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小时代 融合大未来
——以江津日报社新媒体融合发展为例

2016-02-15 01:16:37叶文青金小琳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江津日报社日报

□叶文青 金小琳

(江津日报社,重庆江津402260)

传媒小时代融合大未来
——以江津日报社新媒体融合发展为例

□叶文青金小琳

(江津日报社,重庆江津402260)

“互联网+”时代,谁是媒体?在多数人眼里,报纸、杂志、电视等传达信息、影响受众的媒介形态就是媒体。若以此来界定,百度、有道等搜索引擎,新浪、腾讯、钛媒体等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墨迹天气、携程旅行等APP,都可以叫媒体。时下,以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江津日报社用互联网思维向用户讲好一个故事的实践,来探究、破解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系列难题。

搭建“五位一体”平台满足不同受众个性需求

更精准地定位、更大胆地探索、更深层地创新……江津区新闻社深刻认识到互联网传播需走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道路,开启了一场以新技术引领融合发展的革命:在恰当细分受众后,为不同受众,搭建不同平台,开拓不同渠道,生产不同产品,形成了《江津日报》、《江津日报·都市版》、《江津手机报》、江津新闻网、江津微播客官方微信“五位一体”的传播格局,拓展了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室内外电子阅报屏、手机报、微信等新传播媒介,在新媒体时代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发展优势。

“精耕细作”内容,提升媒体影响力。对于党报来说,时政新闻是“王牌”,更是奠定权威性与公信力的基点,从这点上“精耕细作”,党报就能突围!

“改,一定要改;变,一定要变”,“改就一定要改出影响力,变就一定要变出传播力。”在“改什么”问题上,江津日报人形成了“内容为王”的共识:即做强主业,深耕本土,融合发展,力求在民生关怀上着力、在深度报道上着力、在图片新闻上着力,进一步提升报纸的内容品质,进一步顺应受众的阅读趋势,进一步提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而在“变什么”问题上,形成了“八个变”共识,即变容量、变结构、变栏目、变版面、变标题、变稿件、变图片、变广告。

以一版为例,无论从稿件选择、位置安排,还是版面设置、版式设计、标题制作,以及字体选用、线条选择、基本色调的确定等,《江津日报》这次“变脸”,都无一不体现党报的大气、稳重、疏朗特征,将党报长处发挥到极致。

同时,我们还强化了每版的评论,以“多类型评论”的共同合力,构建起报纸评论的新格局。头版除“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坚持新理念开创新实践”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外,新设的“津言细语”,是一个以时政评论为主的评论类栏目,如《莫把文明随手抛》《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等都很好地契合了当下热点,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思,大大提高了党报的思想性、权威性和影响力。

“精挑细选”订制,满足不同受众个性化需求。“用户意识”本质上是群众意识。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用户意识”成为引领传播、引导舆论的新热门、新词汇,它强调从用户角度考虑传媒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服务问题,其核心重在需求、体验和立场。

2016年“两会”,江津区新闻社适应读图时代、读题时代等新要求,利用各大新兴媒体传播发布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整合江津手机报、江津微播客、江津新闻网等客户端载体平台,让服务“两会”、满足群众更精准、更到位,让江津“两会”宣传报道更受欢迎,是全面彰显“用户意识”的又一生动实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会”期间,江津区新闻社新媒体采编中心创新采用融动画、音乐、图文为一体的H5技术,精心制作“两会”特别策划《江津新跨越》,依托网络渠道(同时在《江津日报》上推出二维码,阅读纸质报纸的读者也可扫码查看),向读者展示了江津“十二五”取得的喜人成绩,展望江津“十三五”的美好未来,通俗生动解读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为民举措,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媒体公信力;我们还先后专题解读区人大这一年、区政协这一年,制作上也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感,网友只需在手机屏幕上一点击,就能看到、听到“图片+文字+音乐”的创新解读,既时尚又新潮,既长知识又好玩,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反响很不错。推出当天,网友留言便超过微信50条的最大限数,不少网友称:“这样看报告解读,真心潮到爆!”

《江津手机报》拥有29万移动、联通、电信用户,连续推出“两会特刊”,在沿袭时政新闻口语化、社会新闻网络化、“新闻串串香”轻松通俗的语言风格基础上,巧妙链接欣赏魅力H5制作的“数读两会”视频网址、三分钟读《江津日报》音频网址,为手机用户提供滚动、立体的新闻信息服务,成为受众爱不释手的“掌中宝”。

江津新闻网则第一时间推出“两会”资讯,发挥江津音频、视频、图片、文字新闻、即时新闻等大数据库的集成优势,同步展示《江津日报》数字报、《江津日报·手机报》、《江津日报·都市版特刊》数字报、三分钟读《江津日报》、H5网页专题等,快捷、深度、海量、权威的显著特点,使其真正成为江津的“新华网”,网友在江津新闻网上跟帖、留言、点赞不亦乐乎。

创新采编变“自媒体人”为“编外队伍”

壮大队伍,让“编外队伍”强起来。媒体融合发展,除了细分受众和强化服务外,更要把在新媒体大环境下新闻参与度最高的成员——“自媒体人”拉拢过来,让他们成为这场媒体融合大战中的“主力军”。

江津区新闻社通过由通联工作QQ群、微信群、手机报爆料群等组成的新媒体矩阵,先后吸引全区各镇街、园区、企事业单位通讯员和读者500余人加入,第一时间获取线人爆料或新闻素材,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把更多的“自媒体人”组建成“编外队伍”,让他们成为采写人员甚至编辑人员,有效延伸了报社采编的触觉和视觉。

如在《江津手机报》上开通“E往来”栏目,抛出热点话题,并每期以20元手机话费作为奖励,与读者实现实时互动,并选登读者留言,同时还在《江津日报·都市版》开通专栏调查,将网友精彩语录变成铅字,报网互动广受读者热捧;官方微信“江津微博客”每天公开评论留言,吸引读者留言数百条,还建立“江津日报苞米微信群”,接受“粉丝”随时爆料。据不完全统计,每月收到通讯员原创投稿60余篇(幅)、新闻线索100余条(次)。

在互动中,关爱受众服务受众。媒体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将新媒体运用起来,受众的参与必不可少,或者说,受众的参与度基本可以代表媒体的影响力。

“你读,我读,大家读!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您看出了哪些亮点?哪些内容最牵动您的心?您想对政府工作说些什么?能谈谈您对未来生活的愿景吗?只要将您的精彩留言,通过江津日报官方微信‘江津微播客’发给我们,就有机会抢1000元话费!”在为读者、网友提供精彩内容的同时,我们还在报纸、客户端、微信等平台设置了好玩、奖品丰富的活动,吸引网络大咖、草根网民关注互动、在线交流,让我们与读者、网友“同频共振”、心贴心的同时,更好地主导了江津的主流舆论。■

(作者叶文青系江津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猜你喜欢
江津日报社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电脑迷(2020年10期)2020-12-17 23:15:12
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
中华诗词(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2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灵感日报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12-09 17:32:36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下一代英才(2016年4期)2016-11-19 20:50:07
集体“失忆”
湖南农业(2016年6期)2016-03-18 07:44:59
灵感日报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02-07 03: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