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快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2016-02-14 06:15:40黄翔
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统出版新媒体融合

■文/黄翔



切实加快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文/黄翔

摘 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文章分析了传统出版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状况,并就传统出版业如何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从观念驱动、人才驱动、内容驱动、技术驱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

关键词:传统出版 ;新媒体 ; 融合

随着科技进步,新媒体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改变,新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2014年8 月1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整合。”[1]《指导意见》的制定,在国家层面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对传统出版业来说,新媒体的出现使其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降低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门槛和成本,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数字传播方式的出现,对传统出版的内容生产和销售都形成巨大冲击。面对严峻的生存挑战,传统出版应该积极谋求创新、变革,积极探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并从中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生存状况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传统出版的发展,加剧了传统出版业的运营难度。库存增长超过销售增长、账款周期越来越长、退货率居高不下。面对席卷而来的数字化浪潮,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新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逐渐变成主流,读者群体迅速流失。白岩松在2015年出版的新书《白说》中写道:“我们所有人都在低头看屏幕,没有仰望星空”用以形容低头族的阅读现状。的确,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使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2015年新增加的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学生群体的占比分别为46.1%、46.4%。年轻一代,他们对新媒体的接受和依赖程度更高,更容易被新的阅读方式所吸引,电子阅读已成为他们阅读的常态。另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人均每天在读书上用时为19.69分钟;读报上人均每天用时17.01分钟;阅读期刊上人均每天用时8.83分钟;而从新兴媒介来看,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接触为62.21分钟。这些数据表明,人们在电子阅读上的用时已大大超过了纸本阅读。各种阅读终端、阅读应用的不断丰富,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同时也挤占了人们大部分的阅读时间,传统出版业读者流失严重。

其次,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模式的高成本、低效率是阻碍其发展的另一弊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需要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且信息需要丰富多样化。近年来,传统出版企业已经认识到新媒体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纷纷转换思维,探索、布局数字出版产业链,但结果还不尽人意。由于受人才、技术的限制,传统出版在数字产品开发上往往进行外包,产品的用户体验较差,在社交媒体运营上,也因为经验缺乏,人气稀少。就算是一些传统出版业发展了新媒体业务,也往往使用两拨人马,传统编辑部门负责传统出版领域,新媒体部门负责数字产品,数字产品往往滞后于传统出版物,一般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情况,而不是运用互联网思维,一次编辑,多平台发布。这样就难以满足新媒体时代消费者对阅读的各种需求。

2.传统出版业如何与新媒体融合

2.1观念驱动

传统出版业的转型之路是在技术公司主导下开始的。在缺少人才、技术、资金,盈利模式不清晰的情况下,传统出版在向数字转型时变得困难重重,有的出版企业望而却步,有的进展缓慢。如今,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也向传统出版业快步走来。用户变了、渠道变了、产品形态、运营模式都与以往大大不同,网络和屏幕正代替纸张占领人们的闲暇时间。国家层面已经为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指明方向,作为传统出版,融合发展的前提是思想观念上的融合升级,用互联网思维重新解构、提升传统出版业,只有具备了融合发展的理念,才能更好地从行动上实现融合发展。

2.2人才驱动

人才是企业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源。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一直是传统出版业引以为傲的核心优势,他能保证出版产品从选题到审稿到编辑加工的高效率与高品质。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出版形态冲击着传统的出版模式,传统人员对新媒体技术、内容不熟悉。现有的薪酬体制,往往出现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窘境,这已成为出版企业新媒体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当前,出版企业已经完成了转企改制,但在管理方面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建立起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体系,无法满足融合转型的需要。要实现融合转型的目标,出版企业必须建立一支能够支撑企业新媒体战略的人才队伍。通过健全用人机制、完善薪酬体系,在吸引优秀互联网人才加入的同时,加强对传统编辑的培训。通过人才战略的实施,建设一支编辑业务过硬、新媒体技术精通的人才队伍。

2.3内容驱动

“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内容资源,一直以来是出版业的核心优势。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法则依旧成立。电脑、手机、PAD等各种终端、应用商店里各类APP类层出不穷,但不管最终呈现的载体和形式怎样,最终吸引消费者的还是内容本身。信息过剩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但优质的内容永远是受众所需要的。内容是传统出版业与新媒体融合的基础。

在数字技术产生以前,传统出版主要是图片加文字,以纸张为载体进行传播。数字技术的产生开创了传媒大融合的时代,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内容的编辑模式和输出形态不再只是纸张,需要应网络时代特征做出调整和变化,适应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各种不同需求。这就要求出版人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和产品意识,从用户思维、平台思维的角度入手来谋划产品,在巩固内容优势的同时,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一次制作,多平台发布。多元的形式,可使内容便捷地传递给读者。传统出版通过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在技术层面得以升级,让内容插上技术的翅膀,重新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

2.4技术驱动

技术始终是推动出版业前行的重要力量,“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是出版业在新媒体时代做强做大的根本。长期以来,传统出版生产纸质图书,通过书店渠道流通到读者手中,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需求、产品的渠道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数据环境下,各类传统媒体纷纷在产品、渠道、经营管理模式、体制架构等多个层面进行广泛探索,逐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思维观念,开发顺应时代潮流的产品。而‘大数据’则是传统出版业转型必须密切关注的一个关键趋势。”[3]当前,一些电商平台开始利用自身大数据的优势,自主策划、定制图书。而作为上游的传统出版,却缺少数据支撑,在出版图书时,通常还是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读者需求、同类图书相关情况等,之后根据调研结果,形成选题并提交论证,最后审批通过。整个过程需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由于调研的随机性和局限性,其结果未必能准确评估市场的趋势和需求,最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所以,作为出版机构,必须要掌握一手的数据资源,通过自建平台并和各电商平台合作开设直营店,拓宽销售渠道、集聚消费群体,构建自己的大数据资源,从而更好地改善产品和服务,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 光明日报评选2014年“中国新闻界十件大事”.新华网,2015(01).

[2] 张立. 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R] . 2015(07).

[3] 赵鹤,潘芳远.大数据视角下传媒领域的经济效应分析[J].中国电视,2014(07).

(作者单位:福建电子音像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传统出版新媒体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出版广角(2016年22期)2017-01-17 17:35:58
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
“互联网+出版”的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我国传统出版在数字出版冲击下的生存与发展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