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瑛 武 蕾 刘连幸 龙 娟
(1 河北省中医院肿瘤二科,石家庄 050011;2 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石家庄 050011;3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产科,佛山 528200)
腕踝针疗法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魏莉瑛1武 蕾2刘连幸2龙 娟3
(1 河北省中医院肿瘤二科,石家庄 050011;2 河北省中医院呼吸二科,石家庄 050011;3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产科,佛山 528200)
笔者以腕踝针为例介绍了该疗法的定义、优点、特点、作用机制、治疗步骤及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笔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应用发现,腕踝针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安全方便、简明易学的针刺疗法,该疗法可靠、实用,有效率能够达到70%以上,非常值得在中医护理工作中全面推广。
腕踝针;中医护理
腕踝针疗法是根据三阴三阳学说,按照病症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表现,在手腕或足踝部的相应点,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该疗法是第二军医大学张心曙教授于1966—1975年在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以神经症为主的疾病的经验基础上,受传统经络学说、耳针、穴位和针刺法的启发,从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的针刺疗法。
1.1 腕踝针疗法的特点 (1) 将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由前向后排列,用数字1~6编号,用于疾病的症状定位。(2)在上下肢的腕和踝各6个纵区内各定1个针刺点,也用数字1~6编号,与区的编号相同。应用时按疾病症状所在区选取编号相同的针刺点。(3)针刺进皮下要求表浅,避免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1]。
1.2 腕踝针疗法的优点 (1)应用面广。腕踝针的针刺部位虽只限在腕和踝,治疗范围却遍及身体的多种病症,对疼痛的疗效尤为显著,颇有“针到痛除”之速效,但腕踝针也并非万能。(2)安全方便。在腕和踝部行皮下浅刺,治疗时不需脱衣服,只要露出腕踝即可,因此不受时间、环境和季节的限制。这些部位没有重要组织和器官,只需避开皮下明显的血管,一般不会发生针刺意外,甚至儿童也能忍受。针刺入后留针期间,肢体活动不受影响,并能检查疗效[1]。
腕踝针疗法是在传统皮部理论指导下的浅刺针法,体现了传统中医的整体调节思路,旨在调和阴阳、舒经通络、充盈血气[2]。对其镇痛机制,有人提出一根针刺入人体,这是一种机械刺激,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神经实现。对疼痛而言,腕踝针的针刺部位虽远离产生疼痛的病灶,但针刺使皮肤感受器所产生的电位差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向大脑皮层的过程中,要经过各种神经中枢的调整作用,这种调整作用在正常区域不发生,因此不出现感觉,但病灶部位的组织感觉阈降低,对传入的冲动敏感性增强就产生了感觉,经过调整使针刺引起的弱冲动引起强反应,适合对病灶部位兴奋的控制,使肌痉挛缓解,血循环恢复,疼痛也随之消除。也有人认为腕踝针镇痛机制[3]是腕踝针进针点与身体分区经气相通,进针点即为经络穴位的泛化。
腕踝针疗法分为三个步骤:①症状和体征定位;②针刺点的选择;③皮下针刺术。
3.1 症状和体征定位 能定位的症状和体征是指能明确定出症状和体征所在的部位,例如关节痛、神经痛、眼痛、咽痛、哮喘、遗尿、肢瘫、肢颤、压痛点等,所谓症状定位主要是指这一类。不能定位的症状和体征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症状和体征,遍及全身,不能定出局部位置,例如发热、盗汗、寒颤、全身感觉麻木等;二是有症状而无体征,例如睡眠障碍、精神症状等。
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身体分纵区法定位。身体分区分两部分:躯体和肢体。躯体包括头、颈和躯干;肢体包括上肢和下肢。划臂干线和股干线为躯干与上下肢分界。臂干线环绕肩部三角肌附着缘至腋窝;股干线自前面的腹股沟至后面的髂骨嵴。
3.2 针刺点的选择 针刺点是指针尖刺入皮肤的点,因针刺进皮下要达到一定长度,故此点并非治疗作用点。位于腕踝部的针刺点位置一般情况下不变,但若针刺要避开血管、伤口或瘢痕等,或针药朝向指(趾)端刺时,针刺点的位置就要适当上移,有时与原来针刺点位置可相距甚远,只要不偏离点的纵轴,不向旁移位,并不影响疗法。故腕踝针的针刺点位置是“不变中可变”,不像传统针刺法中的“穴位”那样要有固定位置,两者有区别。针刺点不能称“穴位”,否则就易导致误解。腕部在腕横纹以上约二横指环腕一圈处,踝部在内踝和外踝以上约三横指环踝一圈处,腕和踝的针刺点各6个,在各区中央,以肌腱和骨缘作定位标志,以数字1~6编号,与区同名。以前后中线为界,针刺点选在病症的同一侧,从躯干的横线为界,病症位在横线以上的针腕部,位在横线从下的针踝部。
孙瑜等[4]将腕踝针选穴原则归纳为三条:(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腕踝针疗法的体表分区以横膈线为界将其划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左、右上肢属上半部分,左、右下肢属下半部分。首先依据其主要症状解剖部位的体表区域,或引起异常病症解剖部位的体表区,判断具体的进针穴位。如果体表区域为上半部位,则取上进针穴,反之则取下进针穴。如头部疾患取上进针穴,脚部疾患取下进针穴治疗。(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腕踝针疗法的体表分区除以横膈线为界分为上下两段外,还以前后正中线将其体表区域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六个区域。所以腕踝针疗法取穴还得以其解剖部位的体表区域分左右,从而决定是取左进针穴位,还是取右进针穴位。通常以左病取左、右病取右为原则,如左乳腺炎以取左上2为主。右乳腺炎以取右上2为主;右下腹痛则以右下2进针点为主;左下腹疼痛以左下2为主。(3)区域不明,选双上1穴。明确了“上病取上、下病取下及左病取左、右病取右”原则还不够。因为临床上有些疾病是无法确定其体表区域的。如失眠、高血压病。对于诸如失眠之类而不能明确判断主要症状体表区域的疾病,常以取双上1穴位为主。
3.3 皮下针刺术 皮下针刺术是三个治疗步骤中的关键,病症的定位准确,针刺点选择到位,是针刺获得疗效的前提,若针刺不合要求也不能达到最佳疗效。
使用的针具一般为32号1.0寸不锈钢毫针。针刺时病人体位视病人情况及病情而异,一般情况针腕时可取坐位,针踝时取坐位、跪位或卧位,肢体要伸向正前方而对术者,肢体肌肉尽量放松。术者位置与被针肢体保持正直方向,以便观察针刺进皮下时是否偏斜。针刺方向一般朝向症状端。针刺步骤有进针、调针、留针和拔针。与传统针刺法不同,除针尖刺入皮肤时可能出现轻微刺痛外,针刺进时要求不引起酸、麻、胀、痛的感觉,如有出现要立即提出,以便纠正。针刺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下出血和晕针。
笔者将腕踝针应用于所在科室,结果发现虽然腕踝针是只在四肢的腕和踝6个针刺点用毫针行无痛性皮下针刺,但确实能获得颇为满意的疗效,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的尝试。下面介绍一下腕踝针在我科使用情况:腕踝针治疗失眠30例,治愈15例,占50%;好转13例,占4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腕踝针治疗疼痛1600例,治愈508例,占31.75%;好转1025例,占64%;无效67例,占4.1%;总有效率95.9%。腕踝针治疗便秘53人,治愈12例,占22.6%;好转25例,占47.1%;无效16例,占30%;总有效率70%。腕踝针治疗腹胀48例,治愈26例,占54.1%;好转16例,占33.3%;无效6例,占12.5%;总有效率87.5%。
腕踝针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安全方便、简明易学的针刺疗法,该疗法可靠、实用,有效率较高,非常值得在中医护理工作中全面推广。
[1]张心曙,凌昌全,周庆辉.实用腕踝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宋媛,李虹,赵仓焕,等.腕踝针治疗失眠症机理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6):655-656.
[3]李芳琴,赵卫华,赵阳,等.腕踝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机理探讨[J].河南中医,2008,28(10):68-69.
[4]孙瑜,高碧霄.浅谈腕踝针疗法的临床选穴问题[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 (9):10-11.
Application o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Therap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WEI Liying1,WU Lei2,LIU Lianxing2,LONG Juan3
(1.Department of Oncology,Hebei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 050011,China; 2.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Hebei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 050011,China; 3.Departmt of Obstetrics,Nanhai People's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200,China)
Taking wrist-ankle acupuncture as an example,authors introduced the definition of the therapy,advantages,features, mechanism of action,treatment procedures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Through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uthors found that wrist-ankle acupuncture is an acupuncture therapy which has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is convenient and safe, and is simple to learn.The therapy is reliable and practical,and the effective rate can reach above 70%,and is worth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work.
wrist-ankle acupunctur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3.056
1672-2779(2016)-23-0123-02
李海燕 本文校对:孙春霞
2016-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