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美芳
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自治区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实现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强调要举全区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近日,就我区扶贫开发工作,本刊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扶贫开发办主任刘忠诚。
记者: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自治区也结合实际,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请介绍一下当前我区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
刘忠诚: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全区扶贫开发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37年来,我区累计使1006.6万农牧民摆脱了贫困,特别是2012年至2014年,全区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累计减少123万人。
虽然成绩显著,但我区脱贫攻坚形势仍然严峻。具体来说,一是任务艰巨。截至2015年底,全区农村牧区还有29.6万户、8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57个国家和自治区两级贫困旗县,其中31个是国贫县,26个是区贫县。此外,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占贫困人口的25.4%,高于少数民族占总人口比例3个百分点,在33个牧业旗县和19个边境旗县中有23个国家和自治区贫困旗县。二是地域性贫困问题比较突出。兴安盟、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的贫困人口占到全区贫困人口的3/4。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集中连片特困区,像我区兴安盟和乌兰察布市的8个旗县就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区的19%,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记者:到目前,我区还有80多万贫困人口,虽然总量不大,但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而且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请问当前我区脱贫攻坚最大的难点在哪?
刘忠诚:脱贫工作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会面临一些多年来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会遇到不少新情况新挑战,难度很大。
一是减贫脱贫成本高。现有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及农牧交错地带,这些地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生产生存条件恶劣,基础建设水平比较低,有的甚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这些地区的脱贫既要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还要带动扶持生产能力,需要综合实施易地搬迁、“十个全覆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发展等多项工程,聚集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
二是减贫脱贫难度大。一方面贫困户中老幼病残占相当大比例,他们有的是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有的是恢复劳动能力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另一方面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问题突出。全区因病因学致贫人口约占贫困总人口的30%左右。此外,还有一些主观因素的制约,比如有的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强,以及贫困人口素质不高等。类似的突发性主客观因素,都使得稳定脱贫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记者:用5年时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难度系数大。请问下一步我们工作的具体思路是什么?
刘忠诚:习近平总书记说,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接下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因人因时因地,强化分类扶持。首先要精准掌握扶贫对象,对全区283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规模分布、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帮扶需求等情况建档立卡,并积极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定期进行实地核查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然后,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式,实行个性化分类帮扶。总的来说,就是在全区80多万贫困人口中,对有劳动能力的35万贫困人口,通过扶持产业和转移就业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20万人,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对因学致贫的11万人,通过发展教育脱贫;对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14万人,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通过政策兜底脱贫。
记者:全区脱贫工作的总体思路已经明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哪些举措来推进?
刘忠诚: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区成功探索了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十个全覆盖”工程、“三到村三到户”、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易地移民搬迁等一系列力度大、针对性强的重大举措。下一步,我们要在进一步健全完善精准扶贫举措的基础上,加大扶贫投入,积极开展好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构树扶贫等国家精准扶贫重点工程,注重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合力。
要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的长效机制,有效整合各类涉农涉牧资金和危房改造、交通建设、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林业生态等专项资金,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涉牧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给予贫困旗县更多扶贫资金整合使用的自主权,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实效性。要整合人力资源,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深化三级干部一对一包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京蒙扶贫协作等工作,推动帮扶单位充分运用行业资源,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在全区上下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要整合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建立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驻村干部工作平台、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平台,把建档立卡、驻村工作队、投融资三类大数据资源整合好使用好,建立农村牧区低保和扶贫开发的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记者: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做好少数民族的脱贫工作具有特殊意义。对他们的脱贫,将采取哪些特殊的政策举措?
刘忠诚:全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是我们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地区,更是全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将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转移支付和民生工程等方面给予倾斜。要实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工程,出台并落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旗县、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的特殊政策措施。要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积极发展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大对蒙语授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力度。要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把脱贫攻坚与沿边开发开放有机结合起来,扶持发展边境贸易和特色经济。
记者: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帮助贫困地区稳步脱贫、有效避免返贫?
刘忠诚:从扶贫到脱贫,一字之差凸显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就是既要做到真脱贫,有效防止返贫,还要加强培养贫困地区人口自我造血能力,解决好当前脱贫、稳定脱贫和长远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在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和住房保障力度,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从根本上改善贫困人口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解决因病因学等致贫返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此外,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要加快实施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力度,积极推进贫困嘎查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倾斜和举措,进一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自我脱贫自我发展的能力。
记者:扶贫工作重在落实,如何保证我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刘忠诚: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脱贫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察制度,建立责任清单,加强督查问责,对工作落实不力,没有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地方和部门进行问责。改进考核办法,加大考核监督力度,提高贫困旗县实绩考核中减贫、民生等方面指标的权重。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工作,发现问题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予以严惩。改进县级干部任用选拔机制,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长期在贫困地区一线工作、扶贫实绩突出的干部予以表彰并提拔使用。总之,要通过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推动他们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