromtheCPCitselfwithdistinctiveculturalfeaturesand ideological attributes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cultivating and promo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Consequently,thePartyhistorycultureshouldbeintegratedinto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college students’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so as to play a more activ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Party history culture;integration approach
G641
谢群(1988—),女,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5年天津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YB20154903);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5JDSZ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