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徽闪耀在草原深处

2016-02-15 15:37高旭天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达茂旗蒙古语草场

高旭天

编者按

近日,内蒙古2015年度十佳法治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包头市达茂旗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潘志荣入选其中。潘志荣同志自1986年以来一直在达茂旗人民检察院工作,曾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被达茂旗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包头市人民检察院评为“优秀检察官”“爱岗敬业之星”“创新创优之星”,被包头市委、政府评为全市劳动模范,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全区先进工作者。本期特别报道,向您介绍基层检察官潘志荣其人其事。

艰苦的环境,平凡的岗位,30年的坚守,始终不变的是扎根边疆、服务草原百姓的信念。作为一名民族地区基层检察官,他立足平凡岗位,以拳拳赤子之心、深深爱民之情,秉公司法,勤勉奉献,为牧区群众解难题、谋福祉。他,就是包头市达茂旗人民检察院派驻满都拉口岸检察室兼希拉穆仁检察室主任、一级检察官潘志荣。

对工作,他倾情投入,是恪尽职守的检察官

在不穿检察官制服的时候,面庞黑瘦、说一口流利的本地蒙古语的潘志荣,倒更像是个憨厚的牧民。达茂旗地处北疆草原腹地,这片潘志荣30年来为之挥洒青春和热血的土地上,年复一年地交替着风沙、干旱和严寒。条件艰苦,但潘志荣选择坚守。他曾有过调往市区工作的机会,他却以自己“更习惯牧区生活”为由留了下来。

潘志荣生长在牧区、工作在牧区,对草原,对牧民,对检察工作,他最是“走心”。他总结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做好基层工作的“四字要令”:会、懂、信、实,即会蒙语、懂民俗、守诚信、干实事,被当地各族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普遍认可。

说到“会蒙语”,虽然身为汉族人,潘志荣的蒙古语地道得能瞒过草原深处牧民的耳朵。他一开口,不知道的人会把他当成纯正的达茂旗蒙古人。其实刚到检察院工作时,潘志荣虽然会说蒙古语,但不会用蒙古语解释法律术语,口音也跟当地牧民不同。“就我这点水平,怎么能让牧民听明白,万一因为牧民没听懂造成严重后果,谁负得起这个责任!”正是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他下决心要把蒙古语学精学透。那以后,他没事就翻蒙汉词典、蒙文法律书籍,在单位追着懂蒙古语的同事请教,到牧区拉着牧民练习会话……现在,他已成为院里检察工作报告翻译组成员,还是蒙古语公诉出庭组成员,用蒙古语进行公诉的案件超过30件。潘志荣不仅坚持自学和参加培训,还影响和带动院里一批年轻干警学习蒙古语。如今,达茂旗检察院蒙汉双语诉讼已成为自治区检察系统颇有影响力的品牌。

潘志荣的“四字要令”,落脚在“干实事”上。2011年以来,潘志荣担任派驻检察室主任,而派驻检察室是旗检察院延伸法律监督触角、辐射全旗农牧区的“桥头堡”。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小做实,潘志荣一年中有2/3的时间带领干警在草原深处巡访办案,风里来雨里去、走牧点访羊盘成为工作的常态。达茂旗全旗面积1.8万平方公里,牧区面积就占1.4万平方公里,广袤的牧区散居着6600多户牧民,其中3400多户牧民家中都曾出现过潘志荣的身影,全旗77个嘎查村、980多个牧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潘志荣和同事们在巡访中的一项重要使命,是配合政府对各项涉牧补贴的发放情况进行拉网式调查,为资金的安全发放保驾护航,所涉资金累计数十亿元。2013年,潘志荣在明安镇接到当地牧民举报,某风电公司占用了他们的草场,草场补贴款却没有按照当初敲定的数额兑现。对损害牧民利益的行为,潘志荣从不手软。他和同事们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该镇牧业干事张某有重大嫌疑。经过半个月的调查核实,张某贪污草场补贴款的案情终于浮出水面,最终被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决。潘志荣整理近年来参与查办的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对其特点、规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预防对策,编写了蒙汉双语《农牧区干部警示录》,在巡访中共发放3000余册,起到良好的效果。

草场是牧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对于草原生态保护,潘志荣同样倾注了心血。2014年,潘志荣巡访至巴音花镇,有牧民向他反映,该镇王姓兄弟二人未经审批擅自将自家承包的近150亩草场开垦成耕地。潘志荣立即带领干警前去查看。案发的草场位于开林河上游,水好,土也好。看到大片草场被种上了玉米、油葵,一向坚强的潘志荣竟落了泪。心疼之余,潘志荣考虑的问题是:处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此案让更多的农牧民认识到草场保护的重要性。几番思量,潘志荣建议,把法庭设在案发的草场上。这是全旗首次设在牧民草场上的庭审,开庭时邀请了镇人大代表、嘎查干部和牧民代表旁听。庭审结束后,潘志荣又以座谈会的形式为大家讲解了与禁牧有关的法律知识。“草场就是我们的命根子,作为草原的儿女,我们应该心存感恩,懂得爱护,怎么能为了一己私利就去破坏呢?”潘志荣在座谈会上的深情话语,为在场的所有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其实,铁面无私的潘志荣,对待犯罪嫌疑人也有他“热”的一面。2004年,有位母亲哭着找到时任侦查监督科科长的潘志荣,说她的儿子因为盗窃被抓了,被抓时不满16周岁,但因为上户口时工作人员粗心,户口上的年龄已满16周岁。潘志荣与同事经过大量的调查核实,在侦查环节及时将男孩的户口年龄改回真实年龄,最终案子作了撤案处理。此后,这个孩子再未做过任何违法的事。“铁栅栏会改变很多东西,有时甚至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该为他争取公平公正的待遇,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潘志荣这样说。

2007年,百灵庙镇某商店遭抢劫,案情本不复杂,但接办此案的潘志荣发现一个疑点:为什么犯罪嫌疑人李某不抢钱,而是拿起食物就吃?这很不正常。讯问中,他发现李某精神状态异常。在潘志荣的建议下,公安机关给李某做了精神病鉴定,原来李某患有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得知鉴定结果,潘志荣犹如放下了千斤重担。由于李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丧失,旗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李某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事后,潘志荣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我不认真审查核实证据,也许他这一生就会蒙上灰尘。所以,我们要细心再细心,谨慎再谨慎,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就是凭着良知,靠着真心、细心和耐心,潘志荣经手办理的610多件案子无一差错。

而使用蒙古语办案,也让犯罪嫌疑人感受到了法律的温暖。2011年,潘志荣接办了一起抢劫案件,3名犯罪嫌疑人都是蒙古族,无法用汉语交流,且都未成年,在侦查阶段存在抵触情绪。到了潘志荣讯问时,他带有达茂口音的蒙古语一出口,三人的表情就放松了一点。潘志荣没有先说案子,而是问起他们的家庭情况,帮他们分析未来的生活,入情入理的话语让三人不由低下了头。接下来,他们认真配合,毫无保留地交代了案情。事后沟通时,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说:“潘检察官说的是蒙古语,让我感到很亲切,而且他没有因为我犯错误而看不起我,更像是父母、朋友在开导我。以后我会好好做人,不会再去做违法的事情了。”

“法律有时是冰冷的,但一个检察官的心却应该是充满热度的。”潘志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充满热度的心,让他的执法办案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使他赢得了群众的喜爱与拥护,以及当事人的敬畏与诚服。

对群众,他有求必应,是牧民的好“安达”

急牧民之急,解群众之难,不分事大事小,不管份内份外,无论多忙多累,只要是群众的事,潘志荣都要先办、快办、办好。

每次巡访,潘志荣随身必带两样“法宝”:一样是“检民联系卡”,一样是《民情日记》。为了方便联系农牧民群众,派驻检察室专门为农牧民制作了蒙汉双语的“检民联系卡”,上面印有派驻检察室的职能、举报电话和潘志荣的个人电话,巡访途中见到牧民就发放,已发出5000多张,几乎辖区内每个牧民手里都有。潘志荣的《民情日记》,则记录着他走访中收集的各类群众诉求和案件线索,至今已记了5大本、84000多字,其中很多是用蒙文记录的。对于记录的每件事,他都逐件解决、及时反馈,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交代。

漫漫巡访路,哪里有矛盾,哪里有诉求,潘志荣就出现在哪里。一次,潘志荣看到巴音敖包苏木跃进嘎查的一家土房很破旧,羊圈里才十几只羊。“这家的日子咋过成这样?”他带着满心疑惑走进了屋。见到他,女主人付大娘边哭边向他诉苦。原来,从2002年开始,邻居王某非法占用她家的草场,接连建起房屋、羊圈和两个鱼塘,夫妻俩多次找苏木和嘎查解决都没有结果。潘志荣了解情况后,一边与苏木、嘎查、草监局的同志商讨对策,一边到王某家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你日子过得还可以,看看老付过得多难。你不帮他,还忍心占他便宜?从法律上说,你是违法的,也应该把地给人家退回去。”在潘志荣苦口婆心的劝导下,王某终于同意从自家草场中划拨一块给老付作为补偿。两家十几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老付家的日子也红火起来,现在已养了上百只羊。

常年身在基层,潘志荣收集的农牧民诉求,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司法领域的。2013年,潘志荣巡访到乌克镇黑石林沟村,这个自然村只有18户人家,村民告诉潘志荣,村里最大的困难是吃水难。潘志荣下决心要帮村民解决吃水难题。他多次与旗水务局联系,并与该局派出的技术人员一起实地勘测。技术人员一脸为难地告诉他:“这样的地方,就是打10口井也出不了水。”但潘志荣没有灰心,他仔细查找资料、请教专业人员,提出从别处引水的方案。经过几天的测量、安装、调试,旗水务局终于从20里外把水引到该村。“潘主任给牧民办事特执着,那股子认真劲儿,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对潘志荣,旗水务局的同志打心眼儿里敬佩。

对农牧民,潘志荣始终兑现24小时不关手机的承诺,只要群众拨打他的电话,随叫随通,因为这个他又多了个“一叫通”的美称。潘志荣的绰号很多,“游牧检察官”“草原守望者”“活字典”“蒙汉通”……在众多绰号当中,潘志荣最钟情的还是这个“一叫通”,因为他觉得这是老百姓对他的最高赞誉。

那是一个星期天,潘志荣接到一个电话后,便催促作为同事的儿子潘禄开了两小时的车把他送到一户牧民家。原来,这家堂兄弟俩喝了一宿酒,打起来打得头破血流,家人急得向潘志荣求助。潘志荣赶到后一刻钟,矛盾平息。“来回赶4小时的路,说15分钟话,值吗?”返回路上,潘禄问。“值!如果因为我没去出了事,那我一辈子都不会安心。”潘志荣回答。像这样的诉求电话,潘志荣每年能接到200多次。现在,他的手机里存的牧民电话号码有320多个。

走访过的农牧民中,谁家孩子要上学了,谁家养了多少只羊,谁有几个电话号码、什么时候开机,谁家附近的水泥厂、矿场存在哪些隐患,潘志荣都记得一清二楚,一一挂在心上。

2011年,潘志荣认识了牧民都仁。都仁夫妻俩抚养着自己家和哥哥家一共4个孩子,负担沉重。来往多了,都仁有什么困难都愿意和潘志荣说说。这年秋季,都仁照例拨通了潘志荣的电话:“潘哥,我那100来只羊……”话还没说完,就被潘志荣的笑声打断:“早就给你说好了。”放下电话,都仁心头涌上一股热流,今年能把羊顺利卖出去,来年一家人的生活就有保障了。他不知道,为了帮他把这些羊卖出去,这几天下班后,潘志荣几乎转遍了百灵庙镇的每一家冷库,一家家地讲价。其实,每年的这个时候,相似的对话、相似的场景,总是在很多牧民和潘志荣之间反复上演。

牧民斯琴高娃的丈夫患脑血栓半身不遂,家境非常贫困,儿子秦达孟考上大学后因交不起学费打算辍学。潘志荣得知后,主动承担起秦达孟的学费,一资助就是整整4年。如今,秦达孟回到达茂旗,成为蒙古族幼儿园的一名老师。他说:“我要把潘检察官的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其实,潘志荣资助过的贫困学生,不止秦达孟一个。

在牧区,有不少受过潘志荣帮助的人都将他认作“安达”(蒙古语意为兄弟)。巴音花镇吉忽龙图嘎查的图布沁就是其中之一。1996年,图布沁酒后与人发生冲突将对方打伤。起初,图布沁拒不认错,也不愿赔偿医药费,经潘志荣开导,他最终答应道歉并赔偿了医药费,俩人由此结下友谊。那以后,只要图布沁有困难,潘志荣总会及时伸出援手。2003年,图布沁没钱给孩子交学费,他试着给潘志荣打了个电话,潘志荣立刻给他送来3000元钱;他买草料的钱不够,潘志荣为他做担保从银行借贷,一保就是6年;买草料时卖家因距离远不给运送,潘志荣就帮着联系车给他送到家;大雪没膝,他的孩子无法返校,潘志荣借车帮着往学校送……这些年里,在潘志荣的帮助下,图布沁从家徒四壁到牛羊满圈,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十几年了,我也记不清麻烦潘哥多少次了,他是我们心中的活雷锋,是我们牧民的好‘安达。”图布沁眼含热泪竖起大拇指。

在牧区,像图布沁这样的“安达”,潘志荣有很多。他用真心换真情,与少数民族同胞心相通、情相连,结下深厚的“安达”情谊,用心血滋养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

对自己,他从严要求,是大家眼中的标杆

有悖良心的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不做,有辱检察事业的事不做——这是潘志荣给自己的“约法三章”。无论是在同事还是群众当中,潘志荣的严格自律都有口皆碑。

在巡访办案中,潘志荣很多时候都自带伙食,即使在农牧民家里吃顿饭也要坚持付费。调解过老付和王某的纠纷后,两家人为表谢意把一些自采的蘑菇送给潘志荣,潘志荣对他们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蘑菇不能收。你们能过上好日子,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每到草原上沙葱成熟的时候,“安达”图布沁都会采来一些用罐头瓶腌了放好,等着哪天潘志荣下牧区了,好送给他尝尝。而这,也是他们相交20年来潘志荣唯一可以接受的“谢礼”。

检察官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办案当中有人想送个红包通融通融的事潘志荣也遇到过。2009年,达尔罕苏木的吉某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致1死2伤。他的叔叔都某包了个红包,找到时任侦查监督科科长的潘志荣,希望他帮自己的侄子说说情,网开一面。看到红包后,潘志荣严词拒绝。看着都某尴尬地把红包收起来后,潘志荣语气缓和了下来,耐心地说:“你侄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国家法律,涉嫌交通肇事罪,我们会按照法律程序公正办理。你如果有钱,应该用在积极赔偿受害人身上,争取得到他们的谅解。”

自己两袖清风、又常资助他人的潘志荣,家里的生活自然不会很宽裕。直到2001年,他家才从原来的平房搬进楼房,为了房价便宜一点,他选择了顶楼,而且一件新家具也没添置,那些旧家具都用了十几年。生活节俭的潘志荣不愿给自己买新衣服,一件羽绒服穿了8年,袖子上破了洞往出钻毛絮,他就用透明胶带贴住接着穿。儿子小时候,他给儿子买新鞋总是特意买大一号的,让孩子垫上鞋垫凑合着穿,为的是能多穿几年。潘志荣80多岁的父母生活在牧区,以养牧为生,5个兄弟姊妹有牧民、有保安,还有做小生意的,他从没动用过自己的关系关照过,他把无私的爱都献给了草原人民。

在妻子杨淑梅眼里,潘志荣就是个不顾家的甩手掌柜。杨淑梅抱怨老潘:“不要说指望他干家务了,就是过年过节的家庭聚会,十有八九也没他。”在潘志荣家,客厅的灯有一个是坏的,门禁对讲机、防盗门也都是坏的。杨淑梅说,结婚这么多年,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家里的事情潘志荣很少管过。杨淑梅也曾因潘志荣的“有大家没小家”“有工作没家庭”和他吵过闹过,但熬过十几年的苦日子,如今的她内心剩下的多是对潘志荣的支持和心疼。

在工作上被称为“拼命三郎”的潘志荣,由于常年的劳累和生活不规律,患上了失眠症、食道炎、浅表性胃炎和风湿性关节炎。2013年夏天,在调解明安镇一处矿山与附近村民的纠纷时,潘志荣因工作疲劳突发心脏病,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经紧急抢救才转危为安。潘志荣醒来时,杨淑梅含着泪埋怨道:“早跟你说不能这么拼命了,你就是不听!”潘志荣憨憨一笑说:“牧民真的需要我,能为他们办点儿事,我很满足。”没过几天,病假还没休完的潘志荣就上班了。从去年到现在,他的体重急剧下降20多斤,腰围从2尺7减至2尺4。谈及潘志荣的身体,儿子潘禄也十分心疼。有时走访农牧民,潘禄会和父亲一起轮流开车前往。“每次到我开车时,开着开着他就很快睡着了。别看我爸白天总是精神抖擞,其实他每天晚上都失眠,容易惊醒,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减慢速度,尽量把车开得平稳点,让他多休息一会儿。”潘禄说。

“苦不苦,想老潘”“累不累,看老潘”。这是在潘志荣同事当中流传的话,半是玩笑半是认真。无论如何,“老潘”,确实已经是一根立在大家面前的标杆。他在草原上捍卫着法律尊严,守护着公平正义,播撒着法治理念的种子,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严三实”要求,树立起新时期基层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王占纲)

猜你喜欢
达茂旗蒙古语草场
祁连草场
含有“心”一词蒙古语复合词的语义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新草场有多远
土默特地方蒙古语地名再探
论蒙古语中反映心理逆境倾向的某些字的含义
雪峰下的草场
俄语词“Sherti”在蒙古语中的变义(蒙古文)
内蒙古达茂旗哈力齐金矿点特征和找矿前景分析
内蒙古:以标准化促达茂旗草原游牧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